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28364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422页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68283649 ; 978-7-5682-8364-9

本书特色

1.青少年成长优选书目:本书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是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品读物,孩子们一定要读的经典作品,。 2.一流翻译家打造,版本精良:本书为我国知名翻译家陈筱卿老师的翻译作品,凭借着对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老一辈专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准确地将原著展现给读者,同时文笔的优美和行文的流畅性无可比拟。 3.名家导读精确讲解作品思想:本书由译者本人,根据该本名著的具体内容创作导读,全面解读本书的精神内核。 4.名师导学、导读内容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读懂名著:邀请一线语文教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根据教学要求及实际学习需求,归纳阅读要点、难点、知识点,以及作者的写作价值所在。内容板块如“章前导读”+“章后总结”+“提升思考”+“精彩解读”+“阅读感受”+“考点设计”等板块设计,让孩子真正做到精读,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髓。 5.精美封面+世界名画彩插提升阅读氛围:本书邀请知名设计师,装帧设计不仅仅考虑到名著作品的“经典感”,同时根据青少年读者的需求,在色彩和美观度上,更加“时尚”和“轻灵”。同时本书中加入“读名著,赏名画”的栏目,加入一定数量的彩色插图,提升本书的艺术价值。

内容简介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以无比的热情、追求真理的精神,倾其一生心血著成的科学巨著,是世界公认的青少年科普经典。在他的笔下,昆虫世界是如此千奇百怪、生机盎然,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尤为出彩,表现出了惊人的灵性。 《昆虫记》不仅仅是简单的昆虫记录,而是以人性来观察昆虫世界,研究的是“生命的活态”“生命的过程”“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密切交往”,通过小小昆虫来反观人类社会,表达出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目录

001 / 荒石园

014 / 松毛虫

039 / 昆虫的装死

052 / 昆虫的“自杀”

062 / 绿蝇

074 / 蝉和蚂蚁的寓言

088 / 蝉出地洞

099 / 螳螂捕食

108 / 天牛

119 / 萤火虫

133 / 灰蝗虫

146 / 绿蚱蜢

152 / 大孔雀蝶

171 / 小阔条纹蝶

183 / 象态橡栗象

199 / 豌豆象

218 / 菜豆象

234 / 金步甲的婚俗

241 / 松树鳃角金龟

247 / 意大利蟋蟀

252 / 田野地头的蟋蟀

260 / 圣甲虫

274 /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285 / 圣甲虫的造型术

294 / 西班牙蜣螂

305 / 米诺多蒂菲

317 /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

327 /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

335 / 隧蜂

345 / 隧蜂门卫

354 / 老象虫

367 / 纳尔仓那狼蛛

384 / 朗格多克蝎的家庭

400 / 朗格多克蝎

417 / 模拟考点

421 / 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节选

昆虫的装死 章前导读 通过对大头黑步甲等昆虫装死情况的研究,我将碰撞震动、降低温度、阳光照射等因素对装死情况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找到了昆虫连续装死的规律,并得出了结论。对昆虫“为什么装死”“静止不动是不是其装出来的”等问题提出了我的见解。 我研究昆虫装死的情况时,**个被我选中的是那个凶狠的剖腹杀手——大头黑步甲。让这种大头黑步甲动弹不了非常容易:我用手捏住它一会儿,再把它在手指间翻动几次就可以了。还有更加有效的办法:我捏住它,然后把手一松,让它跌落在桌子上,在不太高的高度下,让它摔这么几次,让它感到碰撞的震动,如果有必要的话,就多让它摔几次,然后,让它背朝下,仰躺在桌子上。 大头黑步甲经这么一折腾,便一动不动,如死一般。它的爪子蜷缩在肚腹上,两条触须软塌塌地交叉在一起,两个钳子都张开着。在它的旁边放上一只表,这样,实验的起始与结束时间就可以准确地记录下来。这之后,只有等待,而且还得静下心来,耐心地等待着,因为它静止不动的时间是非常长的,让人等得心烦,没有耐心是成功不了的。 大头黑步甲的静止状态保持得很长,有时竟然长达50分钟,一般情况之下,也得有20分钟左右。如果不让它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这种实验正好是在盛夏酷暑时进行,我就把它用玻璃罩扣住,避开了大热天里的常客——苍蝇的骚扰,那么,它的静卧状态就是真正的完全的静止状态:无论是跗骨 也好,触须也好,还是触角也好,全都毫不颤动,看上去,它就像是僵死在桌子上了似的。 *后,这只看似死了的大头黑步甲复活了。前爪跗节开始在微微颤动,随即,所有的跗骨全都颤动起来,触须、触角也跟着在慢慢地摇来摆去。这就证明它确实是复活了。腿脚随后也跟着乱划乱踢起来。它的身体在腰带紧束住的地方稍稍弓起;接着重心落在头和背上;然后,它猛一用力,身子便翻转过来了。此刻,它便迈开小碎步,跑动起来,仿佛知道此处危险重重,必须逃离险区。假如我又把它抓住,它便又立刻装起死来。 我趁此机会又做了一次实验。刚刚复苏的大头黑步甲又一次静止不动了,依旧是背朝下地仰躺着。这一次,它装死的时间要比**次来得长。当它再次苏醒时,我又进行了第三次同样的实验。随后,我又对它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实验,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留给它。它静卧的时间在逐渐地延长。根据我所记录下来的静卧时间,分别为17分钟、20分钟、25分钟、33分钟、50分钟。 我做了许多次类似的实验,虽然结果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有着一个共同点:昆虫连续假死时,每一次的持续时间都不相同,长短不一。这个结果使我们得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实验连续多次进行的话,大头黑步甲会让自己假死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这是不是说明它一次比一次更适应这种假死状态呢?这是不是说明它变得越来越狡猾,企图让敌人*后终于丧失了耐心?对此我一时尚无法做出定论,因为我对它的探究还很不够。 要想探出它真的是在耍手腕,真的是在作假蒙人,蒙混过关,就必须采取一种非常聪明的试探方法,揭穿这个骗子的骗人招数。 接受实验的大头黑步甲躺在桌子上。它能感觉得出自己身子下面压着的是一块坚硬的物体,想要向下挖掘,根本就不可能。挖掘一个地下隐蔽室,对于大头黑步甲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因为它掌握着快捷强劲的挖掘工具。然而,自己身下却是一块硬东西,毫无挖掘的可能,所以它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静静地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必要的话,它甚至可以坚持一小时。如果躺在沙土地上的话,它立即就能感觉得到下面是松松散散的沙粒。在这种情况之下,它还会傻乎乎静静地躺着,不想法尽快逃之夭夭?难道它连扭动腰身都不想?没有一点往沙土地里钻的意思? 我真的希望它会有所转变,产生逃跑的念头。但是,*后,我知道自己的想法错了。无论我把它放在木头上、玻璃上、沙土上,还是松软的泥土地上,它都不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在一片对它来说挖掘起来极其容易的地面上,它照样是静卧着不动弹,同在坚硬物体上躺着时一模一样。 大头黑步甲对不同材质物体表面采取了同样态度,并不厚此薄彼,坚持一视同仁,这一点对我们的疑惑不解稍微地敞开了一点门缝。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令这扇门大大地敞开了。接受实验的大头黑步甲躺在我的桌子上,离我很近,可以说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发现它的触角在半遮挡着它的视觉,但它那两只贼亮的眼睛看见了我,它在盯着我,在观察着我。面对着我这么个庞然大物,这个昆虫的视觉会有什么样的感应呢? 我们就认为这个正盯着我的昆虫把我看作是欲加害于它的敌人吧。这样的话,只要我待在它的面前,这个生性多疑的昆虫就会一动不动地躺着。如果它突然又恢复活动了,那它肯定是认为已经把我耗得差不多了,让我已经完全失去了耐心。那么,我还是先躲到一边去。既然它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已经离开了,它也就用不着再装死,再耍这种花招也没什么意义了,所以,它就会立刻翻转身子,急急忙忙地溜之大吉。 我走出十步开外,到了大房间的另一头,隐蔽好,不弄出任何的动静。但是,我的这番谨慎小心的心思全都白费了,我的那只昆虫仍旧待在原地,没有一点动静,就这么静静待了好长好长的时间,跟我在它的近旁待的时间一样的长。 它真够狡猾的,想必它是发觉我仍旧待在这间房间里了,只是待在房间的另一头罢了。这也许是它的嗅觉在告诉它我并没有离去。一计不成,我就另生一计。我把它用钟形罩给扣住,不让讨厌的苍蝇去骚扰它,然后,我便走出房间,到花园里去了。房间的门窗全都紧闭着,屋外的声音传不进去,屋内也没有什么会惊扰它的,总之,一切会令它感到惊恐的东西,全都远离了它。在这么安静而不受骚扰的环境中,它会有什么反应呢? 实验的结果是,假死的时间与平时完全一样,既未增加也未减少。二十分钟过去的时候,我进屋里去查看了一下,四十分钟过去的时候,我又进屋去查看了一番,但是,情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它仍旧是仰面朝天,一动不动地原地躺着。 这之后,我又用几只虫子做了相同的实验,但其结果都很明确地证明,它们在装死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令它们感到危险的东西存在,在它们的周围,既没有声音,又没有人或其他昆虫。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仍然一动不动,那想必并不是在欺骗自己的敌人。这一点得到肯定之后,我便推测其中必然是另有原因的。 那它究竟为何采取这种特殊方法来保护自己呢?一个弱者、一个得不到保护的不惹是生非的人,在必要之时,为了生存而采取一些诡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它可是一个浑身甲胄、崇尚武力的家伙,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弱者的手段?对此我感到很难理解。在它所出没的势力范围内,它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强悍的圣甲虫和蛇金龟,都是生性温厚的昆虫,它们非但不会去骚扰它、欺侮它,相反,倒是它食品储存室里源源不断的猎物。 我又开始怀疑,是不是鸟儿对它构成了威胁?可是,它同步甲虫的体质相同,身体里浸透着一股刺鼻恶心的气味,鸟类闻了是绝不敢把它吞到肚子里去的。再说,它白天都躲藏在洞穴里,根本就不到洞外来,谁也见不到它,谁也不会打它的歪主意。而到了天黑之后,它才爬出洞外,可夜里鸟归林,河边已无鸟儿的踪影了,它也就根本不存在有被鸟类一口啄到之虑。 这么一个对蛇金龟,有时也对圣甲虫进行残杀的刽子手,这么一个并没有谁敢碰它的可恶而凶残的家伙,它怎么就一遇风吹草动便立刻装死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在这同一片河边地带发现了同时在此居住的抛光金龟,也叫光滑黑步甲的昆虫,它给了我以启迪。前面所说的大头黑步甲是个巨人,相比之下,现在所提到的同是这片河边的主人的抛光金龟就是个侏儒了。它们体形相同,同样是乌黑贼亮,同样是身披甲胄,同样是以打家劫舍为生。但是,相比之下算是侏儒的抛光金龟,虽然远不如其巨人同类的火力强,但它却并不懂得装死这个诡计。你无论怎么折腾它,把它背朝下放在桌子上,它也会立即翻转过来,拔腿就跑。我每次试它,也只能看到它背朝下静止不动个几秒钟而已。只有一次,我实在是把它折腾得够呛,它总算是假装死去地待了一刻钟。 这侏儒与巨人的情况怎么这么不同呀?巨人只要一被弄得仰面朝天,它就静止不动了,非要装死一个钟头之后才翻身逃走。强大的巨人采取的是懦夫的做法,而弱小的侏儒则是采取立即逃跑的做法,二者反差这么大,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于是,我便试试危险情况会对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大头黑步甲背朝下腹朝上一动不动地静躺着的时候,我在想,让什么敌人出现在它的面前好呢?可我又想不出它的天敌是什么,只好找一种让它感到是个来犯者的昆虫。于是,我便想到嗡嗡叫的苍蝇了。 大热天里做实验,苍蝇嗡嗡地飞来飞去,真的是让人心里很烦。如果我不给大头黑步甲罩上钟形罩,我也不在它的身边守着,那么,讨厌的苍蝇肯定会飞落在我实验对象的身上,这样,苍蝇就会帮上忙了,可以替我打探一下装死的大头黑步甲的虚实了。 当苍蝇落在大头黑步甲身上,刚刚用自己的细爪挠了挠装死的它几下时,它的跗节便有了微微颤动的反应,仿佛因直流电疗的轻微振荡而颤抖一样。如果这个不速之客只是路过,稍作停留,随即离去的话,那么,这细微的颤动反应很快便会消失;如果这位不速之客赖着不走,特别是,又在浸着唾液和溢流食物汁的嘴边活动的话,那么,受到折腾的大头黑步甲就会立即蹬腿踢脚,翻转身子,逃之夭夭。 它也许是觉得,在这么个不起眼的对手面前耍花招实在没有必要,有伤自尊。它重又翻转身子离去,是因为它明白眼前的这个骚扰者对自己并不构成什么威胁。看来,我们得另请高明,让一个力量强大、身材魁梧、让其望而生畏的讨厌的昆虫来试探一下大头黑步甲了。正好,我喂养着一只天牛,爪子和大颚都十分厉害。天牛这种带角的昆虫,我知道它是性情平和的,但大头黑步甲并不了解这个情况,因为在它所出没的河边地带,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天牛这种大个儿昆虫。说实在的,看上去,这长角的天牛真的会让这蛮横的虫类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对陌生者本来就存有的一种恐惧感,一定会让情况复杂起来的。 我用一根稻草秆儿把天牛引到大头黑步甲旁边。天牛刚把爪子放到静静仰卧着的那个家伙的身上,它的跗节便立即颤动起来。如果天牛非但不把爪子挪开,而且还老在它的身上摸来挠去,甚至转而变成一种侵犯的姿态,那么,如死一般躺着的大头黑步甲便一下子翻转身子,仓皇地溜走。这情景,与双翅目昆虫骚扰它时一模一样。危险就在眼前,再加上对陌生者所怀有的恐惧感,它当然会立即抛弃装死的骗术。逃命要紧啊。 我又做了一种实验,结果也颇让我感到欣慰。大头黑步甲仰躺在桌子上装死,我便用一件硬器物轻轻敲击桌腿,让桌子产生微微的颤动。但不能猛敲,免得桌子发生摇晃。我注意掌握力量的大小,让桌面产生的颤动仿佛是一种弹性物体所产生的颤动一样。用力过大,会惊动大头黑步甲的,它就不会保持其僵死状态了。我每轻敲一下,它的跗节便蜷缩着颤动一会儿。 *后,我们再来看看光线对它所产生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的实验对象都是待在我书房那弱光环境中接受我的实验的,并未接触到直射进来的太阳光。此刻,我书房的窗台已经洒满阳光。我要是把我的实验对象移到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去,让这个静卧着一动不动的昆虫接触一下强光,它会有何反应呢?我刚往窗台这么一移,效果立即产生:大头黑步甲腾地翻转身子,拼命奔逃。 现在,真相大白了。吃尽苦头、被折腾得够呛的大头黑步甲,已经把自己的秘密吐露出来了。当苍蝇戏弄它,舔它沾有黏液的嘴唇,把它当作一具尸体,想吸尽所有可口的汁液的时候;当它眼前出现了那个让它望而生畏的天牛,爪子已经伸到它

作者简介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他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写成《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亨利·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为家中长子。7岁开始上小学,后因生活拮据,被迫辍学;辍学后当过铁路工人、卖柠檬的小贩。虽然生活艰辛,但法布尔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坚持自学。他通过自学先后获得数学、物理学学士学位,以及巴黎科学院博士学位。他的魅力恰恰在于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昆虫学者。他的作品充满文学的诗意,可读性非常强,是科普中之选。 陈筱卿,我国著名翻译家,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翻译出版法国16、18、19、20世纪名家名著多部,达一千万字。主要译著有:拉伯雷的《巨人传》,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伊丝》,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4部,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纪德的《梵蒂冈地窖》,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8部,法布尔的《昆虫记》,尤瑟纳尔的《哈德良回忆录》第三部,雅克·洛朗的《蠢事》;莫迪亚诺的《往事如烟》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