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国学课(精华版)

北大国学课(精华版)

1星价 ¥21.8 (3.2折)
2星价¥21.1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8277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13页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15827766 ; 978-7-5158-2776-6

本书特色

不是每一个充满梦想的人都能有幸到北大聆听大师们充满智慧的教诲,但是却可以通过本书感受到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品味到北大浓郁的人文气息,学会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这是一本全面而又渊博的书,它带领你穿越时间的阻隔,走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处,领略优美而深厚的人文风光;它带领你跨越地域的障碍,随时随地都能走入北大国学课堂,聆听国学大师们充满智慧的声音。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章太炎、刘师培、鲁迅、梁启超等学者的作品或演讲录, 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内容包括: 国学概论 ; 要藉解题及其读法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 汉文学史纲要等。

目录

国学概论 章太炎
**节 概论
第二节 国学之派别(一)——经学之派别
第三节 国学之派别(二)——哲学之派别
第四节 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第五节 结论——国学之进步
要藉解题及其读法 梁启超
**节 《论语》、《孟子》附论《大学》、《中庸》、《孝经》及其他
第二节 《史记》
第三节 《荀子》
第四节 《韩非子》
第五节 《左传》、《国语》
第六节 《诗经》
第七节 《礼记》、《大戴礼记》附《尔雅》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刘师培
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
**节 自文字至文章
第二节 《书》与《诗》
第三节 老庄
第四节 屈原及宋玉
第五节 李斯
第六节 汉宫之楚声
第七节 贾谊与晁错
第八节 藩国之文术
第九节 武帝时文术之盛
第十节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王国维
诗言志 朱自清
**节 献诗陈志
第二节 赋诗言志
第三节 教诗明志
展开全部

节选

甲 国学之本体 一、经史非神话 在古代书籍中,原有些记载是神话,若《山海经》、《淮南子》中所载,我们看了,觉得是怪诞极了。但此类神话,在王充《论衡》里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没有存在的余地了。而且正经正史中本没有那些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载。又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那种神话,正史里也都没有。经史所载,虽在极小部分中还含神秘的意味,大体并没神奇怪离的论调,并且,这极小部分的神秘记载,也许使我们得有理的解释。 《诗经》记后稷的诞生,颇似可怪。因据《尔雅》所释“履帝武敏”,说是他的母亲,足蹈了上帝的拇指得孕的。但经毛公注释,训帝为皇帝,就等于平常的事实了。 《史记·高帝本纪》,说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泽,见神龙附高祖母之身,遂生高祖。这不知是太公捏造这话来骗人,还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见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托。记得湖北曾有一件奸杀案:“一个奸夫和奸妇密议,得一巧法,在雷雨当中,奸夫装成雷公怪形,从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杀。”高祖的事,也许是如此。他母亲和人私通,奸夫饰做龙怪的样儿,太公自然不敢进去了。 从前有人常疑古代圣帝贤王都属假托,即如《尧典》所说“钦明文思安安,克明俊德……”等等的话,有人很怀疑,以为那个时候的社会,哪得有像这样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家叙太古的事,不能详叙事实,往往只用几句极混统的话做“考语”,这种考语原*容易言过其实。譬如今人做行述,遇着没有事迹可记的人,每只用几旬极好的考语。《尧典》中所载,也不过是一种“考语”,事实虽不全如此,也未必全不如此。 《禹贡》记大禹治水,八年告成。日本有一博士,他说:“后世凿小小的运河,尚须数十年或数百年才告成功,他治这么大的水,哪得如此快?”因此,也疑禹贡只是一种奇迹。我却以为大禹治水,他不过督其成,自有各部分工去做;如果要亲身去,就游历一周也不能,何况凿成!在那时人民同受水患,都有切身的苦痛,免不得合力去做,所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了。《禹贡》记各地土地腴瘠情形,也不过依报告录出,并不必由大禹亲自调查的。 太史公作《五帝本纪》,择其言尤雅驯者,可见他述的确实。我们再翻看经史中,却也没载盘古、三皇的事,所以经史并非神话。 其他经史以外的书,若《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确有可疑者在。但《竹书纪年》今存者为明代伪托本,可存而不论,《穆天子传》也不在正经正史之例,不能以此混彼。后世人往往以古书稍有疑点,遂全目以为伪,这是错了! 二、经典诸子非宗教 经典诸子中有说及道德的,有说及哲学的,却没曾说及宗教。近代人因为佛经及耶教的《圣经》都是宗教,就把国学里的“经”,也混为一解,实是大误。“佛经”、“圣经”的那个“经”字,是后人翻译时随意引用,并不和“经”字原意相符。经字原意只是一经一纬的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罢了。明代有线装书的名目,即别于那种一页一页散着的八股文墨卷,因为墨卷没有保存的价值,别的就称作线装书了。古代记事书于简。不及百名者书于方,事多一简不能尽,遂连数简以记之。这连各简的线,就是“经”。可见“经”不过是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要翻阅的几部书罢了。非但没含宗教的意味,就是汉时训“经”为“常道”,也非本意。后世疑经是经天纬地之经,其实只言经而不言天,便已不是经天的意义了。 中国自古即薄于宗教思想,此因中国人都重视政治。周时诸学者已好谈政治,差不多在任何书上都见他们政治的主张。这也是环境的关系:中国土地辽广,统治的方法,急待研究,比不得欧西地小国多,没感着困难。印度土地也大,但内部实分着许多小邦,所以他们的宗教易于发达。中国人多以全力着眼政治,所以对宗教很冷淡。 老子很反对宗教,他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孔子对于宗教,也反对。他虽于祭祀等事很注意,但我们味“祭神如神在”的“如”字的意思,他已明白告诉我们是没有神的。《礼记》一书很考究祭祀,这书却又出自汉代,未必是可靠。 祀天地社稷,古代人君确是遵行,然自天子以下,就没有与祭的身分。须知宗教是须普及于一般人的,耶稣教的上帝,是给一般人膜拜的;中国古时所谓天,所谓上帝,非人君不能拜,根本上已非宗教了。 九流十家中,墨家讲天、鬼,阴阳家说阴阳生克,确含宗教的臭味,但墨子所谓天,阴阳家所谓“龙”、“虎”,却也和宗教相去很远。 就上讨论,我们可以断定经典诸子非宗教。 P3-5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