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10077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71007782 ; 978-7-5710-0778-2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风物中国志”丛书体例,以“地”“道”“风”“物”四个版块来呈现临海的人文地理、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和在地物产等方面内容。临海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面环山,东部濒临东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台州不拘一格的山风民俗。临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也是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其经济实力和人文精神和谐发展,一座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千年府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目录

因为有亿万年的山海、千百年的州府,临海这座小城便至今古意盎然。如同一幅缩微的中国版图,临海也是自西向东缓缓倾斜,直至江流入海。它留下了古老地球的火山遗迹,滚烫的岩浆塑造了这里的沟壑与山峰;由山望海,视野为之一阔,唐宋时,人们曾借助洋流和海风,以船帆牵引出东亚各国的交流线,府城自然成了文化交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也连接着著名的唐诗之路。如今,长路未尽,传奇未尽,古城仍在书写新的诗篇。

临海:别有天地山海间 _??韩健夫 002


山水形胜间的府城,集临海一郡之精华。它被精心选中、设计、建构,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湖山、河流以及高大的城墙,是脱胎天然,亦是匠心营造,使临海在一众柔美的江南古城中,独具英武豪迈之气。东海之滨的石头城——桃渚,则与府城遥相呼应。它同样具有严谨的城防和独特的民居体系,倭寇来犯时,它固若金汤;海潮侵袭时,它亦能防洪,可谓一城双璧。而辽阔东海,不仅上演过中国航海史*为奔放外向的一幕,也赋予了临海人难以压抑的冒险与进取精神。

山水意境里的古典之城 _??心匠 028

桃渚古城:一半澎湃,一半田园 _??心匠 064

南拳一派缩山拳 _??何薇薇 078

几番望海潮,依旧涛头立 _??王华震 082


临海河山灵秀,代毓人文。群岭,滋养了不拘一格的山风民俗,淳朴、骁勇;河海,是沟通内外的枢纽和通道,磨炼出开放、拼搏的态度;州府,千百年的文化中心,沉淀出圆融气度,儒释道共存,文人雅士竞风流。山的风格、海的个性与府城的底蕴,共同造就了色彩迥异却又融洽自得的临海气质。

紫阳老街上的人间烟火 _??郑骁锋 096

木杆秤:“秤”心如意 107

岭根草编:巧自山中来 108

张家剪花:一把剪刀闯天下 111

夹苎脱胎漆艺:山与海成就的绝技 113

临海闲音,寄情词调 _??胡瑜 122

群山回唱,看好戏开场 _??何清颖 134


地兼山海之利,临海人因循自然,竭尽才智,以渔猎山伐为业,山的厚重和海的灵动,交融在食材与口味之中,一切都是对自然*周到的开发。不时不食,体悟食材本性,既是应时按季的自然之法,又是庆祝节令的礼俗之法,临海人的饮食之道,早已内化在四季的更替中。岁月不居,周而复始,而山川依旧,风味不改。

穿越四季,寻遍山海风味 _??徐文翔 150

临海岁食记 162

小食材,大讲究——临海人的食姜情结 174

鱼鲞传天下,临海擅胜场 182

大时代,小岁月:临海农业“进化论” _??朱若淼 186

台州有嘉木 _??王砚 200


展开全部

节选

临海:共此一城光风霁月 在临海古城,无论是行走还是居住其中,常常会在某个时刻被突如其来的一种年代感击中,一瞬间,仿佛潜入深深的时间海洋,四周光影流动,恍然不知今夕何夕。 孩子们奔跑在紫阳古街的石板路上,跑过“王天顺”的糕饼店、“方一仁”的草药铺子、“一洞天”的茶馆……小小的身影穿过一座座坊墙,其上镌刻着古老的名字:悟真、奉仙、迎仙、清河、永靖。也许只有这些完整的坊墙才知道,曾经一段唐宋坊巷光阴里,也如此跑过一群快乐的孩童。 1600 余年的城墙,是世代临海人心中的共同记忆。即使是外乡人,初入临海,流连于高耸的城墙上,那种奇异又厚重的沧桑况味也会久久萦绕心头。和西安阔可跑马的城墙相比,这江南的城墙自然是秀气太多,因为倚山而建,北固山的春花秋叶便在墙头随季节一层层变幻、渲染。不远处,灵江静静绕城而过,流向东海。历代的烽烟早已消散,只有清秀山河在眼中如卷轴般徐徐铺陈,而这,想必就是当年戚将军渴盼的太平盛景吧。历经乱世和盛世,城墙偶有兴废,但因有防洪之功,始终不倾不颓。自修建之后,历代都曾添砖加瓦,使用不同的砌造工艺,不断改进,若你能深入内部,便可清晰看到那些不同颜色、质地的夯土、碎石和砖块形成的丰富的时代信息。城墙自有它的大事件和群英谱。比如,戚继光修筑“空心敌台”而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开创性的印记;台州知府张联元在时无战事之际,极富预见性地加筑了四座瓮城,此后每年汛期,一城无恙便仰赖于它们的神威。而更多的常人凡事,早已与城墙融为一体。比如,那块印着“甜瓜窑”铭文的宋代城砖,便令人无限遐想:窑场周边可是有块甜瓜地?烧窑的是否本地人?一天劳作下来,各人所得几何?……种种前世传奇与日常,于一块砖中遥寄模糊云烟。 《晋书·安帝纪》记载:“元兴元年三月,临海太守辛景击孙恩,斩之。”自辛景率临海郡军民据北固山之险,“凿堑据守”之后,台州府的古老城墙便在历代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使得这座小城平添了许多英武豪迈,当地人性格中“台州式硬气”似乎也因此找到了根源之一。 明代靖难之役,朱棣起兵,三年后即位,是为明成祖。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有“天下读书人种子”之誉的台州人方孝孺首当其祸,诛连十族亦不臣服,台籍仕宦者纷纷以其为荣,死难亦多。现在临海东湖公园里的樵云阁,是为了纪念一位樵夫而建。这位樵夫本是寂寂无名,每日在北固山砍柴,负至东湖而售,某日忽闻新帝已立,而建文旧帝却不知所终,他竟一言不发投水自尽。到明清易代之时,临海这样的“硬气”之人就更多了。与大旅行家徐霞客交好的临海人陈函辉闻听明亡,终日恸哭,原本想以死明志,被家人救下,后来又拥立鲁王朱以海起义,结果兵败,家园尽毁。他走进云峰山中,写下《自祭文》、《绝命词》和《小寒山子云峰埋骨记》后,自缢而死。这种近乎“迂阔”的硬气,直到近代,还在一位叫柔石的青年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是“左联”成员,朝花社创始人之一,在青春正好时为了理想而牺牲。鲁迅先生喜爱自己的这位学生,曾经半是沉痛半是褒扬道:“……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明代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是土生土长的临海人,他从台州的地理格局来诠释水土与性情的关系:“浙中惟台一郡连山,围在海外,另一乾坤。其地东负海,西括苍山高三十里,渐北则为天姥、天台诸山,去四明入海,南则为永嘉诸山,去雁荡入海。舟楫不通,商贾不行,其地止农与渔,眼不习上国之奢华,故其俗尤朴茂近古。”西与北均是高山,东部则为汪洋大海,山海之间的小小一郡——台州,自古因交通不便,未有商贸往来,人们只耕种与渔猎,民风淳朴。也因为讨山讨海生计艰辛,山民和渔民大多体格健壮,性情刚猛,匪盗作乱时,他们加入军营,和士兵们一起作战。当地流传至今的几款百年传统小食仍映射出过去生活的一面,如“羊脚蹄”,是将发酵的面粉做成四瓣如羊蹄的形状,撒上芝麻,烘烤而成。和其他江南地区的精细点心相比,这羊脚蹄又干又硬,除了淡淡的麦香和芝麻香,再无别的味道,而且极耐储放,一看就是为了行脚劳作、行军打仗而创造的干粮,甚至连羊蹄的形状也有“好脚力”的寓意。 高山大海丝毫未能阻隔远方的人来到这里。 唐代的诗人们曾经一路漫游山河,拜访故人,踏出了一条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这条山水人文之路,串联了浙东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以萧山—新昌—天台—仙居—临海为主体,再由临海延伸到温岭、温州,一路洒落下1500 多首诗歌。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有《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一诗,他率领数百家丁,开山劈路,擎着火把来到这里,此后“临海峤”成为诗人梦寐以求的目的地,李白、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等著名唐代诗人的诗作中都多次提到“临海峤”。唐代诗人郑虔、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故又称其骆临海)、顾况、任翻等先后任职或客居临海,巾山、东湖等临海胜地更是被反复歌咏。 日本人和新罗(朝鲜)人乘着帆船自海上而来。他们大多居住于临海城的“通远坊”内。通远坊内龙兴寺,历来是海外高僧去天台山求法巡礼时的驻锡之地。而本土的海上商队也从章安港出发,前往日本。临海本是台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彼时更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直到宋代,根据《赤城志》的记载,临海的商业氛围仍然十分浓厚,市坊多达 38 座,远在天台、黄岩、宁海、仙居四县之上。也正因为负山面海,临海的文化便有了“兼容并蓄”的特点。它既与中原保持着历代紧密的交流,又以其独特的“道家众仙所居之地”的名山胜景,吸引着玄学、道学思想融汇此地,而开放的海洋文化时期,佛道之盛更为空前。 只有细数从前种种繁华,大约才会明白为何会有“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之说。 临海古城的诸般意味,山色空濛的巾山,水波潋滟的东湖,热闹又生动的紫阳街,或许都能让人轻易体会出一二妙处来。更有深意的细节藏在那些安静的夜晚。当你独自静坐于城门下,清凉的风从远远的海上而来,你听见风里飘荡着临海词调清脆悦耳的碰铃声和丝弦雅音,城楼边上古老的自鸣钟正缓慢响起,一声一声又一声,回荡在所有的屋顶上空,仿佛时间的跫音,古老而又长新。

作者简介

王砚,风物中国志系列丛书主编,人文地理写作者,原《潇湘晨报》首席记者。已主编风物中国志之平望、震泽、望亭、肥西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