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分
包邮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本书介绍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生平及其著述,着重介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书。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3000439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28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530004395 ; 978-7-5300-0439-5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生平及其著述,着重介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书,通过对《资治通鉴》的分析介绍,也分析了司马光的思想及历史观、治史方法,阐明了司马光的史学贡献。
目录
一、勤奋好学的司马光
二、司马光以前的编年体和纪传体
三、《通鉴》的始编和名称的由来
四、书局的成立和分工
五、《通鉴》的编写程序
六、《通鉴》的完成
七、《通鉴》的历史价值
八、《通鉴》的缺点和局限
九、胡三省的“注”和严衍的“补”
十、《通鉴》的派生书
节选
司马光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故称“涑水先生”。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司马光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司马池,历仕宋真宗(998—1022在位)、宋仁宗(1023—1063在位)两朝,官至天章阁待制、三司副使a。
人称“天章公”,为一时名臣。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司马池在光州光山县(今河南光山)任县令时,司马光生于光山县官舍。这就是他取名司马光的由来。
仁宗景祐五年(1038),司马光二十岁,中进士甲科。不久,父母先后亡故,他服丧数年;服除以后,便到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去做官。宋仁宗末年,官至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宋英宗(1064—1067在位)时为龙图阁直学士b。宋神宗(1068—1085在位)即位后,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中丞c等职。王安石(1021—1086)变法时,他极力反对,受到排挤,于是退居洛阳,专心编写《资治通鉴》。宋哲宗(1086—1100在位)即位后,高太后听政,司马光应召入京,主持政事,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他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就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哲宗元祐元年(1086)九月,司马光病死,卒年六十八岁,被追赠为“温国公”,谥号“文正”,所以后代学者称之为“司马温公”或“司马文正公”。
司马光的著作很多,《宋史·艺文志》著录的就有数十种。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编撰的《四库全
书》d,收入的也有十余种,主要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目录》三十卷,《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共三百五十四卷。此外还有《司马温公传家集》(简称《传家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以及《涑水纪闻》等。其中《资治通鉴》*负盛名。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1722—1797)等人称它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这是很有道理的。
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完成《资治通鉴》,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这跟他自幼脚踏实地、刻苦读书是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冯惠民,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届毕业生。1962年进入中华书局工作,后调至书目文献出版社。曾点校《铁围山丛谈》等多部文献,撰写《司马光和》《飞将军李广》等书。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2.5¥38.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8.1¥49.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10.3¥25.0 -
安史之乱
¥24.1¥68.0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9.0¥25.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3.3¥35.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19.9¥59.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2.2¥32.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9.0¥18.0 -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28.4¥49.8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4.4¥36.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精装插图版)
¥39.2¥78.0 -
万历十五年
¥1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