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中国戏剧表演团体体制发展流变研究

包邮20世纪中国戏剧表演团体体制发展流变研究

1星价 ¥27.0 (6.4折)
2星价¥27.0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9695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42页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03969546 ; 978-7-5039-6954-6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 论述了20世纪中国戏剧表演团体体制的发展历程, 内容涉及近代“主角挑班制”的形成背景与发展、梨园公会在戏曲演出中的作用、科班教育、创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戏曲演剧制度、导演制在全国的推行等, 其目的是鉴古知今,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出发, 针对百年艺术管理的实践, 为客观、理性地剖析当下纷繁复杂的艺术现状提供依据。作者思路清晰, 论述有理有据, 提供了众多代表性戏班的内部管理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有助于读者较全面地了解20世纪中国戏剧表演团体体制的发展历程。

目录

**章 近代商业经济背景下的“主角挑班制”
**节 花部诸腔的兴盛对“主角挑班制”的养成
第二节 戏班商业化经营体制的萌动
第三节 演出组织的本位转移——“主角挑班制”的——发展成熟

第二章 梨园公会在戏曲演出中的作用
**节 北京戏曲行业公会组织“精忠庙”
第二节 粤剧史上的“八和会馆”
第三节 地域差异在行业公会中的体现

第三章 教育、创作、演出三位一体模式的研究
**节 跨越清末民初44年的富连成科班
第二节 易俗社改良对秦腔艺术的贡献
第三节 组织管理体制的差异对比

第四章 地域传统的赓续对戏班管理制度的影响
**节 剧场在戏曲演出中地位的提升
第二节 地方剧种在都市经营模式的探索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戏曲演剧制度(1949-1976)
**节 “改戏、改人、改制”
第二节 “文革”与中国戏曲管理
第三节 综合性艺术的跨越-全国推行“导演制”的意义

第六章 20世纪台港地区戏曲演出体制
**节 日据时期台湾戏班演剧模式研究
第二节 香港粤剧的演剧特点

余论 辨析戏剧艺术综合发展的四个要义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济洪娜,中国国冢话剧院研冤教育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2007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戏剧戏曲学系。2010年获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2018午调入中国国家话剧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评论和院团管理,先后在《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艺术评论》《中国戏剧》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数十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