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坏死(第2版)

骨坏死(第2版)

1星价 ¥325.2 (7.1折)
2星价¥325.2 定价¥4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2966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117296670 ; 978-7-117-29667-0

本书特色

骨坏死是影响运动功能的一种疾病,亚洲人种患病率高,且多发于髋关节、膝关节及肩关节等重要的活动及负重关节,发病年龄较轻,极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也给病人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骨坏死发生率的不断增加,其日益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问题。本书集全国研究和治疗骨坏死的权威专家共同执笔编写,以期本书能激励更多的生理学家和骨科医师对骨坏死的研究兴趣,从而寻找出骨坏死的预防方法及更好的治疗途径。

内容简介

《骨坏死》第2版更加全面的回顾了骨坏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骨坏死的病因和病理学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讨论,在骨坏死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运用大量病理切片资料对不同的骨坏死的特点分别做出描述,并运用显微灌注结合Mico-CT技术重新显示出微小血管结构,使其更加三维立体华重现血管及内部结构,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相关坏死发病的病理过程;力求呈现骨坏死病理学的全面性和非常不错性。影像学中综述了靠前外大量靠前外学者观点,同时介绍了作者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还结合大量影像学资料进行细致描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临床基础学章中着重围绕临床实验研究、显微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使读者对骨坏死的基础研究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目录

章 概论/1
节 骨坏死的研究进展/1
第二节 缺血性骨坏死的治疗 /14
第三节 有菌性骨坏死的治疗 /38
第二章 骨坏死的病因学 /5
节 缺血性骨坏死的病因学 /5
第二节 有菌性骨坏死 /67
第三章 骨坏死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 /79
节 骨缺血性坏死 /79
第二节 各论 /95
第三节 创伤性和物理性因素造成的四肢骨坏死 /113
第四节 有菌性骨坏死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 /114
第四章 缺血性骨坏死的影像学 /137
节 成人缺血性骨坏死 /137
第二节 儿童缺血性骨坏死 /171
第三节 有菌性骨坏死 /185
第五章 骨坏死的临床诊断学 /232
节 概论 /232
第二节 缺血性骨坏死 /24
第三节 有菌性骨坏死 /265
第六章 骨坏死的临床基础学 /288
节 实验研究 /288
第二节 中医治疗的实验研究 /37
第三节 骨坏死的生物力学 /43
第七章 骨坏死的临床治疗学 /43
节 缺血性骨坏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43
第二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常用手术入路 /447
第三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 /452
第四节 其他缺血性骨坏死的治疗 /498
第五节 有菌性骨坏死的治疗 /549
第八章 骨坏死的护理学 /59
节 无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 /59
第二节 其他骨坏死的护理 /619
第三节 有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 /623
第九章 骨坏死的康复学 /628
节 概论 /628
第二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康复 /629
第三节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康复 /641
第四节 膝部骨坏死的康复 /643
第五节 距骨坏死的康复 /647
第六节 肱骨头骨坏死的康复 /649
第七节 手腕(舟骨、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康复 /652
第八节 有菌性骨坏死的康复 /654
第九节 骨坏死的疗效评价 /656
索引 /68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赵德伟,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大连大学副校长,现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重点学科骨外科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发改委“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大连市骨科疾病(植入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大连大学骨科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组长、中国生物材料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骨科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Microsurgery杂志编委。 赵德伟教授从事骨科及显微外科工作30余年,主攻研究方向为髋关节疾病的治疗,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领域内独树一帜,在动物实验及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创了针对成人及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列治疗方法十余种,并使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现已成功应用并完成股骨头保头治疗4 000余例,遍布全国各地,优良率达90%以上,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原创性单独或联合应用带不同血管蒂髋周骨瓣进行股骨头修复与重建,并首次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取得良好疗效。其系列治疗方法已在全国普及并应用,为完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该方法在骨科权威专著《现代骨科手术学》一书中被誉为“赵德伟法”,相关成果在BONE、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Microsurgery等国际期刊中发表,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完成了我国首次骨坏死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创建了世界上样本量大的骨坏死流行病学数据库。曾先后应邀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际著名专家的广泛关注。2005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的系列研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基于股骨头血运新发现结合生物材料临床转化预防和治疗股骨头坏死”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股骨头坏死的基础、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获得中华医学二等奖。并于2016年,牵头制定《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16)》,为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治疗及评定方法制定了规范化的治疗指南。 主持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 项、卫生部公益项目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 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3部,以通讯作者和**作者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20 余项,并进行了临床转化,首次将可降解纯镁螺钉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以论著的形式发表在国际生物材料顶级期刊Biomaterials中,同时明确提出了可降解纯镁金属促进骨生成的机制与信号通路,文章以论著的形式发表在Nature子刊 Nature Medicine(IF=30.641)中;运用先进的化学气象沉积技术制备出具有类骨小梁结构的多孔钽金属,打破了国际专利的壁垒,实现国产多孔钽金属的自主化。作为**完成人其主要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 项,辽宁省科技发明一等奖1 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 项,二等奖3 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日内瓦金奖1项。 荣获国之名医、辽宁省名医、大连市名医、国家优秀医院院长、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