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唐宋和战之间的两难
读者评分
5分

唐宋和战之间的两难

1星价 ¥51.2 (6.5折)
2星价¥51.2 定价¥78.8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6739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20167390 ; 978-7-5201-6739-0

本书特色

自仁宗朝以降,北宋政府为因应西、北两方面之威胁,以“强兵”为目标进行各种军政改革工作。相关的军事政策不仅形成武举、武学、保甲等长期延续的制度,也改变了以“和戎”为核心的对外政策。从神宗朝开始,拓境行动积极展开,一改之前受制于敌的边防形势。但是,对外战争损耗大量的物资与人力,获致的成果却相当有限,从而在统治阶层内部引发激烈的和、战争议,成为无解的政治难题。因此,宋政府所致力的军政改革,影响十分深远,是理解北宋后半期历史发展必须关注的议题。

内容简介

自仁宗朝以降,北宋政府为因应西、北二方面之威胁,以“强兵”为目标进行各种军政改革工作。相关的军事政策不仅形成武举、武学、保甲等长期延续的制度,也改变了以“和戎”为核心的对外政策。从神宗朝开始,拓境行动积极展开,一改之前受制于敌的边防形势。但是,对外战争损耗大量的物资与人力,获致的成果却相当有限,从而在统治阶层内部引发激烈的和、战争议,成为无解的政治难题。因此,宋政府致力军政改革,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是理解北宋后半期历史发展时必须关注的议题。

目录

绪论/1
**章 从和戎到拓边——北宋中期对外政策的转折/4
前 言/4
一 承平时代的矛盾/7
二 主战或主和的争议/13
三 边境纠纷与拓边理念的落实/23
结 语/33
第二章 文武纠结的困境——宋代的武举与武学/35
前 言/35
一 智谋之将──武举的理论基础/36
二 废而复立──武举与武学的演变/45
三 策论与骑射──考试内容之争/54
四 假涂之资──武举进士的仕宦/58
五 “武”中之“文”──军事知识的定位/69
结 语/76
第三章 理想兵制的形塑——唐宋时期的兵农合一论/79
前 言/79
一 唐代的恢复府兵论述/81
二 宋代的兵农合一论/92
三 质疑意见及其局限/98
结 语/103
第四章 养兵卫民——募兵制合理化论述在宋代的建构/105
前 言/105
一 兵制争议的源由/109
二 保甲政策与争议的激化/120
三 祖宗之制与三代之法的对抗/136
结 语/145
第五章 将从中御的困境——军情传递与北宋神宗的军事指挥/148
前 言/148
一 讯息传递的限制/150
二 策略的拟定与更动/155
三 情报与指令的传递延误/161
四 决策专断的限制/168
结 语/175
第六章 战争与政争的纠葛——北宋永乐城之役的纪事/177
前 言/177
一 进筑横山的提议/179
二 筑城行动与挫败/183
三 战后的影响/189
四 政治立场与战争纪事/194结 语/206
第七章 和战与道德——北宋元祐年间弃地论的分析/208
前 言/208
一 战争与正名/209
二 夷狄与礼义/215
三 和谈与弃地/220
结 语/232
结 论/235
引用书目/239
附录 传统领域如何发展?——对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几点观察/25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方震华,祖籍上海,1966年生于台湾台南。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以唐、宋时期政治、军事史为主,尤其关注军队体制、文武关系、战争叙事、党派纷争与民族关系等议题。著有《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875~1063)》一书及多篇期刊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