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话剧经典精讲

中国话剧经典精讲

1星价 ¥97.9 (5.5折)
2星价¥97.9 定价¥1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40498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5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104049869 ; 978-7-104-04986-9

内容简介

本专著旨在沿着中国话剧民族化探索之路,撷取其中代表性作品,进而从剧目的角度出发,论述话剧“民族化”或“中国化”进程中凝结的成就与经验。论述中以作品的文学品味为本体,兼及舞台创造的写意性风格,因此“民族化”的实践路径是本书的开掘重点。本书所选所论的很好话剧剧目,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即使是接受、吸收一种接近的外来艺术样式,历经各种困惑、迷茫、挫折、争论后,终将使其成为自身机体不可分割的

目录


**章 《获虎之夜》:搏虎的寓意
第二章 《日出》:都市声歌的喜感
附《日出》跋

第三章 《原野》:四面埋伏的人生
附《原野》附记

第四章 《北京人》:悲喜中的诗意
附曹禺谈《北京人》

第五章 《风雪夜归人》:烽火时代的惆怅
附为赋新词强说愁——为重演《风雪夜归人》作

第六章 《茶馆》:剧之大者

第七章 《关汉卿》:跨界的融合

第八章 《狗儿爷涅槃》:双重借鉴的涅槃
附话剧《狗儿爷涅槃》的创作及其他——剧作家锦云答本刊记者问

第九章 《中国梦》:跨文化与写意剧
附一 黄佐临的戏剧写意说
附二 三大戏剧体系审美理想新探

第十章 《桑树坪纪事》:写意戏剧的新美学
附一 在兼容与结合中嬗变(上)——话剧《桑树坪纪事》实验报告
附二 在兼容与结合中嬗变(下)——话剧《桑树坪纪事》实验报告

第十一章 《李白》:文人的高歌
附一 《李白》梦华录(上)
附二 《李白》梦华录(下)
附三 李白二章
附四 话剧《李白》琐记

第十二章 《知己》:友情的归宿
附一 《知己》劄记(外一篇)
附二 《知己》答客难

第十三章 《暗恋桃花源》:拼贴时代的原创力
附 无中生有的戏剧——关于“即兴创作”

第十四章 《恋爱的犀牛》:青春戏剧档案
附 实验戏剧和我们的选择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话剧经典精讲》:  《李白》初稿写成后,原本由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出演李白。可是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实现。不过,于是之仍然发挥着自己积极的影响。可以说,该剧风格的*终形成与他有着重要的关系。对此,郭启宏曾多次深情地回忆了那段“于是之与《李白》”的幕后掌故。当于是之初读《李白》,曾对导演苏民与编剧郭启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只有一点不满足,这个戏少了点空灵。看着我发呆的样子,他补充说:我这是难为作家啦,我只是觉得,这个戏和别的戏不一样,李白和别的人,别的诗人比如杜甫,也不一样。空灵,好一个空灵!我为之辗转反侧,食不甘味,修改复修改,苦苦追寻了十二年!(郭启宏:《寻找空灵》,《郭启宏文集》(1),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页)  通过剧本刻画人物,叙述事件,表达思想,激发情感,或许都不难,但是一个剧本能不能在美学上有所建树,特别是在一个历史故事的叙述中找到与传统美学的呼应,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辗转反侧的郭启宏知道,“空灵”其实是一个古典美学的概念,它与古代诗论中的意境说密切相关。古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许多阐释,如“境生象外”“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在盐酸之外”等。虽然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论往往涉及、影响到各个领域,包括戏剧。但是,一般来说,“戏剧的现实与空灵的追求是相互矛盾的”。应该如何理解于是之的意见呢?于是之所说的看法其实并不清晰,因为那是他的直觉——但郭启宏明白一定要重视、尊重艺术家的艺术直觉,特别是那些有着丰厚阅历与极强艺术感受力的艺术直觉。  于是之也是在出难题。这个难题却恰恰对于《李白》非常重要。他实际上是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方式表达这样一个希望:李白是中国**诗人,他的故事必须能够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他的舞台形象、戏剧生命也要像他的诗歌一样有神韵。郭启宏*初所考虑的是一个共性问题,即寻找传统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焦虑和矛盾。现在,于是之提醒他,不要忘了这个人的个性,即李白的特殊性。或许,空灵的潜台词里还包含这样的内容:如果是写其他古代诗人、学者,这种共性的关注可以多一些,但是如果是李白,恐怕就不行。很简单,普通老百姓会挑毛病。李白的形象不仅仅属于文人,属于知识分子,更属于普通老百姓。在读过李白诗歌的**普通的观众心中,对李白是有一份底线式的认同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剧作家不能够去写他“不太光彩”的后半生,也不意味不能够以后半生为主要情节线索,来表现他不如意、不风光、不潇洒的困顿生活。而是说,无论写李白的哪一部分生活,都不能绕开那个基本的形象和味道。换个角度说,如果在这个永远占有特殊地位的中国*著名诗人的戏里,没有写出中华文化*基本的美学追求、*理想的美学境界,如果连《李白》都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不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吗?这样看来,于是之说得极简洁,看似轻灵,实则语重心长。  “空灵”的要求使郭启宏的剧本修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他重新调整了该剧的结构。以李白为主干,“两边枝丫是出世和人世的人物,这两边的人物既是他们自己,同时又是李白思想的两翼,也就是说,主干的自我矛盾,即此李白与彼李白的矛盾,决定着参天大树的走向,时或外化为枝叶的纷披与婆娑。这种结构使得《李白》成为一部有着强烈矛盾冲突的心理剧”。然后是寻找戏的情感关节处,在那里一定会有李白情感抒发、激扬文字的内容。  比如,当李白得知赶走了腾空子是赶走了唯一的希望后,内心的愧悔无以复加。他木然地说:“今晚上不会有月亮了!”然后仰天长啸:“雨,你是什么?你是苍天的泪,还是我心中的泪?啊不,你不该是泪,你要变作洗冤的水!”  ……

作者简介

  钟鸣,博士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教授、副主任。在教学、研究、创作**线工作,笔耕不辍。已出版四部专著《大时代:民国梨园文化转型与嬗变》《郭肩宏评传》《清末及民国京剧编演新戏刍议》《乡村影视生活——论传统的延伸》等,两部教材《文学写作基础教程》《西方戏剧经典导读》等,一部剧作集《钟鸣剧作集》。在《戏曲研究》《戏剧艺术》《戏曲艺术》《戏剧》《读书》《学术界》《中华艺术论丛》《北京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