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65108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21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56510856 ; 978-7-5565-1085-6
本书特色
聊自己家乡的风俗故事,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记住乡愁”。当代中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其他一系列原因,许多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出生地和就业居住地大多有所分离。传统村落逐渐被冷落,甚至出现“空壳化”现象,正等待着人们去保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里,我们来聊家乡的那些风俗故事,也就是为了让大家记得回家的路,为了不忘记家乡的文化记忆,为了记住乡愁。正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根据浙江老年电视大学的安排,开设了这门课程,由此丰富我们的生活。 本书便是此次课程的集结。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浙江风俗故事概况、说饮食风俗、说服饰风俗、说人生礼仪、说社会风俗、说蚕乡风俗、说海岛风俗、说工匠风俗、说娱乐风俗九章, 内容包括: 风俗是怎么形成的 ; 风俗故事与风俗的关系 ; 浙江风俗故事的丰富内涵 ; 吃粥的趣谈等。
目录
**节 风俗是怎么形成的
第二节 风俗故事与风俗的关系
第三节 浙江风俗故事的丰富内涵
第二章 说饮食风俗
**节 吃粥的趣谈
第二节 吃鱼的掌故
第三节 酒与茶的讲究
第三章 说服饰风俗
**节 乌毡帽、狗头帽与虎头鞋
第二节 笼裤与汤布的来历
第三节 婴儿为啥要穿和尚衣
第四章 说人生仪礼
**节 哭嫁与赤郎迎亲
第二节 “浙江女子尽封王”的由来
第三节 遮白布与供木主
第五章 说社会风俗
**节 孝子的传说
第二节 批判不孝的故事
第三节 乾隆偷橘罚戏及其他
第六章 说蚕乡风俗
**节 蚕宝宝的由来
第二节 龙蚕故事
第三节 五色茧、濮绸与皓纱
第七章 说海岛风俗
**节 木龙、船眼睛与船灵魂
第二节 依罗号与哭号是怎么传下
第三节 桃花女龙与岑港白老龙
第八章 说工匠风俗
**节 木匠趣闻
第二节 牺牲忆旧
第三节 百业掌故
第九章 说娱乐风俗
**节 舞龙灯与龙舟竞渡
第二节 斗牛、斗鸡与操石磉
第三节 戏班里的规矩
第十章 说民间信仰
**节 观音、济公与八仙
第二节 陈十四夫人、胡公与刘猛将
第三节 猎神、菇神及其他
参考资料
附录一:浙江老年电视大学简介
附录二:电视课程教学计划
节选
《浙江风俗故事》: **章 浙江风俗故事概况 在这门课程里,我们将用大量时间来和大家一起讲故事。不过开宗明义,还是有必要先务一务虚,说一说有关浙江风俗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好比我们玩游戏,也总是先要议一议游戏规则,让大家心中大致有个数。比如说,风俗是怎么形成的?风俗和风俗故事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风俗故事又有些什么样的价值和文化功能?浙江各地的风俗故事呈现出怎样的地域特色?让大家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我们再分门别类地来和老年朋友聊天,或许就会更加合适一些了。 **节风俗是怎么形成的 风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前人早就说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可见,风俗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到处都有,而又各不相同。 古籍说风俗,由来已久。《荀子·疆国》云:“入境,观其风俗。”《礼记·曲礼上》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王制》云:“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说明风尚习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般认为,风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宗教信仰、巫卜禁忌等方面内容十分宽泛,形式极其多样的一系列行为规范。这是一种集体意识,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人们,大家都这么做,而不是那样做,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传统,这就是风俗。 那么,风俗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美国人森纳认为“饥饿、恐惧、爱情和虚荣”四大因素形成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而我国清末的著名学者黄遵宪则有他的独到见解。他说:“天下万国之人、之心、之理,既已无不同,而稽其节文,而乃南辕北辙,乖隔歧异,不可合并,至于如此,盖各因其所习以为常之故也。礼也者,非从天降,非从地出,因人情而为之者也。人情者何?习惯是也。川岳分区,风气间阻,此因其所习,彼亦因其所习,日增月益,各行其道,习惯既久,至于一成而不可易,而礼与俗,皆出于其中。……风俗之端,始于至微,抟之而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然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和之,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又踵而行之;及其至成,虽其极陋甚弊者,举国之人,习以为常;上智所不能察,大力所不能挽,严刑峻法所不能变。夫事有是有非,有美有恶,旁观者或一览而知之。而彼国称之为礼,沿之为俗,乃至举国之人,辗转沉锢于其中,而莫能少越,则习之囿人也大矣!” 他们的话虽然有些不太通俗,不过大体上也已经把风俗的缘起与形成过程描述了出来。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说自然界的风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越刮越大的,从哪里刮起来还真难说清楚。有时候,一开始很小的风居然会刮得很大很大。我们人类社会中的风俗当然和风有所不同,不过它也是逐渐形成的。成语“蔚然成风”就是这个意思。往往是有人先带了个头,许多人都是跟着这么去做,久而久之,居然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股社会力量,使得后来的人们都这样去做了,这就是风俗。但是这股风总是有局限性的,它只在某个范围里刮。风俗也总是因地而异、因民族而异,所以我们说风俗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此外,风俗还有传承的特性,一旦形成,往往世代相传。风俗又有变异性的特征,或者说有时代性的特征。它既是世代相传却又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进程,它也在潜移默化地起着变化。 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风俗的形成和变异呢?一般认为,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地缘和生产方式对风俗的制约。东汉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指出:“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他对“风”和“俗”分别作出解释。后半句的意思,我们在后文还会专门提到,先说前半句,说风与水土有关,还是蛮有道理的。《礼记·王制》也认为:“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就是强调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淮南子》云:“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南北风俗差异,与自然环境有关。北方一马平川,水系相对少些,人们出门,骑了马就可以四通八达。江浙一带水网交错,离开了船寸步难行,所以当年人人都会驾船。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喜欢住窑洞,是因为那里多山,再加上气候干燥,住窑洞很适宜。江浙一带气候潮湿,常常下雨和发生涝灾,住窑洞显然是受不了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干栏式建筑。木结构的房屋下部架空,人则住在“楼”上,可以避潮湿,防蛇虫侵扰…… ……
-
中国近代史
¥14.3¥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8.8¥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资治通鉴
¥12.2¥35.0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4.7¥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
¥15.7¥42.0 -
帝国的终结
¥21.4¥68.0 -
不忍细看南宋
¥15.7¥49.0 -
史趣(书里书外的历史)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