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师入职教程:为了明天的教师:the new teachers guide

新教师入职教程:为了明天的教师:the new teachers guide

1星价 ¥39.2 (7.0折)
2星价¥39.2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037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320页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76003703 ; 978-7-5760-0370-3

本书特色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这是这所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在这个意义上说,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 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显然,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就是当下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好教师的标准。所谓高素质,是要求我们的教师思想 政治觉悟高,师德规范良好,教育情怀深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所谓专业化,既指建立在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基础上的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指恰当而娴熟的教学技能;所谓创新型,则要求我们的教师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仅自己善于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形成批 判性反思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好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和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具体的教学而言,一个好教师既要思考为何教、如何教、如何教得更好,也要换位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怎样学得更好,将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付诸实践,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不断成熟。无数优秀教师成长成才的经历证明:真实情景下 的教学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经验与教育智慧成长的基石。把教学工作所处的时间、空间和教学材料、教学对象等相关因素整合成融思维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过程,是每个在读师范生和新入职教师必须修炼的基本功,也是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2006 年开始酝酿编写《明天的教师:师范生必读》一书,邀请了多位教育学专家、学科教学论专家和中小学一线教师通力合作,力图把教师真实生活和真实经验中*基本、*重要的内容呈现出来。一方面引导在读师范生和新入职教师充分了解教师这一职业,掌握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为不同需求的在读师范生和新入职教师展现多种多样的教学实例,对他们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提供直接的帮助和指导。时光荏苒,自本书**版2008 年9 月付梓出版以来,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变化,教育在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教育的新发展,我们又作了新的修订,以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展现新的研究成果。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启动开展了师范类专业认证。认证标准把对师范生和毕业后入职五年左右教师的要求归结为“一践行、三学会”,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希望修订后的这本书能为在读师范生及新入职教师“一践行、三学会”素质和能力的养成起到指导、帮助作用。

内容简介

《新教师入职教程:为了明天的教师(第二版)》从中学新教师的工作实际需要和要应对的主要问题出发,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职业适应期,尽快胜任教师工作。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强化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兼顾学理基础。主要分为六部分内容,分别是:认识教师,学校环境认识与适应,潜心教学,立德树人,走进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本书作者团队阵容强大,他们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和参加国培项目,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目录

**章 教师:从职业走向专业 一、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缘起与特点 (二)教师的社会责任与地位 (三)教师的职业角色 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教师 (一)教师肩负的使命 (二)教师的职业要求 (三)教师的职务 (四)教师的权利及义务 (五)教师的待遇及奖励 三、作为一种专业人员的教师 (一)教师的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三)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 第二章 学校环境的认识与适应 一、认识新环境 (一)理解校园情景的改变 (二)认识自身角色的转换 (三)识别主要场所的功能 (四)关注学校环境的重点 二、适应新环境 (一)制度环境的适应 (二)机构环境的适应 (三)人际环境的适应 第三章 潜心教学 一、有备而来 (一)课堂因预习而有效 (二)用心备课 (三)认识真实的学生 (四)用学生的思路教学 (五)精选教学内容 二、有效教学 (一)课堂引入:定位、构思与路径 (二)把课堂组织起来 (三)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四)把知识教出情趣来 (五)把知识教出成绩来 三、超越课堂 (一)从“课堂”到“课程” (二)用“德育”温暖“课堂” (三)学法指导:被学习态度掩盖的教学使命 (四)别让“课后复习”止于“家庭作业” 第四章 立德树人 一、在德育生态中养成健全人格 (一)德育目标 (二)德育资源 (三)德育过程 二、在学科教学中培育生命自觉 (一)学科教学的德育目标 (二)学科德育的具体方法 (三)学科育人的基本措施 三、在班级建设中焕发生命活力 (一)班级建设的德育目标 (二)班级建设的具体方法 (三)班级建设的基本措施 第五章 教育信息化 一、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 (一)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当代教师应有的信息素养 二、教师应该掌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方式 (四)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评价 三、准教师应该认知的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 (一)新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三)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四)利用APP促进课堂教学与创新 第六章 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学的反思者 (一)教师反思的本质与意义 (二)教师反思的模式 (三)教师反思的方法与策略 二、学科的研究者 (一)学科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二)学科研究的基础与内容 (三)学科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三、课程的开发者 (一)课程理念重构 (二)课程开发原则 (三)课程资源开拓 (四)校本课程开发 (五)课程评价转型 (六)课程开发参考案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庄辉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戴立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1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13年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时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一项。第三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师教育研究》编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