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

环境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

1星价 ¥30.8 (5.5折)
2星价¥30.8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1411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11141170 ; 978-7-5111-4117-0

内容简介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污染逐渐显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环境保护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环保是发展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已成为人民群众享受社会发展和环境民生的基本要求。由于公众获取环保知识的渠道相对单一,加之片面性知识和观点的传播,导致一些重大环境问题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公众对事实真相的疑惑甚至误解,引起了不必要的社会矛盾。这既反映出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同时也对我国环保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加强环保科普工作、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人文环境、增强公众获取和运用环境科技知识的能力、把保护环境的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是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环保科普工作与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期起步,进入20世纪后才开始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来看,各个层面对环保科普工作的需求和预期均在不断增加。相反地,在现实中,环保科普工作的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整体工作发展,一些基本的概念、论述均没有统一说法,尤其是一些基层工作者在接手和开展环保科普工作的时候,总是一头雾水;一些政策制定者由于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也在政策制定时感到困难。为此,从2010年开始,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连续支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科普所、天津科普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系统开展了环保科普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将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将一些可能对环保科普工作者有参考和指导意义的内容进行整合,编写了《环境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参与研究的核心人员和执笔者都较为年轻,理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目录

**章 基本概念
一、科普与科学传播
二、环保科普
三、环境科学素质
(一)素质
(二)科学素质
(三)环境科学素质
(四)环境科学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关系
四、环境科学素质提升的技术体系
五、提升公民环境科学素质与环保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关系

第二章 重点人群素质提升体系
一、重点人群
(一)青少年
(二)社区居民
(三)农民
(四)管理者
二、知识体系
(一)生态系统与保护
(二)自然资源与保护
(三)大气环境保护
(四)水环境保护
(五)土壤环境保护
(六)合理处置固体废物
(七)物理性污染与自身保护
(八)环境权利与义务
……

第三章 环境科学传播能力支撑体系
第四章 环境科学传播能力评估体系
第五章 生态环保科普工作实践

附录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