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篆刻史

包邮江苏篆刻史

1星价 ¥58.5 (7.5折)
2星价¥58.5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2515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8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214251572 ; 978-7-214-25157-2

本书特色

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一本书读懂篆刻艺术在江苏的前世今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篆刻文化在江苏的发展史的著作,本书以时间为线,论述了江苏篆刻文化从战国至民国的发展轨迹,对境内篆刻出土文物、篆刻的发端、印人、印谱、篆刻流派、篆刻研究著作、篆刻艺术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江苏境内的篆刻文化发展历史。作者力求史料详实、论证公允、考量方法科学细致,以扎实的史料和深刻的论述,充分展示了江苏地区在篆刻艺术方面不可逾越的斐然业绩及在印史印论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目录

导论 **章 战国至秦汉两朝与省内出土之玺印 **节 苏州出土的“上邦相玺”等 第二节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汉印 第三节 扬州邗江出土的“广陵王玺” 第四节 南京博物馆所藏三方汉铜印 小结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出土之官私印 **节 文学理论与书法理论著作的影响 第二节 魏晋官私印 第三节 南北朝官印 小结 第三章 隋唐五代概说与篆刻 **节 隋唐五代的文化发展 第二节 隋唐官私印简述 第三节 唐宋朱记 第四节 南唐的文艺 第五节 徐锴、徐铉兴起“篆学” 小结 第四章 宋元时期江苏篆刻发展与代表人物的概况 **节 字书与篆刻创作 第二节 人文篆刻的开山鼻祖——米芾 第三节 杨克一与《集古印格》 第四节 宋代的印牌并用 第五节元代文人印章 发展的三个阶段 小结 第五章 明清两代江苏篆刻研究的盛况 **节 明清经济文化与篆刻 第二节 周应愿与《印说》 第三节 甘呖与《集古印正》等 第四节 沈野标榜“禅理”的《印谈》 第五节 杨士修鼓吹个人风格的《印母》 第六节 朱简与《印经》等 第七节 出版家篆刻家的胡正言 第八节 周亮工与《印人传》 第九节 朱象贤与《印典》 第十节 瞿中溶与《集古官印考证》 第十一节 阮充与《云庄印话》 第十二节 有关收藏家、鉴赏家与几部名家印谱的概说 小结 第六章 明代江苏篆刻创作走向与开宗立派 **节 从文徵明、文彭父子说起 第二节 开个人印谱先河的何震与弟子梁千秋 第三节 苏宣与泗水派 第四节 以草篆著称的赵宦光 第五节 名门出身的归昌世 第六节 汪关与汪泓 第七节 程远的篆刻与《古今印则》 第八节 刻帖刻碑名家温如玉 第九节 晚明杨维垣遗印出土 小结 第七章 清代江苏篆刻流派与创作的发展 **节 以“文氏弥甥”名世的顾苓与文氏之传者 第二节 林皋与虞山派及同时期的篆刻家 第三节 坚守民族气节的清初三名家 第四节 黄经与东皋印派的篆刻家 第五节 四凤派的篆刻家及其历史意义 第六节 以程邃为首的歙四子 第七节 初创邓派的邓石如及其传人 第八节 陈鸿寿与江苏 第九节 赵曾望与《养拙斋印存》 第十节 有关云间(松江)篆刻演变 第十一节 吴昌硕与苏州 第十二节 五个需要单列的课题 小结 第八章 民国江苏篆刻艺术生态与特色 **节 “西学东渐”的正负反应 第二节 刘海粟与“上海美专” 第三节 南京美术专门学校 第四节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第五节 文人结社与篆刻书画社团 第六节 与篆刻相关的出版机构 第七节 篆刻展的形式与选址 第八节 印铸局与呈递国书 第九节 印泥制造与篆刻家订润 第十节 中医汤剂处方 第十一节 “戳子”的实用性与普遍性 第十二节 殷墟卜辞的问世与“甲骨学” 小结 第九章 民国江苏篆刻流派与篆刻家 **节 流派传承的面面观 第二节 客籍篆刻家在江苏 第三节 江苏篆刻家在省外 第四节 本籍篆刻家 小结 附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洵,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酷爱金石书画,曾参与81部辞、类、丛、志书的撰写工作,并正式出版有《民国书法篆刻史》等11部个人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