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502275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94页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55022756 ; 978-7-5550-2275-6
内容简介
《政和古迹概览:物质文化遗产集粹》是研究福建省政和县物质文化遗产的专著,对政和县各个时期的文化遗迹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总结。著作内容涵盖政和县考古发现(遗址、窑址、墓葬)、古代建筑、红色史迹、朱子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名村、馆藏文物精品等等。
目录
**节 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文历史沿革
第三节 文物概貌与特征
第二章 先秦考古调查与发现
**节 古人类聚落及活动遗址
第二节 其他古遗址
第三章 六朝时期考古发现
**节 三国时期象山窑址
第二节 凤凰山西晋砖窑址
第三节 六朝墓葬群
第四章 唐宋考古发现
**节 罗金坂唐五代窑址
第二节 龟山唐代墓葬群
第三节 东平宋墓群
第五章 古代建筑
**节 寺庙
第二节 宗祠、宅第民居
第三节 古塔、亭
第六章 古代廊桥
**节 木拱廊桥
第二节 木伸臂廊屋桥
第三节 八字撑廊屋桥
第四节 平梁廊屋桥
第五节 石拱廊桥
第六节 石蹬桥和石板桥
第七章 古墓葬、碑刻、牌楼、码头、古井
**节 古墓葬
第二节 碑刻
第三节 牌楼、码头、古井
第八章 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
**节 中共支部及苏维埃政府旧址
第二节 烈士陵园及纪念碑
第三节 其他重要机构等遗址
第九章 馆藏文物精品
**节 史前时期
第二节 汉代
第三节 六朝时期
第四节 唐代
第五节 宋代
第六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
第十章 政和县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十一章 政和县**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节 普查情况及成果
第二节 普查数据汇总分析情况
附录
政和县文物数据统计表
政和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政和县涉台文物名录
政和县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南平市政和县**批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后记
节选
《政和古迹概览:物质文化遗产集粹》: **节自然地理环境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8。33’至119。47’,北纬27。05’至27。23’之间,辖区东西*大距离72千米,南北*大距离46千米。东与宁德市寿宁县、周宁县接壤,南与建瓯市和宁德市屏南县相邻,西与建阳市相连,北与松溪县及浙江省庆元县交界,是闽东北与浙南的交通咽喉和物资集散地。辖4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7个社区,124个村(居)委会,总面积1749平方千米,2018年末,辖区总人口25万。原称关隶县。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因进贡银针茶,赐年号为县名。因县城北靠黄熊山,简称熊城。 政和山川雄秀,风景独具。地处武夷山东南麓和鹫峰山脉北段,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类型多样,分为中、低山,高、低丘陵,盆地及平原。属东南沿海中低山丘陵区,山地广布,平原盆地狭小。境域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境内山地多,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所以具有多层次立体气候。其基本特点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特别是东部山区乡镇,年平均气温仅13~14℃,被誉为“天然冷库”和“生态氧吧”。 政和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孕育地,素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称,属中国南方重点林区,先后荣获中国竹具工艺城、中国锥粟之乡、中国白茶之乡、全国“产茶明星”县等称号,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佛子山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风景区、中国白茶小镇一石圳风景区、中国**楠木林风景区、东平奖山风景区、岭腰锦屏风景区、石屯望浙山风景区、镇前宝岩风景区、星溪大风山风景区,中国驰名商标“政和工夫”红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政和白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平戏和洋后桥、后山桥、赤溪桥人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政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23万亩,森林覆盖率。78%,林木总蓄积量490万立方米。盛产香菇、马铃薯、魔芋、苦锥果、蕨菜和杨梅、银杏等山珍,生产的东平酱油、东平高粱酒、杨梅酒、青梅酒等久负盛名,竹凉席、竹茶具、竹门帘、按摩器等竹木制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矿藏资源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锌、钼银、黄金、水晶、硫磺、磷、钾、明矾、滑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叶腊石等20余种,共有矿床、矿点和化矿点62处,宋元明三朝曾是全国重要的白银产地之一。 第二节人文历史沿革 政和县早在青铜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生产、活动,经多次文物普查,境内发现有多处古代文化遗址。六朝古代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在石屯发现有密集墓葬群。 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属威武军长乐郡;后唐长兴四年(933),属长乐府宁德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划宁德县北部设置关隶镇,镇治设在西里今镇前乡镇前村天王寺北,属福州宁德县。后晋开运二年(945),南唐兵克建州,闽王王延政投降福州,属南唐。后汉乾禧元年(948),福州守将李仁达判南唐归吴越。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顺于宋,其间关隶镇均随福州变更其隶属关系。 宋咸平三年(1000)升关隶镇为关隶县,划建宁军建安县东北部东平里、高宅里、长城里、东衢里、感化里并人关隶县,隶属建宁军。县治移到感化里东岸口黄熊山麓。宋政和五年(1115)改关隶县为政和县。绍光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政和县隶属建宁府。 元至元二十六年(1 289)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政和县隶属建宁路。 明洪武元年(1368)复改建宁路为建宁府,政和县隶属建宁府。景泰六年(1456)划出政和县东部南里10都,北里11都、12都,东里13都、14都、15都归属寿宁县。 清朝政和县沿旧制隶属建宁府。 民国元年(1912)改建宁府为建安道,道署驻建安,政和县属建安道。民国十六年(1927)废除道制,政和县直属福建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政和县隶属第十行政督察区,区署驻浦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政和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区署由浦城移驻建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建省划分为8个专区2个市,政和县隶属**专区区署驻建瓯。1950年4月,**专区更名为建瓯专区。1950年9月建瓯专区更名为建阳专区,政和县隶属建阳专区,区署驻建阳。1956年6月改建阳专区为南平专区,政和县隶属南平专区,区署驻南平。1959年7月,政和县改隶福安专区,区署驻福安。1960年2月,政和县与松溪县合并为松政县,县府驻松溪,隶属福安专区,区署驻福安。1962年8月,松政县分立,恢复政和县建制,隶属福安专区,区署仍驻福安。1970年7月,政和县与松溪县再度合并为松政县,县革命委员会驻松溪,隶属建阳地区。1975年3月,松政县再次分县,恢复政和县建制,隶属建阳地区。1988年1月,建阳地区行政公署改名为南平地区行政公署,公署驻南平市,政和县隶属南平地区。1994年撤销南平地区,设南平市,政和县属之。 第三节文物概貌与特征 政和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历代人才辈出。宋宣和年间,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在政和创办“云根书院”“星溪书院”,首开政和文化教育先河。朱熹及其父朱松留下20多首以政和山水风光为内容的诗篇,引人遐想。 政和还是中央苏区县。1929年成立中共政和支部,保存有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仰头闽东北红军会师遗址,素有“红旗不倒”赞誉。革命军事领导人杨则仕、陈贵芳、黄道、粟裕、黄立贵、吴先喜、曾镜冰、饶守坤、叶飞等都曾在政和留下战斗的足迹。 ……
作者简介
王志明,男,1961年12月出生,福建省政和县人,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先后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多篇专业报告和研究论文。现任政和县博物馆馆长、政和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
中国近代史
¥16.7¥39.8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8.6¥49.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4.1¥38.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资治通鉴
¥12.2¥35.0 -
天人之际 薛仁明读《史记》
¥16.4¥48.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8.6¥28.0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19.6¥58.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鸿儒国学讲堂:中国历代党争史
¥13.4¥32.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陈磊(笔名:二混子)作品
¥13.0¥39.9 -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26.5¥52.0 -
史趣(书里书外的历史)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