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434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20343442 ; 978-7-5203-4344-2

内容简介

  《文化与主体》是在以“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主体问题”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的会议论文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其主要内容由四个方面构成。一是关于主体和主体性问题的学术定位,包括对自我、主观随意性、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再到“MITSEIN”等问题的哲学探讨。二是关于文化现象、文化本质和文化传统的哲学反思,包括文化大发展抑或文化大危机的后现代思考、加达默尔“游戏论”的现象学意义,文化工具论、生活世界视域中文化传统的现代性意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预设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工作维度等。三是关于文化与主体相互关系问题的多维度哲学透视,包括文化自觉的主体性维度、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主体性的守护路径、德里达对于语言学的后主体性建构、对罗尔斯式正义的主体性分析以及对文化与语言、文化与结构、自由意志与物理世界等关系的透视。四是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包括走向社会主义的澄明之境、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三原色等多维度思考。

目录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再到“MITSEIN”
论主观随意性在哲学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中的主要表现
论“自我”
文化自觉的主体性维度
文化大发展抑或文化大危机
文化工具论
生活世界视域中文化传统的现代性意蕴
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主体性守护的三条可能进路
伽达默尔“游戏论”的现象学意义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论德里达对于语言学的后主体性建构
语言一历史中展开的场域
自由意志与物理世界的相互作用
“主体”与“结构”的双重变奏
康德的“喜悦的心情”
对罗尔斯式正义的主体性分析
词语有其自身的生命
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三原色
法哲学的缺失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终极预设
试论李泽厚“天人新义”的思论路径与现实指向
传统文化的思想工作维度
走向社会主义的澄明之境
展开全部

节选

  《文化与主体》:  **,文化自觉的创造性。文化自觉不仅仅是对于传统和现在知识层面的数量积累,还是一种具有向未来喷薄的智能意识。其创造性体现为一种精神的不安分的状态,表征为对传统和当下文化现状的深刻反思基础之上建构起来新的文化实践维度,在文化自觉向未来创造的驱使之下,传统的历史表现为一种能动的动态文化系统,和现实文化进行交流、碰撞、新生。现在的任何一种创造活动都是关照未来的,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文化自觉的创造活动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因,也可以作用于文化实践。文化自觉对于文化实践的影响,主要是在于让主体的文化实践模式朝向更完善更合理的未来维度,文化自觉的创造属性给实践主体提供了生产力飞升的可能。主体在文化自觉创造性的驱使之下,其意志与情感、知识和艺术也开启了向未来创造的大门,这些主体性的要素从文化精英层面逐步渗透到大众层面,大众对于生产力的文化认知、对生产结构转型的主体动力,都将由此开启。并且,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人类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没有现成的成果可以借鉴,所以我们要格外重视文化自觉的创造性,启发大众的文化创造力,唤起人们的文化能动性,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稳步迈进。  第=,文化自觉的价值引导性。文化自觉的价值引导性主要体现在,在传统和现在创造性的结合中,对传统文化进行真善美的过滤,对现实生活景观进行价值观层面的批判,对文化实践的主体进行价值引导,以此为向未来展开的价值支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之境。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主体文化自觉价值属性的喷涌状态,是传统价值观中的活力因子和现代社会中实践主体价值自觉的融合体,是在完成了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继承、对密布资本逻辑的大众日常生活世界的价值观空场的补场,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的精华也是时代的精华。这也正是文化自觉建构人类社会的未来价值观的价值基石。  第三,文化自觉的超越性。文化自觉的超越性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的超越和对传统的超越,而超越的途径则是通过现在和传统创新结合,以关照未来。超越不是弃之不用,而是历史辩证法的扬弃,是去粗取精的继承。所以,传统和现在稳定的结合点应是文化自觉超越性的支点。从我国当下文化实践的现状来看,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仍彰显其动态积极作用的是:“和而不同的价值原则、忧患图强的民族气质、内圣外王的人格修养、忠恕诚信的交往原则、参赞化育的生态情怀”,这些传统的文化观念并没有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而是以现时态的方式存在着,它们不是存在于过去,而是存在于现时代之中,存在于现代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之中,存在于我们的实践状态和精神状态之中。”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作为时代精英的共产党人所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承接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文化历史的传承,也是现在和过去创造性的结合体现,这正是我们面向文化自觉未来景观的起点。在文化自觉的超越本能驱使下,大众日常生活世界中隐形交织的资本逻辑、娱乐传媒形而下的单向度魅惑、文化霸权重压之下的沉沦态,以及面对有文化殖民气势的文化霸权的文化自卑情结、无视现实只在传统中栖息的文化自负情结都将被未来维度所扬弃。具有超越性特征的文化自觉,也赋予社会主义强国关于文化理想态的未来图景。在通向文化强国的道途中,主体通过将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进行超越性的加工和重构,将人类求真、向善、至美的理想文化图景赋予客观事物。文化自觉的超越性也表现出其创造性和价值引导性。三者之间具有异质性的是,文化自觉的创造性对应的是文化实践,文化自觉的价值引导性对应的是精神维度,文化自觉超越性对应的是文化理想图景。三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体。所以,文化自觉超越性的着力点,在于在文化创造力提供的文化实践和文化自觉价值引导的真善美路径上,放飞文化想象力,勾勒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图景,以此来激励和引导丰体的实践活动。  ……

作者简介

  董尚文,男,1965年生,湖北潜江人。先后于武汉大学获得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审定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湖北省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主持或参与教育部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要代表作有《阿奎那存在论研究》《阿奎那语言哲学研究》《托马斯哲学专题研究》等。    霍桂桓,1963年3月生,河北省深州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与文化研究室主任;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长期从事美学、社会哲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著有《文化哲学论要》《文化哲学论稿》《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和重要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