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山人研究

明清山人研究

1星价 ¥45.0 (7.5折)
2星价¥45.0 定价¥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264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6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010226439 ; 978-7-01-022643-9

本书特色

透过本书,可知“山人”与“高士”“布衣”等名色,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久远的生生不息的存在,清代的博学鸿词科,当下的各类智囊智库、大师大咖亦差似之。可为什么偏偏是在晚明、在江南蓬然而起,成为文坛中一股风潮,成为读书人一种时尚,引发世人关注和追捧,也引来一片皆议?明人邹迪光说“今之为山人者林林矣,然皆三吴两越,而他方殊少,粤东西绝无一二”,李维桢称“大江以南,山人诗人如云”,皆强调了这种地域性。

内容简介

明代中期以降,以山清水碧的江南为中心,产生了一个新的知识群落——山人诗人群。他们多终身为布衣,能诗善文,自标山人,却不愿如山林樵子老死山中,更不愿意放弃他们在俗世间的恣意享乐与人生快意,而是穿梭在都市与山林草野之间,既纵游天下山水名胜,享受青山绿水的赏心怡情;又进出达官显贵门下,靠打秋风获取钱财馈赠,隐人迹之山市,食人间之烟火。他们中不乏不学无术之辈,也多才情洋溢、经纶满腹之人。他们歌唱自然,吐露心中之声;谄媚权贵,唱言不由衷之音。身为布衣,偏喜结交权势;于仕途之外,偏好相与仕途中人;不事治业营生,一样地吃喝玩乐——这便是明清山人诗人,一个在中国文化目前曾经有过的历史存在。本书讨论明清山人群落的生成,探讨山人群落打秋风与其谋生的关系,分析山人群落与历代隐逸之异同,辨析山人们各各不同的品格,阐释山人的诗意生活追求,期望通过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研究,对这么一个由时代造就,又不被时代所重,曾经在文化目前存在,做出了特殊贡献,却鲜被后世子孙提及的落寞的文化群体,还原出其历史的面目,为他们做出一个更客观的,更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客观的评价。

目录

绪论 **章 明清山人综论 引言 **节 山人小史 一、从《山人》歌说起 二、“山人”溯源 三、唐代山人干谒功名 四、宋元山人干谒谋食 五、明清山人群体的崛起 第二节 明清山人与隐逸 一、“隐逸”溯源 二、不绝如缕的“隐逸”话题 三、从“山隐”到“心隐” 四、何以说“晚明无隐士” 第三节 明清山人与干谒 一、明清底层士人的贫困 二、明清山人的干谒谋食 三、依人做幕的明清山人 第四节 明清山人之品格 一、遭人訾议的山人品格 二、一篇声讨山人的檄文 三、山人的雅趣高尚和任侠仗义 第五节 明清山人的诗意人生 一、明清山人的诗意栖居 二、明清山人的山水雅好 三、明清山人的园林之好 四、明清山人的翰墨人生 五、生活艺术化的理论自觉 第二章 山人诗人心史 **节 丘也东西南北人——孙一元的人生心路历程 第二节 百年一流寓——谢榛的人生心路历程 第三节 茅屋老畸人——徐渭的人生心路历程 第四节 在清浊之间——王穉登的人生心路历程 第五节 闲人不是等闲人——陈继儒的人生心路历程 第三章 清代山人李渔 引言 **节 李渔在明朝 第二节 人清后的李渔 一、卖赋糊口 二、移家金陵 三、归老西湖 第三节 李渔的小说创作 第四节 李渔的戏曲创作 第五节 《闲情偶寄》的生活艺术理论 第六节 李渔作品的传播及其影响 附录 山人文化视野下的《儒林外史》 一、《儒林外史》因何写及“山人” 二、《儒林外史》中的“山人”和“山人气” 三、从《儒林外史》看山人文化的消歇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保善,河南获嘉人,文学博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二级教授、院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长,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明清文学与江南文化研究。出版《文化视阈中的近古文学研究》《凌濛初研究》等20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南文化视野下明清通俗小说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图书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