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精)甲骨文丛书·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
读者评分
4分

(精)甲骨文丛书·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

1星价 ¥62.6 (5.8折)
2星价¥62.6 定价¥108.0
商品评论(1条)
93j***(三星用户)

甲骨文系列

本书通过对中国中古时期的民族关系加以梳理,以少数民族汉化,与汉族胡化、蛮化为线索,勾勒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并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加以论说

2021-05-06 08:50:4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4062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16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20140621 ; 978-7-5201-4062-1

本书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外诸民族间的抗争与流动,足与西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时代相匹敌,甚至超过其规模。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使周边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中原王朝内部也出现了“胡化”“蛮化”现象。这种双向的“中华化”让一个迥然异于秦汉社会的“新的中华”*终形成。
汉民族乃世界上的大民族,川本芳昭一直关注其形成过程极其与周边诸民族的互动关系。上至汉唐,下至辽、金、元,川本芳昭从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考察鲜卑、乌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鲜与倭国的“中华化”,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东亚古代的民族与国家。

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
① 从“中华帝国的构造”的观点来看,北朝与辽、元、汉代彼此间在国家体制上具有同质性的一面(本书第1篇第4章);
② 朝鲜、日本的古代国家体制也可以看到与上述类似的发展历程(第2篇第1章);
③ 当东亚大陆形成统一帝国时,周边地域(如古代云南、日本等)也会产生同样的波动,这一波动又与周边地域的自立化相互关联,从而呈现出与大陆同样的发展轨迹(第3篇第1章);
④ 北魏史研究中的发现,在辽、金、元甚至清代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到同类现象,且这种类似性绝非仅仅因为同是非汉民族入华而产生的(第4篇第4章);
⑤ 所谓汉民族的形成,要等到解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问题后才能得以实现,此时的汉民族已是个较秦汉时期进一步扩大、深化了的概念(第3篇、第4篇第1章)。

目录

序言
**篇 汉唐间中国北部的动向——以民族问题为中心
**章 北朝国家论
第二章 关于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第三章 关于鲜卑的文字——与汉唐间中华意识的广泛传播相关联
第四章 关于三国时期的乌丸、鲜卑——从交流与变迁的观点所见
第五章 再论北魏内朝——从比较史的观点所见

第二篇 汉唐间东亚的动向与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
**章 汉唐间“新”中华意识的形成——围绕古代日本、朝鲜与中国的联系
第二章 关于《隋书·倭国传》与《日本书纪·推古纪》中的记述——遣隋使小记
第三章 关于倭国对外交涉的变迁——从中华意识的形成与大宰府成立之间的关联所见
第四章 倭五王的自称与东亚的国际形势

第三篇 汉唐间中国西南部的动向
**章 关于汉唐间云南与日本的关系——从比较史的观点出发
第二章 魏晋时期四川地区的状况——以民族问题为中心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四川地区的状况——以民族问题为中心
第四章 北朝后期四川地区的状况——以民族问题为中心

第四篇 汉唐间围绕民族的诸问题与东亚
**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历史研究的动向——以民族问题为中心
第二章 围绕辽金的正统观——与北魏的比较
第三章 崔致远与阿倍仲麻吕——从古代朝鲜、日本在“中华化”上的关联所见
第四章 关于中国前近代所谓中华帝国构造的小记——北魏与元、辽,以及汉的比较
中文版后记/注释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川本芳昭,1950年生,九州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学分修满后退学,后于佐贺大学、九州大学任助教授,从1998年至今在九州大学担任文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与国家问题,出版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民族问题》(汲古书院,1998)、《中国史上的诸民族》(山川出版社,2004)、《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讲谈社,2005)、《东亚古代国家论:过程、模式与身份认同》(すいれん舎,2006),其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已翻译为中文出版。
译者简介
刘可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硕士,后赴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留学,师从川本芳昭,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唐间历史学与考古学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