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漱溟作品系列怀着深情看人

梁漱溟作品系列怀着深情看人

1星价 ¥57.1 (4.8折)
2星价¥57.1 定价¥11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40900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32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15409009 ; 978-7-5154-0900-9

本书特色

本书为“梁漱溟作品系列”**部。
得到梁漱溟先生之子梁培宽、梁培恕的授权,梁培恕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并为重点篇目批注dujia按语。

内容简介

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中国有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人们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时,尤为钦佩他的人格。
梁先生曾经说过:“我一生受两大问题的支配:一个是中国问题,再一个是人生问题。我一生几十年在这两大问题支配下而思想而活动。——这就是我整整的一生。”
梁先生的著作多关涉人生和社会问题,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主张,同时可以品味出他的崇高品格是如何造就的。然而一般大众往往无力遍读其著作,因此影响了对梁漱溟先生全面准确的了解。为了帮助一般读者较为全面而便捷地了解梁漱溟先生的思想、经历、品格,我们编选了一套“梁漱溟作品系列”。
本书主要产生于梁漱溟哲嗣梁培恕先生在数十年阅读梁漱溟先生作品后的研究心得之一:怎样才能真正从梁漱溟先生的本意去理解梁漱溟?承蒙梁漱溟先生家人的厚意,才有了这部独具特色的图书作品《怀着深情看人》的面世。

目录

第 一 部 分

《勉仁斋读书录》精选



读厨川白村《东西之自然诗观》 003

读《中国美术在现代艺术上的胜利》 006

读刘鉴泉著《外书》 008

丹麦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

——读《丹麦民众学校与农村》 011

杜威教育哲学之根本观念 047

录《读经示要》卷一第十一页一段(有删节) 065

至情动人

——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067

《春秋 左传》中一些古语 082

读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书后 083

读《河上肇自传》 085

读有关圣雄甘地事迹各书 099

为《甘地自传》中两句话所加按语 112

读《印度的发现》一书摘记 113

读《尼赫鲁自传》摘记 119

《尼赫鲁自传》摘录 128

读慈湖家记 131

爱因斯坦的宇宙观 132

摘录李证刚先生文章一段 134

重读马一浮先生《濠上杂著》 136

晦翕学案摘抄 139

读《了凡四训》后所写评语 141

怀惕海:《科学与近代世界》摘句 142

阅唐君毅著《道德自我之建立》摘录 143

读《诸葛亮集》有感 147

读《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志所感 148

蒋著《十三经概论》读后特志 150

读阳明先生咏良知诗 152

《梁漱溟全集》(第七卷)附录之题记 157

“乡治十讲”听后记略 158

孔家思想史 164

《孔家思想史》整理后记 320

人心与人生 323

意识与生命 372

《人心与人生》整理后记 412

试论晦庵朱子在儒家学术上的贡献兼及

??其理论思维上的阙失 414



第 二 部 分

我所了解的卫西琴先生及其学说



卫中先生自述题序 419

介绍卫中先生的学说 424

卫西琴先生传略 437

追忆往昔所了解的卫氏学说大意 443



第 三 部 分

从世界看中国:教育问题与中国



北游所见记略 449

我在日本参观后的感想 481

与丹麦两教授的谈话 489

《中国——理性之国》题记 495

《中国——理性之国》著者告白四则 496

旁观者清

????——记英国哲人罗素五十年前预见到

????????我国的光明前途 498

罗素《中国之问题》**章绪言 514









展开全部

节选

读厨川白村《东西之自然诗观》
余于文学艺术向不留意,此盖生性于此为远。忆昨年寓清华西院,应清华学生所组织之文学社讲演,即开首先讲“我与文学无缘”一段话,聆者大笑。人而不爱好文学艺术,岂复得为人?余尚非蠢伧,何遽不感生趣味邪?然此心竟绝不能入。尝闻诸亲长,余儿时甚笨,独个性强,此在我已不自记忆。但忆十岁前后,读书能力视同辈为差;而当十四五岁乃能自为思想,持实利主义之见甚深,菲薄古文诗词,嫉恶玄想不可捉摸之言。凡今之所谓文学哲学者,殆皆在鄙厌摒弃之列,以为无用。其后不期走入哲学路,狭隘不通之见自渐捐除,然于文学及艺术,始终不能入也。民十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之讲演,于东西两方之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习、物质生活,乃至医药之殊异,皆尝比较言之。顾于文学、于艺术,独不能置一词。盖诚无所知,缺憾实大。顷自百泉移来辉县城内,忙中忽得宽暇,随意翻书,于子和弟案头得见鲁迅先生《壁下译丛》一本。其中有厨川白村《东西之自然诗观》,读之大喜。不独余所判论东西人之分异点,于此又得印证,更喜其印证者,适在余所不能举证之文学方面也。
余往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拈出“向前面要求”五字为西洋人根本精神所在,而以“自己调和持中”释中国人之态度,历久而弥觉此言之不可易。但自近年来,于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大有所见,深悟中国古人之学,为人类自尽其天赋才性体力之学,遂觉“自己调和持中”一语,虽可概说一般中国人之态度,而未足以尽中国古人之精神,道出中国文化之根据。故近年乃恒用“有对”“无对”字样,以为中西人之分判。无对,即中国古人所谓“仁者与物无对”之无对;有对亦即与物为对之意。盖生物进化到人类,实开一异境。一切生物,均限于“有对”之中,而人类则以“有对”超进于“无对”。——他一面还是站脚在“有对”,而实又超“有对”而进于“无对”了。西洋人于古希腊时,既著露其有对精神;迨近世来,乃更将人类的有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余向以“向前面要求”点明西洋人态度,亦尽足见意,而未若“有对”二字之简切。中国一般人自未足以言“无对”,而其所倾向则在此;中国数千年文化所为与西洋大异者,实由古人认识了人类之所以为人——认识了无对有以开其先,立其基。故言中国精神,必举“无对”乃得也。厨川白村所论,亦弥于余后说相切,用剪取其文备考。 十九年三月二日记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成才。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1949年秋,《中国文化要义》一书出版,在自序中表示将:“尽力于思想而以行动证诸旁人。”自1950年迄于逝世,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工作以著述为主;继其成名之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写出《东方学术概观》、《人心与人生》,实现了在东西文化之间架一座桥的心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