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吕思勉中国近代史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吕思勉中国近代史

1星价 ¥22.5 (3.0折)
2星价¥22.5 定价¥7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610121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3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206101212 ; 978-7-206-10121-2

本书特色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从清代早期的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的结束,举凡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制度无不细致入微,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佳作。

内容简介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的特点:一是传承传统的史学理念,鉴往世兴衰,考当今得失,因此著史特别有时代感,总是立足于当下,阐述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二是立足于客观的情势,同情地理解历史中的人物事件,揭示历史不得不如此的必然性,不求全责备,也不拔高历史人物,因此显得客观公允。他的书是我们客观地了解中国历史的 读物。吕思勉是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了巨大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

前言

一、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本丛书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三、丛书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
四、为丛书系列之计,故以史学、国学、文学、一般学术著作之顺序编排。
1.单种书文字量过少的著作,寻二三种内容相近,或作者为同一名家者,则合成一册,字数以30万字为限;
2.单种书文字量超过5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下两册;
3.单种书文字量超过10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中、下三册。
五、所收著作,版本不一;流布之中,文字错讹;择其善本,一一折校。现虽为通行横排简体,然尽量保持二三十年代原貌。
1.人名、地名、异体、通假,仍从原书繁体;
2.标点符号,从作者习惯,非排版差误者不予改动;
3.“的”,“底”一类文字之分,均从原书;
4.遇原书字句有疑问者,非有根据不予更改,力求保持原貌。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丛书,工程浩大、环节繁多,编辑、校对、照排、印制人员虽勉力为之然错漏不免,还望方家谅解之余不吝指正。

目录

中国近代史讲义
一、绪论/003
二、中西交通之始/004
三、传教之始/006
四、康雍乾三朝与俄国交涉/009
五、清代之盛衰/011
六、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018
七、道光以前烟禁/023
八、烧烟及中英战争/025
九、江宁和议/029
十、鸦片战争之役评论/030
十一、五口通商后广东中英交涉/035
十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038
十三、戊午、庚申和约大要/041
十四、中俄咸丰戊午、庚申两约/044
十五、同光中俄交涉/050
十六、嘉道咸同光之朝局/054
十七、各国立约交涉/057
十八、革新之渐/070
十九、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075
二十、英人《芝罘条约》/079
二十一、法越之役/082
二十二、英缅之役/088
二十三、英谋/093
二十四、中日之战与马关条约/094
二十五、港湾之租借/101
二十六、戊戌政变及庚子义和团/104
二十七、俄占东三省及日俄之战/109
二十八、清末外交情势/114
二十九、改革政体之动机/116
三十、清之亡及民国成立/121
三十一、民国以来之政局/125
三十二、民国以来之外交/127
中国近世史前编
一、论中国近世史的性质/133
二:人近世期以前中国的情形/137
三、中西的初期交涉/152
(一)近代西人的东来及中西通商/152
(二)近代教的输入/156
(三)康雍乾时的中俄关系/160
四、鸦片战争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163
(一)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163
(二)咸丰戊午英法交涉/170
(三)咸丰庚申英法交涉/175
(四)咸丰戊午庚申中俄条约/179
(五)教禁的解除/185
五、的光复运动/193
(一)太平天国以前诸秘密结社的活动/193
(二)太平天国的兴亡/199
(三)捻党始末/215
中国近百年史概说
一、总论/221
二、中西交涉之初期/222
三、鸦片战争前之情形/227
四、外力侵入时代中国之情形/229
五、变动中之中国/236
六、国民之北伐/246
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
一、商业篇/251
二、财产篇/252
三、征榷篇/257
四、官制篇/278
五、选举篇/278
六、刑法篇/282
七、学校篇/295
日俄战争
一、东北形势总论/303
二、日俄开战之原因/307
三、日俄战前之交涉/315
四、日俄两国战前之形势/327
五、日俄战事上/334
六、日俄战事下/340
七、日俄和议/346
八、日俄战事与中国之关系/353
九、日俄战役之结果及战后情势之变迁/363
十、结论/370
展开全部

节选

旧世界文明联络之通路:(一)自中国缘海,出麻六甲海峡,入印度洋,经波斯湾、红海,以人地中海。(二)自中国越葱岭,经西亚以至欧洲。若夫浩渺之大洋,则在前此罕能通航。其自蒙古、经里海、黑海以入欧洲,则为野蛮民族侵略之路。自西伯利亚人欧俄,则寂寞荒凉,经由之者更鲜,而其影响亦愈微矣。乃至近世而形势一变。此宋仁、英、神三代间(1l世纪后半期),塞尔柱突厥兴,欧亚两洲间之航路,为其所中断(自欧入亚之道路,本有三条:(一)自叙利亚经阿付腊底斯河。(二)自黑海至亚美尼亚上陆,出底格利斯河,皆入波斯湾。(三)自亚力山大里亚溯尼罗河,绝沙漠出红海。(一)(二)皆为突厥所断。(三)则绝漠不便,故须别觅新航路)。于是欧人不得不别觅新航路以通东方。适会是时,罗盘针输入西方,欧人遂能为远洋之航行(此事亦在十字军时。十字军起于公元1097至1270年,当北宋哲宗绍圣四年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也。前此西人实亦仅能为缘岸之航行,地中海航业特盛,北海、大西洋能涉之者颇鲜),而海道之形势一变。俄人渐次兴起,转能侵略亚洲,而自古无足轻重之西伯利亚,遂成为亚洲东北的一大威胁,从此陆路之形势亦一变。
欧人自海道东来,初占势力者为西、葡。葡人以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越好望角,孝宗弘治二年(1489)至印度,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至广东,穆宗隆庆元年(1567)得澳门为根据地。是为欧人来中国通商,得有陆上根据地之始。西人以弘治六年(1493)至美洲。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而麦哲伦始作环球航行。西人之至中国者,为葡人所阻碍。其所经营之马尼剌,则颇为繁华。中国人之前往者颇多,盖西人之经营南洋也,以政治之力,中国人则以民间之力。南洋在政治上为西人所占,虽在是时,而中国人向南洋之拓殖,亦即在是时也,西、葡之势力,其后渐为英、荷所夺,然英人之至中国者,仍为葡人所阻碍,惟在印度,则逐渐得势。鸦片之输入,遂代天方(泛指阿拉伯)而转盛,伏下中英冲突之机。荷人以初据台湾,后为郑成功所夺,清人尝约其夹攻郑氏,许其每八年一至广东,然其贸易,亦无甚足观。惟在南洋,亦次第得势,而爪哇一岛,尤为繁盛扼要而已。
欧人之自海路来此,其与中国之旧关系,为通商、传教两问题。以通商问题言,则(一)历代对外收税之官吏,夙极黑暗(设市舶司时较清明,及归地方管理时,黑暗乃甚,此亦见中央集权之效),而商人之欺诈剥削亦甚,此时犹一仍其旧。(二)近代西人东来,又多冒险之野心家及水手,行为皆极恶劣,足以引起华人之畏恶。(三)中国人虽发明,而近代之枪炮,则西人实创为之,其制较中国为精,其船舶亦较中国高大而坚固(以欧人是时航行远洋,而中国止为缘岸之航行故也),更是遭中国人之疑忌。(四)于是在政治上在民情上与贸易无关系之人,皆不欲与欧人贸易,至少欲加以限制,而与贸易有关系之官吏商人及其他人等,则因顾其私利而不肯,然又畏政治上及舆论上之监督,不得不设为相当的限制。于是(1)贸易为公行所专。(2)而官吏即委以监督保护外人之责,使不与人民发生冲突。以是时之官吏,固不通外情,不能自负此责也。于是(A)商人得有剥削外人之机会。(B)而管理外人之苛例繁兴,西人不知中国情形,乃欲诉诸中央,殊不知是时之中央,其欲限制外人,乃较地方官吏更甚。此所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英人舍粤趋浙,而浙海关旋遭封闭。其后,五十七年(1792)及嘉庆十五年(1810)两次遣使赴京,要求改良通商章程,而卒无效也。至于传教问题,其足引起中国人之畏恶,殆较通商为尤甚。以通商仅在一隅,传教则遍及全国也。近世教之东来,乃由其所谓耶稣会者为先锋,此会颇能提高教之教育程度,故科学亦随之输入。惟(一)本有排外之性质。(二)中国人对之迷信不深,亦向不重视,对于西人传教之热心,及其教会之出巨款补助,不能了解,遂生疑忌。其科学之输入,虽为一部分人所欢迎,而大多数人,则因此而疑忌更甚(读杨光先《不得已书》可见。此书见解,在今日读之,似觉其僻,然在当日,实大多数人之见解,此书特其代表耳。清圣祖颇为科学,任用西教士极多,然亦言西洋各国,中国千百年后,必受其害,实亦是此等见解也)。故教禁屡施屡解,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卒仍遭受禁止(近代教之人中国,始于利玛窦至澳门,时在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年。二十八年即1600年,利玛窦入朝,神宗许其建立教堂。利玛窦死而教禁起,后因与满洲战争,召其人制造大炮而解。时中国历法舛误,徐光启荐汤若望修历,历成,未及颁行而明亡。清人人关,汤若望上书自陈,清人即用其历,名时宪历。康熙初,为杨光先所攻,得罪,郁郁而死。光先代为钦天监监正,后以推步舛误见黜,仍用南怀仁。康熙一朝,任用教士极多,然至末年,卒仍布教禁,其人除在京当差者外,皆勒归澳门。各地天主堂,悉改为公廨。自此至《北京条约》立时,教禁迄未尝弛,然其秘密传教如故。则以西人传教,多有款项周恤,而中国行政无力故也)。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自学成才。自1905年始,先后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科等校(文史大家钱穆、赵元任等都是他的学生),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后,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省政协委员。

吕思勉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一生著述800多万字,其著作有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四册,后又著成《吕著中国通史》两册。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还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作品。

吕思勉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方面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对其颇为推重,曾说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他不仅是一位史学专家,而且对经学、文字学、文学都有深刻研究。他治学严谨,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深为时人所称道。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