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纬脉针灸特效疗法精要:疼痛篇

纬脉针灸特效疗法精要:疼痛篇

1星价 ¥67.8 (7.7折)
2星价¥67.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511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513251167 ; 978-7-5132-5116-7

内容简介

【纬脉概念】

    提到“脉”,首先想到的是血管,其实“脉”这个词概念很广,地球上有山脉、矿脉、水脉,植物叶子上有叶脉,茎上有茎脉,技艺学术传承下来叫一脉相承。由此可知,脉的本义应该是指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只要它是连续性的,都可称之为脉。

    经脉是指纵向的、连续性的联系系统。纬脉则是指横向、垂直于经脉循行的连续性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个皮节和肌节的衍化结构无论距离其来源皮节和肌节多远,都会保持其来源皮节和肌节的神经支配,因此可以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神经支配推断其体节来源,也可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体节来源而推断其神经支配。每对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的皮区、肌肉、骨骼各自都是一种纬向的连续性联系,这就是每一条纬脉。

【纬脉的数目】

    纬脉到底有多少呢?胚胎发育到第4周中晚期的时候出现腮弓和体节,到了第5周胚胎的体节更加清晰,枕节4对、颈节8对、胸节12对、腰节5对、骶节5对、尾节8~10节。枕节很后发育为脑神经。每个体节包含生皮节、生肌节和生骨节,很终将分化为皮肤、肌肉和骨骼。以体节及其衍化结构,可将纬脉分为脑纬脉、颈纬脉、胸纬脉、腰纬脉、骶纬脉、尾纬脉,共有43对纬脉,其中脑纬脉12对、颈纬脉8对、胸纬脉12对、腰纬脉5对、骶纬脉5对、尾纬脉1对。脑纬脉包含嗅纬、视纬、动眼纬、滑车纬、三叉纬、外展纬、面纬、听纬、舌咽纬、迷走纬、副纬、舌下纬。颈纬脉包含颈1纬、颈2纬、颈3纬、颈4纬、颈5纬、颈6纬、颈7纬、颈8纬。胸纬脉包含胸1纬、胸2纬、胸3纬、胸4纬、胸5纬、胸6纬、胸7纬、胸8纬、胸9纬、胸10纬、胸11纬、胸12纬。腰纬脉包含腰1纬、腰2纬、腰3纬、腰4纬、腰5纬。骶纬脉包含骶1纬、骶2纬、骶3纬、骶4纬、骶5纬。尾纬脉1对。每一个纬脉都有其不同的神经、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即层次、成分是不同的。

【纬脉的层次】

    每一条纬脉都包含外、中、内三层,与胚胎胚层发育一致。外胚层的表面胚层分化为皮肤的表皮、汗腺、皮脂腺、乳腺、甲、毛发、牙釉质、泪腺、结合腺、外耳道;口凹和鼻板分化为口鼻上皮、垂体前叶;耳板分化为内耳;晶体板分化为眼晶状体;神经管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躯体运动神经元、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元、节前自主神经元、视神经、垂体后叶;神经嵴分化为周围感觉神经、节后自主神经、所有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细胞、黑色素细胞和头颈部的骨、肌肉和结缔组织;羊膜囊与绒毛膜一起形成胎儿周围的保护囊。中胚层的脊索分化为椎间盘的髓核可诱导神经发生;轴旁中胚层柱分化为骨骼肌、骨和结缔组织;间介中胚层分化为性腺、肾、输尿管、子宫、输卵管、阴道上端、输出管、附睾、精囊腺和射精管;侧板中胚层分化为腹侧部真皮、表面筋膜、腹侧相关组织、四肢骨、结缔组织、胸膜、腹膜、胃肠道的结缔组织;生心中胚层分化为心脏和心包。内胚层的原肠管分化为胃肠道、黏液腺、呼吸道、甲状腺、扁桃体;泄殖腔分化为直肠、肛管、膀胱、输尿管及其相关腺体、阴道前庭和阴道下段;咽囊分化为咽鼓管上皮、中耳上皮、腭扁桃体隐窝、胸腺、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卵黄囊分化为胚胎血细胞;尿囊分化为胚胎血细胞,遗迹为脐尿管。纬脉包含上述皮肤、筋膜、血脉、肌肉、骨骼、内脏器官。例如颈4纬包含颈4感觉神经节、膈神经、膈肌,针刺颈3夹脊穴可调节膈肌功能,治疗膈肌病变。

目录

总论
**章 为什么针刺可以止痛
针刺能不能直接疏通经络
是“调神”而不是“安神”或“醒神
是“调卫”而不是“通卫
是“调血脉”而不是“活血
是“调津液”而不是“祛痰饮
是“调脏腑”而不是“补泻脏腑
是“调阴阳”而不是“补泻阴阳
“调”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章 针刺止痛有无特异性
非特异性止痛现象
特异性止痛现象
针刺止痛与药物止痛的差异
第三章 如何看待众多的针刺疗法
针刺工具的多样性
针刺学说种类的多样性
第四章 针刺止痛速度有多快
第五章 针刺止痛效果能维持多久
第六章 针刺止痛频度如何安排
第七章 带脉的功能和启发
何为脉
中医的带脉在哪里
带脉的功能
非带脉区经脉如何约束
纬脉概念的提出
第八章 用中医思维驾驭现代医学知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纬脉的数目(43对)
纬脉的层次
纬脉层次之间的关系
纬脉病变的层次特征
纬脉病变的成分特征
针刺深度与纬脉层次调节
纬脉感应与针刺部位的选择
纬脉理论临床应用的巨大价值
第九章 用好纬脉理论必须记住的体表标志
问答环节

各论
**章 头面部疼痛(19种)
第二章 颈部疼痛(8种)
第三章 肩部疼痛(7种)
第四章 上肢疼痛(19种)
第五章 胸背胁肋疼痛(27种)
第六章 腹部疼痛(7种)
第七章 腰骶尾疼痛(7种)
第八章 会阴部疼痛(4种)
第九章 臀胯疼痛(3种)
第十章 下肢疼痛(20种)
第十一章 针刺止痛辅助治疗秘籍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贾海忠,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尤其在中医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慈方数字名医服务系统的研制),对中医发展和推广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