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希恕医学全集胡希恕病位类方证解

胡希恕医学全集胡希恕病位类方证解

1星价 ¥45.6 (6.7折)
2星价¥45.6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443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5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13244305 ; 978-7-5132-4430-5

内容简介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则向读者展现胡希先生对经方以病位类方的探讨。几本书互参解读,将有助于经方理论、方证的研究、发展,有助于解读《伤寒论》。胡希恕先生是我国有名《伤寒论》研究家、中医教育家、临床实践家,是中医经方派的一代宗师。无论是年轻学习中医时,还是20世纪50年代主办中医学校时,或是在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时,皆全力研究和讲授《伤寒论》。此前整理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的研究经验,分别出版了《经方传真》《经方传灯》《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解读张仲景医学》等书,基本展示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伤寒论》的研究成果、学术特点。

目录

**章 中医辨证施治概论
**节 导论
第二节 六经和八纲
一、八纲
二、六经
第三节 脉诊
一、脉象概论
二、诊脉和辨脉
第四节 食水瘀血的毒害
一、食毒
二、水毒
三、瘀血
第五节 论方证
第六节 治则简介
第七节 辨证施治实质

**章 表证类方证
**节 表证概论
第二节 桂枝汤类方证
一、桂枝汤方证
二、桂枝加桂汤方证
三、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四、栝楼桂枝汤方证
五、桂枝加黄芪汤方证
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
七、桂枝加附子汤方证
八、桂枝加人参汤方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九、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
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十一、桂枝加芍药汤方证
十二、桂枝加大黄汤方证
十三、小建中汤方证
十四、当归建中汤方证
十五、黄芪建中汤方证
十六、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
十七、桂枝去芍药汤方证
十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证
十九、桂枝附子汤方证
二十、白术附子汤方证(去桂加白术汤证)
二十一、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证
二十二、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芩白术汤方证
二十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证
二十四、桂枝甘草汤方证
二十五、甘草附子汤方证
二十六、半夏散及汤方证
二十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
二十八、防己茯苓汤方证
二十九、防己黄芪汤方证
三十、桂枝人参汤方证
三十一、白虎桂枝汤方证
三十二、芩桂术甘汤方证
三十三、芩桂枣甘汤方证
三十四、茯苓甘草汤方证
三十五、茯苓泽泻汤方证
三十六、苓桂五味甘草汤方证
三十七、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证
……
第三章 里证类方证
第四章 半表半里证类方证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胡希恕医学全集·胡希恕病位类方证解》:  此所谓治则,即通过六经八纲的辨证后所确立的施治准则。今略述于下。  太阳病,病在表宜发汗,不可吐下,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均属太阳病的发汗剂。  少阴病,虽与太阳病同属表证,亦宜汗解,但发汗须酌加附子、细辛等温性亢奋药,如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均属少阴病的发汗剂。  阳明病,热结于里而胃家实者,宜下之,但热而不实者,宜清热。下剂如承气汤;清热如白虎汤。若胸中实,则宜吐,不宜下,吐剂如瓜蒂散。阳明病不宜汗。  太阴病,虚寒在里只宜温补,汗、下、吐均当严禁。  少阳病,病在半表半里,只宜和解,汗、下、吐均非所宜,如柴胡汤、黄芩汤等,皆少阳病的解热合剂。  厥阴病,虽与少阳病同属半表半里,法宜和解而禁汗、下、吐的攻伐,但和宜温性强壮药,如当归四逆汤、乌梅丸等均属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者,谓寒证宜温热以祛其寒,如干姜、附子、乌头等配剂属之。热者寒之者,谓热证宜寒凉药以除其热,如栀子、黄芩、石膏等配剂属之。虚者补之,实者攻之虚者补之者,谓虚证宜强壮药以补益其不足,汗、下、吐均当禁用。实者攻之者,谓实证宜以汗、下、吐等法彻底以攻除其病,强壮补益等药大非所宜。例如理中汤、建中汤等皆补虚剂;麻黄汤、承气汤等皆攻实剂也。  按:表、里、阴、阳之治已括于六经,故于八纲只出寒、热、虚、实四则。  【解读】这里所说的治则,当然是指《伤寒论》的治疗大法。特别要注意的是,胡希恕老师认为,六经来自八纲,六经的治疗原则、大法,当亦不出八纲、八法。  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伤寒论》的太阳宜汗,忌吐、下;阳明忌发汗:少阳忌汗、下、吐,与《内经·热论》的“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脏者,故可汗而已”显然不同,即《伤寒论》的六经是八纲,而不是经络脏腑概念。  更应注意的是,胡希恕老师认为,中医经方辨证是依据症状反应,治疗当亦是针对症状反应(证),而不是针对病因。后世注家以《内经》释《伤寒论》,认为伤寒是伤于寒,治则是辛温解表、散寒;中风是中于风邪,治则是祛除风邪。这明显与仲景原文原意相乖,致使后人不会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热性病,甚则以“况桂枝下咽,阳盛即毙”吓人,使后人不解仲景治伤寒、热性病原理。胡希恕老师从仲景原文分析入手,又结合临床,总结了《伤寒论》的六经治疗大法,是如实反映了仲景医学的治疗方法。  再应当注意的是,胡希恕老师探讨了《伤寒论》治病的方式方法,即依据症状反应的辨证施治,进一步探讨了中医经方辨证施治的实质,概括定义为:“中医辨证施治,是在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地、讲求一般疾病的通治方法。”章太炎盛赞“《伤寒论》为吾土辨析*详之著作”,盛赞代表中医为国争光者莫过于《伤寒论》:“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论》为独甚。”即是在说《伤寒论》有其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胡希恕老师一生研究《伤寒论》,指出《伤寒论》的六经是症状反应的六经,治疗主要依据症状反应,简单明了地概括了《伤寒论》的治病特点和要妙。这一论断在临床屡屡验证,如治疗流感、肺炎等热性病,凡见发热、恶寒、脉浮紧、无汗者,即用麻黄汤;凡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即用桂枝汤,依证还有用大青龙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白通汤……而不是据伤的是寒邪、风邪、温邪、火邪……更不据细菌或病毒,主要是依症状表现用药,治疗皆能取得良效。近几十年的经验教训也证明,板蓝根、黄连等根据西医的病因诊断,用于抗病毒、杀菌治疗,不据症状反应(证)用药,多不能取效且易出现不良反应。尤其值得注目的是,日本的“小柴胡汤副作用事件”:有地滋按西医科研方法应用小柴胡汤,即依西医诊断肝炎病名,用小柴胡汤治疗,试验观察有效,但长期临床应用却出现间质性肺炎及死亡病例。而据《伤寒论》六经辨证及相应方药治疗,即依症状反应治疗则多取良效,而无副作用。这里显示了中医经方的科学特点及与西医的差异,显示了中医胜于西医者,主要是依据症状反应所总结的治疗规律。  因此,胡希恕老师指出的,《伤寒论》的六经是症状反应的六经,中医治疗主要依据症状(证)反应,揭示了《伤寒论》辨证施治实质,是科学内涵所在。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