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方论全书

经方方论全书

1星价 ¥104.3 (3.5折)
2星价¥101.3 定价¥2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501333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049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72501333 ; 978-7-5725-0133-3

本书特色

学好经方是成为中医大家的必经之路 学习经方,王付堪称大家;临床治疗,经方能担大任。 历代经方,名家论

内容简介

临床医师掌握了经方学用基本功,就会选择很好的治病方药,能不断优化临床诊治与用方技能,实践临床用方贯通理论知识;学生掌握经方学用基本功,则能索微求真,不断提升理论思维与创新能力,融会经方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及教学经验,介绍了学习运用经方的基本功,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用经方的基本功是牢记方歌,掌握方药组成及用量;重点是研究药与症、方与证、药与药之间以及各种药物剂量的相互内在关系;还要掌握经方应用指征、运用须知、方证辨病。本书内容新颖,特色鲜明,主题突出,思路开阔,具有画龙点睛、探隐索微之作用,尤其是理论指导性和临床实用性较强。适于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阅读参考。

目录

**章 表病证用方
**节 太阳中风证用方
一、桂枝汤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
三、桂枝加黄芪汤
第二节 太阳伤寒证用方
一、麻黄汤
二、桂枝麻黄各半汤
第三节 太阳温病证用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
第四节 太阳柔痉证用方
桂枝加葛根汤
第五节 太阳刚痉证用方
葛根汤
第六节 太阳寒湿痹证用方
麻黄加术汤
第七节 太阳湿热痹证用方
一、麻杏薏甘汤
二、白虎加桂枝汤
第八节 太阳风水夹热证用方
越婢汤
第九节 太阳风湿痹证、太阳风水表
虚证用方
一、防己黄芪汤
二、黄芪芍桂苦酒汤
三、文蛤散
四、一物瓜蒂散

第二章 表里兼证用方
**节 表寒里热证用方
一、柴胡桂枝汤
二、厚朴七物汤
三、大青龙汤
四、文蛤汤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第二节 表里俱寒证用方
一、乌头桂枝汤
二、桂枝人参汤
三、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四、麻黄附子细辛汤
五、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汤)
六、葛根加半夏汤
第三节 表寒兼里有水气证用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第四节 表寒兼阳虚证用方
一、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二、桂枝去芍药汤
三、竹叶汤
第五节 表寒兼阴血津亏证用方
一、桂枝新加汤
二、瓜蒌桂枝汤
第六节 表证兼阴阳气血俱虚证用方
薯蓣丸

第三章 肺病证用方
**节 肺热证用方
一、麻杏石甘汤
二、葶苈大枣泻肺汤
三、桔梗汤
第二节 肺寒证用方
一、小青龙汤
一、小青龙加石膏汤
三、厚朴麻黄汤
四、甘草干姜汤
第三节 肺痰饮证用方
一、射干麻黄汤
一、越婢加半夏汤
三、桂苓五味甘草汤
四、苓甘五味姜辛汤
五、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

六、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七、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八、皂荚丸
九、泽漆汤
十、杏子汤
十一、葶苈丸
第四节 肺(胃)阴虚证用方
麦门冬汤

第四章 心病证用方
**节 心阳虚证用方
一、桂枝加附子汤
一、桂枝甘草汤
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救逆汤
第二节 心(肾)阳虚欲脱证用方
一、四逆汤
一、四逆加人参汤
三、白通汤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
五、通脉四逆汤
六、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第三节 胸痹证用方
一、瓜蒌薤白白酒汤
二、瓜蒌薤白半夏汤
三、枳实薤白桂枝汤
四、茯苓杏仁甘草汤
五、橘枳姜汤
六、桂枝生姜枳实汤
七、乌头赤石脂丸
八、薏苡附子散
第四节 心阴阳俱虚证用方
一、炙甘草汤
二、小建中汤
第五节 心肾不交证用方
一、黄连阿胶汤
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第六节 心脾兼证用方
一、侯氏黑散
二、甘麦大枣汤
第七节 心肺阴虚证用方
一、百合知母汤
二、滑石代赭汤
三、百合鸡子汤
四、百合地黄汤
五、百合洗方
六、瓜蒌牡蛎散
七、百合滑石散
第八节 心热证用方
一、防己地黄汤
二、黄连粉方
第九节 饮邪凌心证用方
半夏麻黄丸
第十节 心肾不固证用方
禹余粮丸
……
第五章 脾胃病证用方
第六章 肝病证用方
第七章 肾病证用方
第八章 胆病证用方
第九章 大肠病证用方
第十章 膀胱病证用方
第十一章 血病证及妇科病证用方
第十二章 痹证用方
第十三章 痰饮证用方
第十四章 咽痛病证用方
第十五章 虫证用方
第十六章 外治用方
附1:方剂索引
附2:引用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经方方论全书》:  再按:风邪具疏越之性,中风之汗出恶风.阳浮阴弱,有效而不守之象。故桂枝方中,以甘、枣、芍药监制姜、桂,为寓攻于守之法。至寒邪则一派凝敛,人值之则恶寒体痛,脉紧无汗。见证皆气分闭而不宣之象。故主麻、桂、杏仁一于宣发;摄诸其后者,仅甘草一味耳。此则桂枝、麻黄之差别也。  再按:桂枝汤虽以姜、桂为主,而有甘草、大枣温补之品以维护之。故误用者,易致阳盛而壅热。其甚者,乃热盛而阳越。此人参白虎、芍药甘草等法所由成立也。至麻黄汤则主用麻、桂,一于宣发。误用之,则气泄而亡阳,又为桂附、四逆温气回阳之治矣。  近代·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篇》(1947年):荣气疏泄则汗出,胆经不降相火上逆则发热,鼻鸣干呕荣卫分离则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津液必伤,表阳必虚。荣卫分离,中气必虚。芍药降胆经、降相火、敛荣气之疏泄,炙草补中,姜枣补中生津,桂枝调荣卫实表阳也。风伤卫气,卫气减少,荣气加多,故荣气与卫气分离,而荣现疏泄之病。缓脉乃疏泄向外之象。  卫气不共荣气和谐,只有疏泄而无收敛,故自汗。荣气和者,荣气自和不与卫气和也。发热汗出,为荣弱卫强。荣气疏泄,自伤本气,故日弱也。卫气不与荣气交和,故日强也。邪风即荣气偏于疏泄之气,非外来之风。故以芍药敛荣气之疏泄以息邪风,桂枝实表阳,炙草、姜、枣补中气也。发汗一字,误却后人不少。收敛之性,如何能发?发汗宜作调汗读,荣卫调和则汗出也。烦为阳气胜,先刺风府以泄阳,俾桂枝汤奏全功也。  阳明病脉迟。迟者缓实之象,既缓实似近于又日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又日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是汗不出,桂枝更可令其出。不过桂枝解表则有余,开表则不足,辅助麻黄发表则有余,单独发表则不足。学者须面面透彻,务体会其所以然。再麻黄汤中用桂枝,桂枝汤中不用麻黄,所以然盖麻黄用桂枝,可以助其氤氲鼓荡外出之力。桂枝汤原为解肌,无事用麻黄开外,即令风寒两伤,二证并见,亦只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此表证有汗无汗的分界,亦即麻桂二方方制的分界。至太阳中风病用此,和而不烈,刚而不躁,温煦暖营,兴奋体工,可发汗,可止汗,可祛邪,可扶正,并可醒灵窍以回苏,柔神经而止痉。顾用之者体会到如何程度耳。  现代·中医研究院,《伤寒论语释》(1956年):本方为治太阳中风病的主方,有调和营卫、滋阴和阳、解肌发汗的作用。桂枝辛温发表,芍药酸寒和营,生姜佐桂枝解肌,大枣佐芍药益阴,甘草甘平,用以调和诸药。  现代·任应秋,《伤寒论语释》(1957年):桂枝是发表解肌的必需药,即是能鼓舞血行,抵抗疾病。《本草经》称芍药除血痹,《名医别录》谓通顺血派,散恶血,逐贼血。《本经疏证》说能破阴凝,布阳和。是芍药同样能亢奋血行,协合桂枝,增加抗力,排除病毒。甘草和中助液,大枣培中和血,生姜暖胃等作用,都能够补偿自汗的消耗。  现代·陈亦人,《伤寒论译释》(1958年):桂枝辛甘而温通卫阳,芍药苦酸而和营敛阴,这两味药相伍,在发表中寓有敛汗之意,和营中寓有调卫之功。生姜佐桂枝以助卫,大枣佐芍药以和营,甘草取其调和诸药。可见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并不是取其直接发汗的作用,而是在于调和营卫,营卫和则周身微似有汗,肌表之邪亦随之而解。  现代·安徽中医学院,《伤寒论通俗讲义》(1959年):桂枝汤是治疗太阳病中风的方剂,主要治疗目的是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本方以桂枝辛温为君(主药),佐生姜温通卫阳,以驱风散邪,解肌退热:芍药酸寒为臣(辅药),佐以大枣调和营气,益阴止汗;甘草甘平能调和表里,安内攘外。所以本方的妙用,全在于表里兼顾,阴阳相济,虽发汗而无亡阳之患,虽敛汗而不至于阻遏汗出之机,无偏无弊。所以柯韵伯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我们在本论里也可以看到,桂枝汤的应用并不是单独治太阳中风证的,凡是六经中,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弱)的症状都可以用桂枝汤,就是非桂枝汤的正证,亦可以取桂枝汤加减使用。  现代·李翰卿,《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1960年):桂枝发汗解肌,芍药活血敛汗,二药配合起来,有解肌和荣卫的作用。但二药仍嫌力量不足,故加生姜助桂枝以散邪,加大枣、甘草调胃气以补正。更服热粥以助之,覆被以温之,使患者得微汗,邪祛而正不伤。此诚治中风表虚有汗,调和荣卫之主方。  现代·戴立三,《戴立三医疗经验选》(1979年):桂枝汤由桂枝、杭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因其配伍巧妙,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增强营卫功能等功效,本方刚柔相济,补散兼施,扶正祛邪,堪称制方典范。桂枝昧辛,性温,阳也。有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化湿利水之功效,尤能助心肺之阳。其归经人心、肺、膀胱。如临床常用之五苓散,因配伍桂枝助膀胱之气化功能,五苓散才能起通调水道的作用。概括其功用,具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等六大功效。杭芍味酸,性寒,阴也。取味酸能收敛营阴(即止汗、止血、止津液耗散),性寒能人营,具补血、平肝、止痛之效。生姜味辛辣,性温,发散风寒,温中止呕,配桂枝增强助卫阳,解肌表,除外邪之功。二者合用为姜桂汤,辛甘化阳,以调周身之阳气。大枣味甘,性温,配芍药补营阴,二者配伍,酸甘化阴,以滋周身之阴液。甘草味甘,性平,通行十二经,有护卫中气,调和诸药,安内攘外之功。配桂枝为桂枝甘草汤,能温补心阳;配芍药为芍药甘草汤,能和营养阴,舒挛止痛。总之,从桂枝汤的两味主药来看,桂枝辛温,助卫阳发汗,芍药酸收助营阴止汗,两药相合,在于通过桂枝助卫阳、发汗之功,使外邪随汗而解,通过杭芍的助营阴止汗之功,保护营阴不致被再度损伤。二者配合是发汗之中寓敛汗之旨,既发汗,又止汗,既矛盾,又统一的作用,揭示了营卫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桂枝汤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和剂。前人所谓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之论,颇符合临床实践。  ……

作者简介

  王付(1958.7-,又名王福强),男,全国著名经方大师,医学硕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仲景国医示范导师,河南省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我喜爱的教师”和“教学名师”,国家教育部博硕论文评审专家,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河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带头人及学科主任,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及经方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及经方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方剂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院长。  ★出版研究《伤寒杂病论》相关著作在数量方面居全国历代研究者之首位  ★出版研究经方著作在数量方面居全国历代研究者之首位  ★出版独著著作在数量方面居全国中医学界之首位  ★发表独著学术论文在数量方面居全国中医学界之首位  ★54集公开视频课《学好用活经方》教学视频在数量方面居全国经方学界之首位  ★92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方剂学》教学视频在数量方面居全国方剂学界之首位  ★主持教学及科研课题29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王付教授门诊经方处方大数据库数量位居全国中医药学界之首位  ★临床运用经方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疗效显著;运用“十八反”“十九畏”  辨治临床各科杂病具有独有的理论认识及临床诊治经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