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孤竹国文化探源

包邮古孤竹国文化探源

1星价 ¥31.0 (6.2折)
2星价¥31.0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0837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B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010208374 ; 978-7-01-020837-4

内容简介

孤竹国是商周时期的北方重要侯国,地处燕山南北的冀东、辽西地区,从属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西辽河流域文明”。本书稿以地域文化的视角,从部族源流、侯国沿革、地望疆域、精神内涵、文化传承、当代价值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孤竹国的历史文化谱系,从而丰富了商周时期西辽河文明的侯国文化景观;全面阐释了以伯夷、叔齐为代表人物,以“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反暴”为核心的孤竹文化内涵,深入揭示了孤竹文化对中国传统儒道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及当代价值,打开了地域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目录

**章 孤竹国的历史谱系:部族源流与侯国兴废 一、孤竹释名 (一)“孤竹”的指称对象 (二)孤竹国名释义 二、孤竹族的源起 (一)孤竹的族源 (二)孤竹的族氏 三、孤竹国的存续及其朝国关系 (一)孤竹国的存续 (二)孤竹与商周的朝国关系 四、孤竹的部族兴衰与民族融合 (一)孤竹与商族的关系 (二)孤竹与山戎的关系 (三)孤竹与燕的关系 (四)孤竹与令支的关系 (五)孤竹族的融合与发展 五、孤竹族后世的姓氏流转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姓氏 (二)墨台姓、墨姓、台姓 (三)姜姓、申姓 (四)孤竹姓、竹姓、竺姓 六、西辽河文明视域下的孤竹古国 (一)西辽河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二)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文明 (三)西辽河文明视域下的孤竹国 第二章 孤竹国的地理谱系:疆域变迁与地望之辨 一、孤竹城的地望之辨 (一)孤竹城的地望 (二)孤竹城的地望考辨 二、孤竹国的疆域变迁 (一)孤竹国的治域范围 (二)孤竹国疆域范围的“小大之辨” (三)孤竹国迁移趋向的“南北之辨” 三、孤竹国的文化视域——汉代以后孤竹故地的地域变迁 (一)孤竹故地的主要河流 (二)孤竹故地的政权更迭与地理变迁 第三章 孤竹国的精神谱系:代表人物与精神内涵 一、孤竹国的人物谱系 (一)传世文献中的“伯夷” (二)孤竹国的君王世系 (三)孤竹国的伯夷叔齐 二、孤竹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夷齐让国——求仁、重义思想 (二)叩马而谏——崇礼、尚德思想 (三)首阳采薇——守廉、反暴思想 三、孤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儒道法代表人物对伯夷叔齐的评价 (二)孤竹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契合 (三)孤竹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契合 四、儒道文化的隐逸传统 (一)“隐逸”释义及源流 (二)隐士评价 (三)“隐逸”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第四章 孤竹国的文化谱系:文化分型与文化遗存 一、商周时期冀东、辽西地区的考古文化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夏家店上层文化 二、考古文化学视角的孤竹古国 (一)从时间维度看 (二)从空间耦合看 (三)相关考古发现 三、孤竹古国的文化分型 (一)图腾文化 (二)农业文化 (三)青铜文化 四、孤竹古国的文化遗存 (一)物质文化遗存 (二)非物质文化遗存 第五章 孤竹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 一、《伯夷列传》的文史价值 (一)精审之史家卓识 (二)悲情之诗人情怀 (三)至善之道德追寻 二、夷齐故事的廉政文化价值 (一)先秦典籍中的夷齐之“廉” (二)伯夷之“廉”的内涵 三、孤竹文化的文学价值 (一)《采薇歌》及“薇”意象考辨 (二)唐诗宋词中的孤竹意象群 四、孤竹文化的区域社会价值 (一)教育传承价值 (二)文化旅游价值 (三)城市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秦学武,男,1967年生,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教授,硕士生导师,市管优秀专家。曾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文法学院院长,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现为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冀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论文评审专家;河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文专业教指委委员,河北省研究生教指委文史委员;秦皇岛市博士专家联谊会社科分会会长;秦皇岛市委特邀咨询。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