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82019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03页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308201919 ; 978-7-308-20191-9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国内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聘任制改革涉及的法律问题的产生和运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书稿将传统的法学方法系统地用于解决社会转型期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立法和政策制定问题, 提出了将“利益平衡”原则运用到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中, 并对政府、高校、教师在聘用关系中的权利范围以及相互之间在立法和制度考量中的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进行系统分析, 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法人治理研究方法的转变有积极的意义。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双重改革”背景下的法治依赖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事业单位
(二)高等院校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基本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研究综述
一、高校与教师法律关系综述
二、高校教师聘用合同法律问题
三、高校教师聘用条件、聘用程序问题
(一)比较法上的高校教师聘用与管理
(二)国内高校教师聘用与管理
四、高校教师聘用劳动基准研究
(一)高校工资管理模式
(二)国外高校教师工资制度现状介绍
(三)国内高校教师工资相关研究
五、高校教师社会保障问题概况
(一)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发展历程及概况
(二)国外高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
(三)国内高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六、高校教师聘用争议救济探讨
第三章 理论框架: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的法律要素
一、基本概念和逻辑
(一)聘用关系的法律属性
(二)高等院校的法律地位
(三)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
二、政府、高校、教师之间法律关系的几个命题
(一)从行政管理到法人治理——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演变
(二)从身份到契约——高校与教师的关系演变
三、利益平衡视角下的高校自治与契约自由的法治衡量
(一)利益平衡原则的提出
(二)利益平衡的实现路径
第四章 实证分析:中外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比较
一、国际借鉴
(一)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师聘用体制
(二)对我国的启示
二、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的实践
(一)我国公办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现状
(二)基于个案的调研——浙江宁波地方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的实践
(三)对策和建议
……
第五章 高校教师聘用合同法律问题
第六章 高校教师聘用劳动人事基准法律问题
第七章 高校教师聘用争议处理机制法律问题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以利益衡量机制破解高校聘用制改革法治困境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法律法规
节选
《从身份到契约: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从法律上看,聘用关系本质上反映的是具有公职身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其所在事业单位之间的一种劳动力使用关系,而聘用合同则是确立这种劳动力使用关系的重要依据和法律文件。岗位管理逐步取代身份管理成为事业单位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在现今的制度层面上,聘用关系具有公务员人事关系和企业劳动关系的双重性质,即在就业上倾向于事业单位与个人的双向选择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工资和福利待遇上基本参照公务员化的支付。因此,相比较于公务员人事关系和企业劳动关系,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与规律性,兼有公法和私法的双重属性。 1.聘用关系的公法属性 传统大陆法系国家习惯于将本国国内法按照法律本位的不同,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法域。保护国家利益的法律属于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属于私法。本位思想是权利义务观念的重心所在,是由法律所体现的利益所决定的。正是这种本位思想构成了一个法律部门区别于另外一个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志。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演变来看,存在着国家本位、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与这三种本位思想相对应,在法律结构上存在着一元法律结构、二元法律结构和三元法律结构。一元法律结构是一种以国家为本位构建的法律制度,即公法上的权力渗透到社会一切领域的一种法律结构;二元法律结构是以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为特征的法律结构;三元法律结构是指公法、私法、公法和私法兼容的法律结构。 判断某个法律关系属于公法关系还是私法关系,大体有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法律关系一方中有无代表国家公权力并以国家公权者身份出现的;二是法律关系各方是否具有隶属关系与管理关系,是否存在权力服从关系;三是法律关系各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法定,存在多大的意思自治的空间;四是法律关系的建立和运行本身是基于公共利益抑或私人利益。①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审视,我们会发现,聘用关系具有一定的公法性,这也是聘用关系与企业劳动关系的*本质的区别。 (1)聘用关系的用人单位一方是事业单位,属于社会公共部门,其工作人员属于公职人员范畴,公共性是事业单位区别于企业的一大特点。聘用关系是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在这个关系的建立与持续中,不仅存在单位与工作人员的主体因素,还有政府主体因素的直接参与,因而具有一定的公法属性。国家通过编制对事业单位进行人员的配置和调控,按编制核算拨款,实现国家统一、规范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必须从编制管理部门获得编制计划指标。要进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符合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规定的相应岗位任职基本条件。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聘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具有隶属性。不可否认,聘用关系在建立时,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如工作人员在被招聘时,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但建立聘用关系后,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不仅单位具有管理与领导的绝对优势,而且单位或个人还负有国家或政府指令的履行公共服务的责任与义务,而这种责任与义务往往是强制性的。 (3)聘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定的法定性。虽然聘用关系是以聘用合同的形式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但这些权利与义务的设定许多来自法律法规的直接规定,双方意思自治的空间较小,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公法契约”的特性,而非一般的私法意义上的劳动合同关系。例如,在高校教师聘用中,高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需经过行政机关的审批。教师聘用中的职级、职务、工资、福利等也要符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4)聘用关系的建立和运行以公共利益为本位。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建立聘用关系的初衷即由国家“雇员”这一特殊劳动者推行公共政策,执行职能,维护公共利益。虽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的职能趋于分化,但事业单位以履行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本位的基本组织属性没有改变,因此,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理应受到旨在规范政府行为的宪法、行政法上的一些规则的特殊约束。例如在高校教师聘用中,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其基本职能都是代表政府为社会提供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较为严格的公法规则对学校权力加以限制,对教师职业道德、职业伦理、教学教育行为加以规制,更有利于国家公共利益的实现,也更有利于保障聘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
-
上海大学文学院四十周年纪念文集:敏行集
¥147.4¥220.0 -
辅助技术专业培训系列教材:肢体障碍辅助技术辅具适配岗位能力培训教材
¥68.4¥89.8 -
3-6岁-成长篇-创意绘画
¥15.0¥23.8 -
基础设施之光
¥146.0¥298.0 -
人体形态与结构
¥61.5¥96.0 -
博文视点云原生精品丛书Harbor权威指南:容器镜像.Helm Chart等云原生制品的管理与实践
¥62.4¥128.0 -
赵宋:如是我见
¥46.6¥68.0 -
高等数学 上
¥24.0¥32.0 -
超越世界边缘-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精装)
¥49.4¥88.0 -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投入-产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36.8¥65.0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2.9¥3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2.5¥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7.8¥1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0.1¥28.0 -
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陈顾远法律史论集
¥31.8¥44.0 -
民法典
¥20.7¥42.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5.0¥32.0 -
圆圈正义
¥26.3¥4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注释本(第四版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全新修订)
¥34.3¥68.0 -
法治的细节
¥30.9¥49.8 -
从司法为民到大众司法:陕甘宁边区大众化司法制度研究(1937-1949)(增订本)
¥34.4¥8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7¥4.0 -
活的法律:那些永恒的法史瞬间
¥15.0¥39.0 -
梁启超论宪法
¥13.2¥36.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5.5¥58.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6.0¥20.0 -
现代宪法新论
¥27.3¥35.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6¥30.0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业实务版):含新司法解释及典型案例
¥27.4¥48.0 -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 社会与女性
¥51.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