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小译林中小学阅读丛书小译林中小学阅读丛书:文心

小译林中小学阅读丛书小译林中小学阅读丛书:文心

1星价 ¥16.6 (5.2折)
2星价¥16.6 定价¥3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7851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44785181 ; 978-7-5447-8518-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中小学生,名著爱好者“小译林中小学阅读丛书”专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核心选目,名家、名作、名译,引领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文心》是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联手献给中学生的“32堂国文课”。这本“读写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传递知识,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不仅是一本中学生的书,也是一本中学教师的书。本书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2020版)。

内容简介

《文心》是我国教育大家夏丏尊、叶圣陶亲自执笔,集毕生心血,送给子女的成长礼物,也是常读常新的经典语文读本。本书由32个小故事组成,可以说是“中学生的32堂国文课”,生动有趣地传授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文学史等多种语文知识。《文心》一经问世便大获好评,虽然出版至今已有八十余年,对当今的语文教学和学习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目录

序言 朱自清................................... 1
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1
二 方块字...................................... 8
三 题目与内容...........................................................................13
四 一封信..................................................................................20
五 小小的书柜...........................................................................26
六 知与情意...............................................................................32
七 日记......................................................................................38
八 诗..........................................................................................44
九 《文章病院》...........................................................................50
十 印象......................................................................................59
十一 词的认识...........................................................................65
十二 戏剧..................................................................................73
十三 触发..................................................................................79
十四 书声..................................................................................85
十五 读古书的小风波................................................................95
十六 现代的习字.....................................................................104
十七 语汇与语感.....................................................................111
十八 左右逢源.........................................................................118
十九  “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124
二十 小说与叙事文..................................................................132
二十一 语调.............................................................................138
二十二 两首《菩萨蛮》.............................................................146
二十三 新体诗.........................................................................153
二十四 推敲.............................................................................164
二十五 读书笔记.....................................................................171
二十六 修辞一席话..................................................................179
二十七 文章的组织..................................................................186
二十八 关于文学史..................................................................194
二十九 习作创作与应用...........................................................200
三十 鉴赏座谈会.....................................................................208
三十一 风格的研究..................................................................216
三十二 *后一课.....................................................................226
后记 叶至善.............................................................................232

展开全部

节选

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正午十二时的下课钟才打过,H市**中学门口蜂也似的拥出许多回家吃午饭的学生。女生的华丽的纸伞,男生的雪白的制服,使初秋正午的阳光闪耀得愈见明亮。本来行人不多的街道,突然就热闹起来。 “从今日起,我们是初中一年生了。上午三堂功课,英文仍是从头学起,算学还是加减乘除四则,都没有什么。只有国文和我们在高小时大不同了,你觉得怎样?”周乐华由大街转入小巷,对同走的张大文说。 “我也觉得国文有些繁难。这恐怕不但我们如此,方才王先生发文选时,全级的人看了似乎都皱着眉头呢。” “这难怪他们。我和你在高小时对于国文一科总算是用功的,先生称赞我们俩在全级中理解力*好,尚且觉得够不上程度。” “今天发出来的两篇文选,说叫我们预先自习。我方才约略看了几处,不懂的地方正多哩。你或许能比我多懂些吧。” “哪里哪里。反正今天是星期一,王先生方才叫我们在星期三以前把那篇白话体的《秋夜》先预备好,还有一天半工夫呢。我回去慢慢地预备,真有不懂的地方,只好去问父亲了。” “你有父亲可问,真是幸福。我……”失了父亲的大文不禁把话咽住了。 “我的父亲与你的父亲有什么两样?你不是可以常到我家里去,请我父亲指导的吗?今晚就去吧,我们一同先来预备**篇,好不好?——呀,已到了你家门口了。我吃了饭就来找你一同上课去。下午**堂是图画课吗?”乐华安慰了大文,急步走向自己家里去。 周乐华与张大文是姨表兄弟,两人都是十四岁。周乐华家居离H市五十里的S镇,父亲周枚叔曾是个中学教师,在好几个中学校里担任过国文课,新近因为厌弃教师生涯,就在H市某银行里担任文牍的职务。 暑假时乐华在S镇高小毕业了,枚叔因为乡间没有中学,自己又在银行里服务,不能兼顾S镇的家,就将全家移居H市,令乐华投考**中学初中部。张大文原是H市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因大文身体瘦弱,初小毕业后,即依从医生的劝告和亲戚间的商议,令其转入乡间的S镇小学校去住读,只在年假、暑假回到H市来。乡居两年,大文在高小毕业了,身体也大好了,便留在H市与乐华同入**中学。两人既是亲戚,两年以来又是同级同学,情谊真同亲兄弟一样。 下午课毕后,乐华与大文去做课外运动。阔大的运动场,各种各样的运动器具,比较乡间高小的几有天渊之差。两人汗淋淋地携了书包走出校门,已是将晚的时候了。 乐华走到家里,见父亲早已从银行里回来了。檐下摆好了吃饭桌凳。母亲正在厨下,将要搬出碗盏来。 “今天上了几堂课?程度够得上吗?好好地用功啊!”吃饭时枚叔很关心地问乐华。 “别的还好,只是国文有些难。” “大概是文言文吧,你们在小学里是只读白话文的。” “不但文言文难懂,白话文也和从前的不一样。今天先生发了两篇文选,一篇白话的,一篇文言的。白话的一篇是鲁迅的《秋夜》,文言的那篇叫作《登泰山记》,是姚……作的。” “姚鼐的吧。这个‘鼐’字你不认识吧?姚鼐,安徽人,是清代有名的文章家。” “先生交代在星期三以前要把这两篇文章预备好呢。” “吃了饭好好去预备吧。不懂的地方可问爸爸,现在不比从前了。从前爸爸不和你在一起,自修时没有人可问。”乐华的母亲从旁加进来说。 “我也许无法指导呢。”枚叔苦笑。 “为什么?你不是做过多年的国文教师吗?”乐华的母亲这样问,乐华也睁大了眼睛惊讶地对着父亲。 “唯其做过多年的国文教师,所以这样说。一个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课程中*成问题的是国文。这理由说来很长,且待有机会时再说吧。”枚叔一壁说,一壁用牙签剔牙。 乐华愈加疑惑。恰好大文如约来了。天色已昏暗,乐华在自己的小书房里捻亮了电灯,叫大文进去一同预习。枚叔独自在庭间闲步,若有所想。 两人先取出《秋夜》来看,一行一行地默读下去,遇到不曾见过的字,用铅笔记出,就《学生字典》逐一查检,生字查明了,再全体通读,仍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你懂得吗?为什么要这样说?”大文问乐华说。 “不懂,不懂。下面还有呢,‘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天空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不懂,不懂。字是个个认识的,联结起来竟会看不明白,怎样好啊?”乐华皱起眉头,埋头再细细 默读。 这当儿枚叔踱进小书房来。 “你们看不懂《秋夜》吧?” “难懂,简直不懂。”乐华、大文差不多齐声说,同时现出请求讲解的眼色。 “不懂是应该的。”枚叔笑着说。 “为什么学校要叫我们读不懂的文章呢?我们在高小读国语读本,都是能懂的。”大文说。 “让我来告诉你们,”枚叔坐下在椅子上说,“你们在小学里所读的国语课本,是按照了你们的程度,专为你们编的。现在中学里,先生所教的是选文,所选的是世间比较有名的文章。或是现在的人作的,如鲁迅的《秋夜》;或是古时的人作的,如姚鼐的《登泰山记》。这些文章本来不为你们写作的,是他们写述自己的经验的东西。你们年纪这样小,经验又少,当然看了难懂了。” “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替我们中学生编国文课本呢?”乐华不平地说。 “照理原应该有人来按了年龄程度替你们特地编的,可是这事情并不容易。我从前在中学校教国文时,也曾想约了朋友另编一部中学国文课本。后来终于因为生活不安定,没有成功。你们也许不知道,现在中学以上的教师,位置是很不安定的,这学期这里,下学期那里,要想在一处安心教书,颇不容易。你们的国文教师是王仰之先生吧?他是我的老朋友,是一位很好的教师。他这学期教你们,也许下学期就不教你们了。中学校国文科至今还没有适当的课本,教师生活的不安定也是一个大原因。”枚叔说到这里,似乎感慨无限,聪明的乐华和大文从枚叔的言语中就窥见了他抛弃教师生活的原因。 “你们在中学里就学,全要靠自己用功的了。因为教师流转不定,无论哪一科,教师是不能负责到底的。”枚叔继续说。 “叫我们对于国文科怎样用功啊!既难懂,又没趣味。”大文说。 “慢慢地来。你们是小孩,是现代人,所读的却是写记着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的文章。照理,大人的经验要大人才会真切地理解,古人的经验要古人才会真切地明白。你们非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 “叫我们忽然变成大人、变成古人吗?哈哈!”乐华与大文不觉笑起来了。 “现在的情形,老实说是这样。你们还算好呢,从前跟你们差不多年纪的人,还在私塾里一味读‘四书五经’,不但硬要他们做大人古人,还要强迫他们做圣人贤人呢,哈哈!” “哈哈!”乐华、大文跟着又笑了。 “你们笑什么?”乐华的母亲听见笑声,到房门口来窥看。“外面很凉呢,大家快到外面来,不要挤在一间小房间里。” 于是大家出去,一齐坐在庭心。这时月亮尚未出来,星儿在空中闪烁着。枚叔仰视天空,对乐华、大文说:“你们不是正在读鲁迅的《秋夜》吗?现在正是秋夜呢。你看,星儿不是在??眼吗?天不是很蓝吗?现在尚是初秋,一到晚秋,天气愈清,天空看去还要高,有时竟会高得奇怪,还要蓝,有时真是非常之蓝。” 乐华、大文点头,如有所悟。 “鲁迅所写的是晚秋的夜,所以文中表现出萧瑟的寒意、凋落的枣树、枯萎了的花草、避冷就火的小虫,都是那时候实在的景物。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晚秋夜间的经验,你们是有了的,可是因为平常不大留意,在心里印得不深。至于对于景物的感想,那是各人各异的。小孩子所感到的当然不及大人的复杂;即便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到的当然不及诗人、文人的深刻。你们方才说看不懂鲁迅的《秋夜》,就是经验未到鲁迅的程度的缘故。” “爸爸,我好像比刚才懂了许多了呢。——大文,我们再去预习吧,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乐华拉了大文,再到小书房里去。 两人热心地再看《秋夜》,一节一节地读去,觉得比先前已懂得不少,从前经历过的晚秋夜间的景物也一一浮现在眼前,文中有许多话,差不多就是自己所想说而说不出的。两人都暗暗地感到一种愉快。 “已经看懂了没有?”枚叔又踱进书房来。 “大概懂得了。——啊,大文?”乐华一壁回答,一壁征求大文的同意。 “这一节恐怕你们还未必懂吧。”枚叔指着《秋夜》中的一节读道:“‘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这一节恐怕看不懂吧。” “真的,不懂得。为什么要笑?为什么自己笑了会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四周的空气也会应和着笑?”乐华问。大文也抬起头来注视枚叔。 “我方才曾把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譬如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星在??冷眼,这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星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容易明白。内部的经验却各人不同,如果和外面的经验合在一处,会比较容易懂得。像这节,全然是写作者那时个人的心境,是纯粹的内部的经验。我们除了说作者自己觉得如此以外,更别无什么可解释的了。” “那么,爸爸也不懂?”乐华惊问。 “也许比你们多懂得一些。真能够懂的怕只有作者鲁迅自己了。但是鲁迅虽能真懂,却也无法解释给你们听哩!” 才在预习中感到兴趣的乐华与大文,听了枚叔的这番话,好像头上浇了冷水,都现出没趣味的神情。 “这是无可如何的事。诗词之中,这种情形更多,你们将来读诗词会时时碰到这种境界呢。你们尚是孩子,今后所读的文字却都是现成的东西,不是现代的大人作的,就是古代的大人作的。他们不但是大人而且都是文人,他们只写自己的内外经验,并不预先想给你们读的。你们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从文字里去收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你们不久就要成大人了,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枚叔说了就拔步走出去了。 大文在乐华的小书房中又坐了一会才回去。乐华送他出门时,笑着说:“我们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作者简介

夏丏尊(1886—1946) 中国近代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曾任开明书店总编辑,创办《中学生》杂志。他翻译的《爱的教育》风行多年,被收入语文教材。 叶圣陶(1894—1988) 中国近代教育家、作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稻草人》《倪焕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