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设计实践教程

包邮城市设计实践教程

¥76.5 (8.6折) ?
1星价 ¥76.5
2星价¥76.5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455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67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112245567 ; 978-7-112-24556-7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城市设计实践教程用书,分为知识的准备、理解城市形态、发现城市要素、构建城市联系、塑造人性场所、建立城市空间秩序、探索城市特色和活力、过程和成果、实施的组织以及城市设计工具箱等10个章节。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也可作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城市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目录

01 知识的准备 1.1 城市设计的意义 1.2 何为城市设计 1.3 城市设计的工作领域和主要内容 1.4 本书的知识构成与阅读建议 02 理解城市形态 2.1 运动体系和城市骨架 2.1.1 对城市运动的评估 2.1.2 宜步行街区 2.1.3 街道网络 2.1.4 网格类型 2.2 功能和使用 2.2.1 功能分区和混合 2.2.2 使用的复合与兼容 2.2.3 从中心到边缘 2.2.4 特别价值地区 2.3 密度、设施和形态 2.3.1 密度和强度 2.3.2 密度和设施 2.3.3 密度和形式 2.4 街坊 2.4.1 街坊尺度 2.4.2 街坊与网格 2.4.3 街坊的形状 2.4.4 街坊的边界和内部 2.4.5 街坊的建筑密度与强度 2.5 地块 2.5.1 街坊的分划:地块 2.5.2 地块的细分和合并 2.5.3 产权线 2.5.4 地块上的实与空 2.6 地标 2.6.1 地标的特性 2.6.2 地标和背景 2.6.3 地标的感知 2.6.4 地标与城市形态 2.6.5 形态秩序建构六原则 03 发现城市要素 3.1 公共空间 3.1.1 街道/广场/公园 3.1.2 私人拥有的公共空间 3.1.3 地下公共空间 3.1.4 微空间 3.1.5 公共/共有/私人 3.2 建筑物 3.2.1 老建筑 3.2.2 现存建筑 3.2.3 身份与形式 3.2.4 场地与使用 3.2.5 体量与尺度 3.3 自然要素 3.3.1 地形地貌 3.3.2 水体 3.3.3 山地 3.3.4 绿化 3.3.5 植物 3.4 市政设施 3.4.1 道路设施 3.4.2 轨交设施 3.4.3 桥梁 3.4.4 堤岸 3.5 城市景观 3.5.1 地标与轮廓线 3.5.2 对景与视廊 3.5.3 建筑组群秩序 3.5.4 城市色彩 04 构建城市联系 4.1 步行 4.1.1 步行者 4.1.2 步行环境 4.2 自行车 4.2.1 骑行 4.2.2 骑行环境 4.3 公共交通 4.3.1 站区 4.3.2 设施 4.4 街道与交通 4.4.1 街道功能 4.4.2 街道使用者 4.4.3 设计原则 4.4.4 街道类型 4.4.5 交叉口 4.4.6 交通安宁 4.5 停车与出入口 4.5.1 停车标准 4.5.2 停车方式 4.5.3 沿街出入口 05 塑造人性场所 5.1 积极的外部空间 5.1.1 户外空间 5.1.2 积极场所 5.1.3 建筑前区 5.1.4 空间形态 5.2 柔性的空间边界 5.2.1 积极界面 5.2.2 丰富性和美感 5.3 适宜的建筑尺度 5.3.1 建筑高度 5.3.2 建筑进深 5.3.3 空间形状 5.3.4 街道转角 5.3.5 建筑面宽 5.4 弹性的空间环境 5.4.1 多功能建筑 5.4.2 适应性再利用 5.5 繁荣的公共领域 5.5.1 社交空间 5.5.2 个性场所 5.5.3 城市家具 5.6 安全的户外环境 5.6.1 安全建造 5.6.2 抵御犯罪 06 建立空间秩序 6.1 城市空间秩序的历史演变 6.1.1 遵从统治者需求 6.1.2 重视普通人需求 6.2 不同尺度下的空间秩序 6.2.1 城市整体的空间秩序 6.2.2 局部片区的空间秩序 6.3 使用的需求 6.3.1 引起注意 6.3.2 激发兴趣 6.3.3 易于识别 6.4 让空间增值 6.4.1 拓展新空间 6.4.2 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 6.5 秩序的力量 6.5.1 历史的延续 6.5.2 新旧的联结 6.5.3 构筑新秩序 07 探索活力和特色 7.1 城市活力根植于城市特色 7.1.1 从特色危机到创造特色 7.1.2 从消极环境到活力空间 7.1.3 城市特色激发城市活力 7.2 城市特色源自城市资源 7.2.1 历史遗存资源 7.2.2 交通枢纽资源 7.2.3 自然生态资源 7.2.4 文化传承资源 7.3 城市资源的组织方式 7.3.1 显与融 7.3.2 聚和散 7.4 利用城市资源创造特色 7.4.1 保护或复原历史印迹 7.4.2 优化或整合交通资源 7.4.3 整合或复原生态资源 7.4.4 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 7.4.5 多样资源的整合利用 7.5 创造吸引人的地方 7.5.1 独有元素 7.5.2 独特环境 7.5.3 元素的特殊组合方式 7.5.4 特色活力区 08 过程和成果 8.1 特征和过程 8.1.1 城市设计特征:间接/动态/综合 8.1.2 城市设计过程 8.2 类型和特点 8.2.1 总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 8.2.2 城市设计类型及其特点 8.3 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 8.3.1 工作重点和路径 8.3.2 调研和基础资料 8.3.3 分析与构思 8.3.4 成果内容 8.4 局部城市设计的工作 8.4.1 工作重点 8.4.2 调研和基础资料 8.4.3 目标—愿景—策略—概念 8.4.4 局部城市设计的成果编制 8.5 城市设计成果的传递和实施 8.5.1 传递和实施的路径 8.5.2 设计成果的形式和效力 09 实施的组织 9.1 实施可行性 9.1.1 观念和习惯 9.1.2 社会公平 9.1.3 经济可行 9.1.4 技术可行 9.1.5 组织机制 9.2 实施体系 9.2.1 管控主体(谁来管) 9.2.2 管控内容(管什么) 9.2.3 管控制度(如何管) 9.3 实现途径 9.3.1 途径1:规则控制 9.3.2 途径2:形态干预 10 城市设计的工具箱 10.1 公共政策工具箱 10.1.1 工具箱的目标和原理 10.1.2 公共政策工具箱的内容和模式 10.2 辅助决策工具箱 10.2.1 新时期城市设计的理性需求 10.2.2 新城市科学背景下的城市设计 10.2.3 典型的新数据和新技术 10.2.4 城市设计目标下的典型性新工具 10.2.5 面向未来的展望与思考 图表来源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庄宇,教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城市设计的运作,2004年, 25万字,同济大学出版社 2,城市地下公共空间,2015年,30万字,同济大学出版社 3,Urban Design:Italian/Chinese Curriculum(城市设计:中意联合教学课程),2013年,意大利Maggioli出版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