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8辑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8辑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

1星价 ¥33.6 (7.0折)
2星价¥33.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80795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27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100180795 ; 978-7-100-18079-5

本书特色

1956年初米克出版了《劳动价值论研究》。该书试图证明“劳动价值学说不仅在马克思的时代是真正的科学,就是在今天来讲也是真正的科学”。他强调说,正是通过劳动价值范畴才形成商品生产经济体系下的社会关系。价值转换成产品价格,剩余价值转换成利润,不仅仅是简单的逻辑运用,而且是一个历史过程,使商品生产的变化形式对经济变量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影响。当劳动一资本关系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占了主导地位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逐渐产生了。资本家的竞争更加激烈,整个经济利润率强烈趋向于一致。土地所有权、 商品和货币资本附属于新的生产模式。米克指出,如果劳动价值论能得到正确理解就可以处理这些过程,但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均衡价格论,那么就被曲解了。 米克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无论如何,剩余价值的存在并非从劳动价值论发展而来,实际上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精确地说就是为了解释现实世界中显然存在的剩余价值。投入与产出之间价值差别的出现,*终使它分解成为地租和利润,而且对它的接受者来说,并不是由于生产性的消耗。这一点被古典经济学家们当做简单的事实看待。劳动价值论*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说明剩余价值的起源、持续状态并测量其大小。 米克接下来概述了马克思“历史逻辑的方法”。在不同的财产关系下,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分工的含义,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价值理论上来。马克思已经:“全神贯注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与其他所有早期体系的混合体中的运行方式的区分,只要它们都是'简单'商品生产,而一般的交换也是'价值'对'价值'的交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同于简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不再是当且仅当其所包含的相关劳动数量的比率相同时才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交换率不再是所包含的劳动比率的函数”。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起作用,但“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复杂的方式运行” 尽管*终交换率仍是由所含的劳动比率决定,但是两者已不再必须相等了”。 在简洁地讨论了《资本论》**卷中价值的概念后,米克概括了马克思关于劳动作为价值的“实质”的对价值概念的升华。接着,他说明了马克思怎样将他的价值理论应用到工资和利润的决定上来。*后,米克转向价值转形问题。他认为“马克思第三卷中从产品价格方面对交换比率的分析应该视为一种修正,而非否定**卷中从价值方面的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意在通过遵循历史发展的道路来叙述劳动价值学说,阐释这一学说是如何在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一系列的经济学家思想中演进的。同时本书引入了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批评与应用,旨在揭示这一学说的一般特征和性质,从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之间建立一种沟通的桥梁。

目录

第二版导言
**版序

**章 亚当·斯密以前的价值学说
**节 圣典学者对价值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重商学派的价值学说
第三节 向古典学派价值学说的过渡
第四节 古典学派的“自然价格”概念
第五节 古典学派的劳动成本概念

第二章 亚当·斯密与劳动价值学说的发展
**节 《格拉斯哥讲义》中的价值学说
第二节 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过渡
第三节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的价值学说
(1)价值的“真实尺度”
(2)价值的“调节器”
(3)效用和需求的作用
(4)熟练劳动化为简单劳动问题
第四节 斯密在价值学说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李嘉图与劳动价值学说的发展
**节 概述
第二节 1817年以前李嘉图的价值学说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版中的价值学说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三版中的价值学说
第五节 *后阶段:绝对价值观念的发展
第六节 李嘉图在劳动价值学说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马克思的价值学说(一)
**节 价值学说从李嘉图到马克思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初期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的经济方法

第五章 马克思的价值学说(二)
**节 《资本论》
**章 中的价值概念
第二节 价值概念的改进与发展
第三节 价值概念的应用
第四节 《资本论》第三卷的分析

第六章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批评
**节 引言
第二节 帕累托的批评
第三节 伯恩斯坦的批评
第四节 林赛和克罗齐的批评
第五节 兰格、施勒辛格和罗宾逊夫人的批评
第六节 结束语

第七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再应用
**节 “边际革命”及其后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节选

  《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我们已经看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的那种不成熟的劳动价值学说,就其根源讲,乃是社会内部分工相当发达和扩大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①然而这个学说一旦产生,它的继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又必然不依赖于这个社会了。换句话说,它像其他这一类的学说一样,已经成为一般所谓“内部发展”的问题了。  不过,这样一种学说在其“内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必然是相对的,有限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发表后劳动价值学说发展的特殊道路,完全用以后经济学家对原来学说的智力思考和逻辑分析来解释,是很困难的。的确,这种发展离开了智力思考和逻辑分析就不可能出现,但人们总不能在真空中进行思考和分析。不论思想家怎样设想他完全是在纯粹思维和纯粹逻辑的精神世界内进行活动,他一定难免外部世界的影响,这个外部世界披着形形色色的意想不到的伪装。  举个例子,一种不成熟的学说的“内部发展”,往往需要一些补充修正,这些补充修正的目的在于使它显得前后一贯。在提出修正的学者们看来,它们只不过是逻辑分析过程的*终结果,而同客观现实很少有什么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形下,学者们实际上所做的,只不过是去掉某些残存的、反映旧时代的陈旧概念罢了,这些陈旧概念仍然同那个学说夹杂在一起。从来没有一个新学说完全是新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必然是从前几世代遗留下来的理论知识产生的。因此,在其萌芽时期,它总不免夹杂一些旧概念的残余。这些旧概念较适合于早期的社会状况,可是对后来的思想家来说,它的继续存在,就可能使这个学说显得不合逻辑和自相矛盾了。在这些思想家看来,清除这些矛盾的分析过程,在性质上纯粹是逻辑过程,可是事实上却可能是朝着正确叙述理论和反映当代现实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所以,当李嘉图指责斯密采取两个互相矛盾的“价值的标准尺度”因而放弃其中一个时.他无疑认为,他仅仅是纠正了一个逻辑错误,然而事实上,他也从古典学派的价值学说里边去掉一个陈旧的观念——以往几个世纪的产物,那就是,价值决定于工资成本。  而且,像我们现在考察的那样一种不成熟的学说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显然决定于学者们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的性质。选择这个学说而不选择那个学说来发展提高,这在学者们自己看来,好像纯粹是抽象逻辑或普通常识的问题,其实这个事实本身可能反映这样一种认识(直觉的或不直觉的),那就是,这个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对他所要集中研究的问题有很大帮助。同样,这一学说在发展中所遵循的具体道路,也好像纯粹是一种逻辑过程的结果,但事实上却可能受到它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的性质的重大影响。工具的构造形式自然是决定于它所要完成的任务。当然,在一定时期人们可能选择的问题的范围(如果不是实际选择本身的话),归根结底,也是决定于学者们进行研究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那些打算增加国民财富的决策的人们。①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有关财富的起源和增殖的规律,并且要阐明这些规律,以便为那些决策的人们划定一个“决策的范围”。②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期,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资本积累是财富增殖的根本原因,这是很自然的。所以他们的理论体系也主要是企图阐明资本积累过程的性质和后果。然而,斯密和李嘉图看待这个主要问题的角度却完全两样。斯密特别是要攻击那些还在妨害资本积累的一些社会制度,以及还在阻碍资本积累的社会观点(如同花钱有利于贸易的旧观念)。  ……

作者简介

罗纳德·米克,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1917年7月出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20世纪30年代他在新西兰攻读法律专业,后来改学经济学专业。1946年到剑桥大学求学,师从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1949年完成题为《从孟到穆勒时期经济思想中剩余概念的发展》的博士论文。1948年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政治经济学系任讲师,1963年任英国赖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1978年8月去世。米克同保罗·斯威奇、保罗·巴南和莫里斯·多布等学者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在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内继续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并且,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许多观点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