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述闻:古都文脉

老北京述闻:古都文脉

1星价 ¥28.0 (4.3折)
2星价¥27.3 定价¥6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1594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36页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200159462 ; 978-7-200-15946-2

本书特色

埋藏于地下的文物,屹立于地表的遗迹。从悠悠千古的燕都,到新旧之交的北平。每一位来过北京的人,大约总会对这里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氛围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小书的内容接近于一部北京文化简史,从先秦一直讲到民国。这是一本小小的书,包含着我们的疑问与追寻,也寄托着我们对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眷恋。

内容简介

政治地位的提升,给北京注入了更强的文化凝聚力。尤其成为金中都之后,翰林院、国子监等中央文化机构相继设置,北京逐渐成为北方的文化中心。元朝统一南北,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精英聚集于此。《古都文脉》卷叙述了幽燕大地上绵延传续的文化底蕴。

目录

前言
千古悠悠——先秦时代
肇始斯地
琉璃河遗址
黄金台
慷慨悲歌
边地幽州——秦汉至唐
农耕与游牧之间
大葆台汉墓
燕赵传《诗》
西晋张华
范阳卢氏
郦道元与《水经注》
燕歌行
幽州与唐诗
先有潭柘寺
静琬刻经与云居寺建立
悯忠高阁
融合与新变——辽金元
从燕京、中都到大都
元代运河
华夷同俗
众教杂处
雕版印刷与《契丹藏》
云居寺兴衰与续刻石经
人文荟萃
元杂剧
燕京八景
眷兹北京——明代
都城营建
皇家藏书
《永乐大典》
北京刻书
宫廷画院
大兴佛寺与佛教艺术
《杏园雅集图》里的“三杨”
“前七子”与“后七子”
园林风雅
市井生活
利玛窦与徐光启
皇皇之都——清代
旗民分治
三山五园
天禄琳琅
《石渠宝笈》
《四库全书》
琉璃厂
宣南会馆
京籍文人
不如著书黄叶村
往来鸿儒
西学东渐
新旧之间——民国时代
成为北平
弦歌不绝
文物收藏与南迁
书写北京
梨园永固
展开全部

节选

千古悠悠——先秦时代 肇始斯地 追溯一地之历史,大约总离不开两个维度,一是时间,一是空间。对于北京文脉的追溯,也是如此。时间,简而言之,就是古往今来、朝代更替。空间,则是指认这片土地。说来很简单,但若细究起来,内涵却很复杂。其中既包括山川地形造成的自然区隔,也包含行政区划的人为界定;既是地理空间的客观呈现,也蕴含着风土人情的无形塑造。而地名往往是了解其中奥秘的一把钥匙。 因此,关于古都文脉,我们就从地名说起吧。 北京地区所在的北京平原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缘,华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环山,东南面海,是一块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又通过豁口道路与周围相连接。北部山区衔接欧亚草原带东缘,与北方游牧民族多有联系。南部平原毗邻黄淮海平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并常常成为中原文化向东北施加影响的阵地。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文化碰撞交融之地。而不同时代、族群对北京这块土地的称呼和理解也不尽相同。 北京在古代多称“燕”,又称“幽”“蓟”。直至今日,我们在北京的地名、物产里还常常能察觉到它们的遗存。而追溯起来就会发现,它们都与北京的起源有关。 燕,读若烟。在北京早期历史上有“古燕”和“周燕”之别。前者见于《左传·昭公九年》,其文载“及武王克商……肃慎、燕、毫,吾北土也”。燕指的就是周初封燕以前活跃在北京地区的古燕部族。在商代的甲骨文里,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叫“晏”的部族。“晏”与“燕”相通,所指也是古燕部落。也就是说,*晚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燕”这个称呼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那时燕地已经与商王朝有了往来联系。 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建立,封召公夷于燕,是为周燕。根据考古遗迹,研究者指出大约在西周中期周燕文化势力已向北发展至永定河北岸与燕山之间,在燕都北部形成屏障抵御北方戎狄南侵。到了战国时期,燕国势力壮大,成为“七雄”之一。其文化影响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主体区除了北京平原外,还包括河北中部拒马河、易水至唐河以北,以至天津在内的广大地区。 幽,见于许多早期文献,如《尚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日幽都”;《吕氏春秋·有始览》“北方为幽州,燕也”;《尔雅·释地》“燕日幽州”;《大戴礼记·五帝德》“北至于幽陵”;等等。可见“幽”是燕地自古以来便有的称呼。据说其得名,与北方尚黑有关。古史传说蚩尤部落居于北方冀州,为九黎、黎、苗。“黎”与“骊”通,也是黑色的意思。“幽”的由来大约与此类似。 蓟,《说文解字》里写作“□(特殊字体)”,其义与商的先祖契有关。或许契的部族曾经居住在北京一带。到了西周初期,周武王分封黄帝之后于蓟,是为蓟国,与燕国相毗邻。而大约在西周晚期时,燕国北上吞并蓟国,并迁都于蓟城。根据考古发现,学者们推断蓟城的位置在今天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而白云观西侧高地可能就是历史上所称的“蓟丘”。蓟城也是目前可知北京市区内*早的聚落遗址,因此人们常常将它视为北京建城之肇端。 琉璃河遗址 在北京平原的南部今房山区的琉璃河镇,有一处周代的大型遗址。《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这个遗址便是召公分封燕国之后建立的都城。 琉璃河遗址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1.5千米,面积5.25平方千米。它的西部为都城遗址,总面积约0.7平方千米,与北海公园面积相当。城墙为分段、分层夯土筑成,城外有3米左右宽的护城河,用作防卫。考古发现表明,城内原有宫殿、祭祀场所、水井、青铜器作坊等手工业区和居民区,营建规整,功能较为完备。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城墙基部发现了河卵石铺砌的排水沟,这在同时期遗址中属于首次发现。另外,城址内还出土了刻有“成周”等文字的卜甲。学者们分析指出在遗址中共存着周文化、商文化、燕土著文化三种因素,说明姬周、殷商遗裔和土著燕人很可能同时居住于此。来自不同部族的人们在这里交流融合,显示出了较高的文明程度。 城址的东边是燕国墓地遗址。今天京广铁路刚好从墓地中间穿过,将它分为东西两部分。1973年至2002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大小墓葬300余座,车马坑近30座,祭祀坑3座。学者推断这片墓地为燕国公墓,墓葬大小的不同显示出墓主的等级差异。其中1193号墓*为令人瞩目。这是一座大型墓,虽然墓穴已经被盗扰,但仍出土了各类遗物200多件,包括铜、玉、骨、角、蚌、漆等。其中*为重要的是两件青铜器,一件罍,一件岙。这两件器物上铸有相同的铭文,都提到了“匽侯克”,因此被命名为克基和克岙。铭文记载了周天子成王和太保以及太保元子克举行盟誓,成王分封克为燕侯的事实,不仅为了解周代早期燕国历史提供了材料,而且有力地证明1193号墓的主人为首代燕侯。 P1-4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简称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或北京市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组织,是北京市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按照“三亲”即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征集史料,存档出版。 黎晓宏,北京文化专家,已出版《三平斋夜语》《人生大格局——三平斋夜语二集》《人生从容——三平斋夜语三集》《三平斋省思录》等多部清言小品集。其“九思三平斋”微博粉丝已超过20万,单条转发量高达1万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