×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59739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3,197页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35973924 ; 978-7-5359-7392-4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邓铁涛教授历年医话57篇, 主要来自《耕云医话》及《邓铁涛新医话》。医话以邓铁涛教授介绍其临床经验为主, 也广泛涉及医政管理、中医教育等问题, 字里行间洋溢着邓铁涛教授对中医药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目录

止血
点舌
剂型
传脾
痢疾
临床
珍凤
灯火
咳嗽
黄芪(一)
黄芪(二)
读书
头痛
蛔虫
甘草
吞钉
论治
黄疸
经典
六味(一)
六味(二)
希望
中风
眩晕
咯血
薪传
肠痈
曹公
小儿(一)
小儿(二)
降压
不孕
辨证
鼓胀(一)
鼓胀(二)
咽喉
说汗
砂糖
两岸
玖零
尿闭
尿频
腰痛
甘温除大热
对抗生素的思考
忆黄耀粲教授
碎石、排石与溶石
闲话“伟哥”
肺结核之治
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几点意见
应用中医药预防甲型HIN1流感
略论硬皮病的证治
叶天士先生问题三则
《温病条辨》痹论
《温病条辨》疸论
浅论脾胃学说
祛瘀法及其应用
附录:邓铁涛教授部分手稿
展开全部

节选

  《邓铁涛医话集》: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医利用家庭病床之形式以治疗急危重症。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医医院发展很快,加上公费医疗,危重患者便多由西医处理,因为中医医院既少又小,于是中医便失去治疗急危重症的机会。二三十年来中医治疗急危重症技术得不到发展,并有失传之危险。发掘、总结以提高治疗急危重症之水平,实为当务之急。  有人认为治急症,没有剂型改革不行,就把注意力放在等候注射中药的发明上。改革剂型不是不重要,这是振兴中医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但不能等待剂型改革后才去治疗急症,相反,应以治疗急症的成果促进剂型改革。  治急症要注意中医的综合治疗,即针灸、按摩、刮痧、挑治、外洗、外贴、灌肠等治疗手段都应加以运用。另外还可以灵活使用传统之方药。我对于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往往采用点舌之法救治,有时收到较理想之效果。所谓“点舌”之法,就是用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或含有冰片、麝香、牛黄的丸散点放舌上,从舌上吸收,能达到醒脑恢复吞咽之作用,为口服中药治疗打开大门。当然,这些丸散也是治疗之重要药物。  几年前我们附属医院收治一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心衰、感染的患者,患者已昏迷,吞咽反射消失,我诊断为真心痛合并暑人心包之证,急用至宝丹一枚水溶用棉签蘸点舌上,不停地点,当丸药厚铺舌面,则用开水点化之,化薄后继续点药。约半小时,患者已有吞咽反射,取得口服中药之可能。口服处方:①高丽参炖服;②清暑热兼活血之剂。第二天病人清醒但突然腹胀甚,经用水杨酸甲酯(冬青油)外擦及置放肛管排气等处理无效,急用大黄煎水灌肠而解,证明患者既有心脏之本病又有暑热食滞之标证,其后连用四五枚至宝丹,曾用生脉散注射液一次及西医治心肌梗死之常法,结果抢救成功,步行出院。  1985年9月我院附属医院急诊室收治一例严重昏迷(一氧化碳中毒)之患者,经用西医常规方法抢救一天一夜,病情继续恶化,高热神昏,痰涎涌盛,四肢抽搐,戴眼反折(瞳仁瞧下瞧内,仅见瞳仁之边沿)面目及全身浮肿,呼吸喘促,张口,口臭难闻、二便不通,舌瘀黯、苔厚浊,脉洪大而数。急用安宫牛黄丸一枚,冷水10毫升化开不停点舌上。另用大黄、崩大碗各30克,紫苏叶15克,煎水取汁再溶化紫金锭三片,保留灌肠一天二次。三天内共用安宫牛黄丸五枚,再加上前后六次灌肠之后,患者体温降至37.5℃,痰涎明显减少,解除心电监护。患者由深昏迷转为浅昏迷,改用牛黄粉1克点舌,灌肠同前。尿常规发现真菌,灌肠药改为:①千金苇茎汤加红花、丹参煎汁保留灌肠;②用生大黄、崩大碗、车前草如法灌肠,二方上下午分用。自9月17日开始用上法治疗至23日患者已有吞咽反射,开始用下方鼻饲:陈皮、枳壳、菖蒲、远志各6克,法半夏、竹茹、郁金各10克,胆星、桃仁各12克,羚羊角骨25克(先煎),每天一剂,灌肠法同前。前后共治疗9天,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并从昏迷中苏醒过来。  1985年11月又用安宫牛黄丸点舌法加灌肠法抢救一例脑出血较危重之患者,渡过了危关,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

作者简介

  邓铁涛,(1916-2019)籍贯广东开平。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中医发展战略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导主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所长。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第四、第五届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顾问,广东省、广州市科委顾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终身理事。  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8年正式从事中医诊疗工作。1962年、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两次授予他“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90年成为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1年任首届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1年香港浸会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2005年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项目”专家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的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医大师”。  邓铁涛临床擅长诊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其他疑难杂症。学术上融古贯今,提出一系列对现代中医学发展富有影响的理论学说,包括五脏相关学说、痰瘀相关理论、脾胃学说继承与发扬、中医诊法与教材建设、寒温融合中医热病理论、岭南地域医学研究等。他倡导中医的科学发展观是“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发掘宝库与新技术革命相结合是自主创新的大方向”。邓铁涛重视铸造“医魂”,把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事业的热忱传给一代代中医学子;他倡导名师带高徒,以“集体带,带集体”的形式加强临床医生的再教育,为抢救中医学术矢志不渝;他大力支持经方班的普及教育,影响力达海内外,为弘扬中医学授业传道不遗余力;他为中医的前途命运牵肠挂肚,为捍卫中医奔走呐喊。邓铁涛一生都与祖国中医药事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五次上书中央,每每在中医发展的关键时刻建言献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1992年“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2003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2004年“中医近代史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8年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王定一杯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年鉴”工作特别贡献奖。2017年获首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43种,其中主编教材7部,点校中医古籍3部。代表性论著有《学说探讨与临证》《耕耘集》《邓铁涛医集》《邓铁涛医学文集》等,主编《中医学新编(第二版)》《实用中医诊断学》《中医近代史》,参编《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卷》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