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02191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0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70219193 ; 978-7-5702-1919-3
本书特色
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一线名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匹配全学段,打通课内外,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于国粹京剧的一部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新教授介绍中国京剧艺术知识的普及读物。本书共分7章,从孩子们熟悉的日常讲起,将晦涩难懂的京剧变成了与孩子衣食住行相关的活动,让孩子真正亲近京剧的文化内涵。全书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是关于国粹京剧的一本百科全书。
目录
一、中国戏曲与中国京剧 / 001
二、京剧的行当 / 022
三、京剧的服饰 / 040
四、京剧的音乐 / 067
五、京剧的化妆及脸谱 / 082
六、京剧的艺术特点 / 100
七、京剧的流派 / 122
八、京剧的传承及演出 / 147
后记 / 168
节选
二、京剧的行当 行当就是戏曲中的人物,是中国戏曲特有的一种表演体制,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类型、性格、气质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划分的。不同阶层的人物在言谈、举止、仪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和习惯。此外,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也就形成了风度和气质上的差异,戏曲的行当就是根据这些生活素材进行概括提高的。 戏曲中人物性格的急、稳、庄、谐以及形象的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作者和扮演者的主观审美倾向。如曹操这个人物,在京剧舞台上由净行来扮演,勾白脸,白脸是京剧中反面人物使用的脸谱,白色隐含着奸诈、多疑的性格因素。其实,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使所统治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他还精通兵法,善于赋诗。但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基本定型,观众认定曹操是个坏人。所以,当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历史名剧《蔡文姬》中,把曹操写成正面人物,一部分观众反而很难接受。由此可见,戏曲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这种划分方法不太科学,但在民间十分流行,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沿用,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朴素的认知方式。 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和苍鹘,就是两个行当的雏形。到宋杂剧时的副净、副末、引戏、末泥、装孤五种角色,已是类型较为鲜明的五个行当。元杂剧中成系统的行当有三类,即旦行、末行、净行,正旦和正末作为剧本的主要人物。南戏发展时期,改变了“一人主唱”的局面,各个行当都有机会当主要人物,丑行角色改变了陪衬地位,发展成为一个大的行当。徽戏有九个行当:末、生、小生、外、旦、贴、夫、净、丑;汉戏在徽戏的基础上增加了杂行,成为十个行当;京剧初期参照了徽、汉两戏的旧制,形成了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个行当,后来末、外归入了生行,副分别归入净行和丑行,形成了七行,就是通常所说的七行七科。行当经历了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演变,*后又从七行简略到五行,即生、旦、净、末、丑,后来,末行归入生行,*终形成了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若干分支,分支以下又有细目,各有其固定的程式和表演特色。 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旦为女性人物,其余三行都是男性人物,是以性别作为划分基准的。而男性人物则是以性格为主要基准,再划分为生、净、丑。 (一)生行 中国京剧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是京剧人物中除净、丑以外的男性人物。*早出现于宋元南戏,与元杂剧中的正末相近。京剧中的生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四个分支。 老生 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忠厚、正直、庄重的正面人物。舞台上的老生都挂胡须,因此,老生又称“须生”,俗称“胡子生”。胡子,京剧术语称为“髯口”。 老生的髯口大致分为三种颜色,即黑色、灰白色、白色,供不同年龄的人物使用。衣服的颜色较为庄重,以深色为主。注重唱功,用真嗓演唱,说韵白。动作造型端庄、严肃。35岁以上这个年龄段,在旦行中分为老旦和正旦,而在生行中则统统归为老生,这样,旦行中的老旦与生行中挂白髯口、灰白髯口的人物,大致是一个年龄段,正旦与挂黑髯口的人物,在一个年龄段。 老生中挂白髯口的人物有《铡美案》中的王延龄、《白帝城》中的刘备、《甘露寺》中的乔玄、《赵氏孤儿》中的程婴等。南戏和元杂剧中有“外”这个行当,泛指生或末的副角,是生外之生、末外之末的意思。发展到昆山腔时,成为扮演老年人的独立行当,因常挂白髯,又称“老外”,与本类人物相似。 挂灰白髯口的有《凤还巢》中的程浦、《苏武牧羊》中的苏武、《龙凤呈祥》前半部的刘备等。 挂黑髯口的有《坐宫》中的杨延辉、《甘露寺》中的刘备、《上天台》中的刘秀、《二堂舍子》中的刘彦昌等。 京剧中的老生又有唱功老生和做功老生之分。唱功老生以唱为主,动作要求稳重、安详,又叫安工老生,多扮演帝王、官员、书生一类人物,如《捉放曹》中的陈宫、《上天台》中的刘秀、《法门寺》中的赵廉等。做功老生既要注重唱念,又要注重做工,唱念做并重。如《四进士》中的宋士杰、《徐策跑城》中的徐策。 老生中还有“红生”一个分支,主要因扮演关羽而得名。文学作品中描写关羽是赤面黑髯,所以在京剧舞台上勾全红脸,因其红脸而得名。红生的表演要求凝重、简练,以表现关羽的威严和气韵。如《汉津口》《灞桥挑袍》等。 末,原是京剧的一个行当,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后并入生行。但这类角色并没有消失,京剧团体中常说的“二路老生”,指的就是原来的末行。如《文昭关》中伍员是主要人物,东皋公、皇甫讷就是二路老生(末)。 小生 一般扮演青年男性,不挂髯口。衣服的颜色比较鲜艳,一般说韵白。说话、演唱采用真假嗓相结合的方式。这是因为生活当中,青少年男性因生理的变化,都要经过一个变声期,变声之前,嗓音较细,跟女孩差不多,变声之后,嗓音变粗,男女就有了很大的差别。这一自然的生理状态,经过艺术加工,就形成了目前京剧小生这个行当的特殊的发声方法。真、假嗓结合的发音方法比较难,特别是不容易掌握得适度,表演要求风流、潇洒。 小生的名称初现于昆山腔,后被各地方戏曲所接受、改造,既有共性,又各有特色。京剧小生所表现的人物,从年龄上讲,与旦行中的花旦(小旦)在同一个年龄段,所以,小生经常与花旦配戏。 小生又分为武小生和文小生。武小生一般扮演武功极好的青少年英雄,如《八大锤》中的陆文龙、《岳家庄》中的岳云等。文小生又有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纱帽生之分。 扇子生:因经常手持一把折扇而得名。扮演儒雅、潇洒的青年书生。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拾玉镯》中的付朋。 翎子生:因在帽盔上插两根雉尾而得名。翎子生扮演年轻漂亮、英姿勃发的将领,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小宴》中的吕布等。 穷生:扮演穷苦潦倒的书生。京剧中的穷生一般要穿富贵衣,即在一件黑色衣服上打若干彩色的补丁,以示贫穷,所以叫穷生。富贵衣还有一个特别用处,即隐喻将来必定发达变心,或嫌贫爱富,或忘恩负义,总之,凡穿富贵衣者,将来会变坏。所以,并非所有的穷人都穿富贵衣,而是先穷后富,而且会变坏的人才穿。如《豆汁记》中的莫稽(此种寓意不包含女性)。 纱帽生:一般扮演春风得意的年轻官员,因戴乌纱帽而得名,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 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以年轻人为主,所以多数武生不挂髯口,如《回荆州》中的赵云。武生演唱使用真嗓,说韵白、念白讲究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如果挂髯口就是武老生,如《秦琼观阵》中的秦琼。 京剧里表现武将、武士的服饰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靠。相当于古代的铠甲,穿靠的武生叫“靠把武生”。把,即“刀枪把子”。靠把武生的表演讲究身段工架之美,以突出大将的风度和气概。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挑滑车》中的高宠、《战马超》中的马超等。 另一类武生是穿短衣短裤、薄底靴,一副紧身打扮,便于短打,所以又叫“短打武生”。短打武生的表演讲究翻扑跌打,以突出人物的矫健、勇猛。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等。神话剧里的孙悟空,以灵敏的跳跃和抓耳挠腮的动作,表现猴类顽皮、可爱的特性,也多由短打武生扮演。 娃娃生 扮演儿童角色,头戴孩儿发,用真嗓说、唱,如《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铡美案》中秦香莲的两个孩子。京剧剧目中,没有以娃娃生为主要角色的,由于是儿童角色,台词和表演都很简单,所以,娃娃生没有专职演员,都是由其他行当的演员兼演。 (二)旦行 中国京剧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唯一表示女性人物的行当。旦初见于宋代歌舞,写作“妲”,宋杂剧称“装旦”或“引戏”。宋元南戏时,泛指女主角。元杂剧中,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主唱者称之为正旦。到昆山腔时,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支系。其后,梆子、皮黄等地方戏曲又有所发展,按照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表演特点,繁衍出众多的分支。京剧中的旦行分为老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彩旦六大类。 老旦 一般扮演老年女性,头发花白或全白,演唱使用真嗓,重唱功,服装的颜色比较深沉、单一,显得庄重,说话多用韵白。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李逵探母》中的李母、《甘露寺》中的吴国太等。近代老旦行当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做工,甚至出现了老旦穿靠的人物,如《对花枪》中的姜桂芝。 正旦 初为元杂剧中的行当的称谓,泛指旦行中的正角,与正末并重,没有特定的年龄和性格规范。京剧中的正旦,已概括、发展成为一个有特定性格、特定表演规范的独立行当。主要扮演性格温和、举止端庄的中年女性,以正剧和悲剧人物为主。因饰演悲剧人物和穷人时,常穿黑色的衣服,黑色在古代称为青色,所以又叫“青衣”。正旦的动作造型要求庄重、大方,演唱使用假嗓,说韵白,唱、念、做并重,尤为重视唱功。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断桥》中的白素贞、《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二堂舍子》中的王桂英等。 花旦 一般扮演性格活泼或泼辣的青年、中年女性,与正旦的性格特征形成对比。元杂剧中已有花旦这一名称,多扮演妓女类型的角色。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扮演范围不断扩大,到明代,已成为各个剧种共有的、有特定性格、特定表演规范的独立行当。京剧中的花旦常饰演小家碧玉、丫环等小人物,因此又叫小旦。花旦的服装色彩艳丽、花型活泼,常穿短衣、裙子或裤子。花旦的动作造型要求娇憨活泼,重做工,尤为追求人物的神采。演唱使用假嗓,唱腔要求流畅灵巧,讲话以京白为主。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卖水》中的梅香、《红娘》中的红娘等。 旧时的花旦演出时需要踩跷,近代已经废除。跷,是花旦行当使用的特殊道具,分硬跷和软跷两种。硬跷用木头做成,软跷用多层布衲成。跷实际上就是一双鞋子,仿照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后形成的尖形脚的样子做成,套在演员的双脚上。演出时,演员的真脚被彩裤遮住,露出小而尖的跷,以假乱真。戏曲舞台上出现跷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古代戏班多为男性演员,用跷对男性的大脚进行掩饰,以便与人物的服装、表演相统一;二是由于跷的前部是尖的,不容易保持平衡,穿跷后演员要不停地走动,有助于显示花旦活泼的性格,同时,显得婀娜多姿。现在京剧舞台上已废除。 闺门旦 元杂剧中有很多表现青春少女向往、追求爱情的剧目,剧中的少女就是闺门旦的雏形。到昆山腔时,已成为独立的行当,叫小旦。早期京剧的闺门旦主要扮演小家碧玉,后来范围有所扩大。闺门旦与花旦近似,演唱用假嗓,不同的是,花旦多说京白,闺门旦多说韵白。如《凤还巢》中的程雪娥、《红娘》中的莺莺小姐、《望江亭》中的谭记儿等。 武旦 顾名思义,是以武打为主的旦角,一般扮演年轻的、擅长武打的女侠或女英雄。又可分为武旦和刀马旦两类。刀马旦重身段工架,动作要求柔中寓刚,以神情体现人物的气质,如《扈家庄》中的扈三娘、《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武旦重翻扑跌打,以体现人物的矫健骁勇。如《十字坡》中的孙二娘、《断桥》中的小青等。旧时武旦要踩跷,而刀马旦则不用。武旦和刀马旦都用假嗓演唱,多说韵白。 彩旦 又称丑旦、丑婆子。扮演幽默、滑稽或凶狠的女性人物。其实就是女丑,所以常常由丑行的演员来演。彩旦的化妆和表演都极为夸张,常浓妆艳抹,往往一上场,就能引人发笑。演唱用真嗓,说京白。如《铁弓缘》中的茶婆,《拾玉镯》中的刘媒婆,《凤还巢》中的程雪雁等。
作者简介
高新,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自1987年起在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基础汉语教学、中国京剧史及表演理论。
-
三国演义-(全二册)
¥9.9¥30.0 -
谈文学
¥6.2¥20.0 -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6.7¥15.0 -
想念地坛
¥10.4¥36.0 -
趣谈楹联-典藏版
¥5.1¥19.8 -
小王子
¥8.9¥29.8 -
中学文言文解惑
¥7.0¥22.5 -
朝花夕拾
¥4.3¥16.8 -
毛姆短篇小说集
¥14.1¥38.0 -
道德经
¥17.2¥48.0 -
艺术卷[先秦-唐]-图解中国文化
¥3.2¥19.8 -
飘
¥17.2¥35.0 -
妙品汉字-典藏版
¥4.5¥18.0 -
老人与海
¥6.9¥28.0 -
吃透古诗文:夏昆带你学语文(初中卷)
¥15.2¥38.0 -
聊斋志异-(无障碍阅读本)
¥7.0¥26.0 -
写作课
¥18.4¥46.0 -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25.6¥32.0 -
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
¥7.6¥38.0 -
艺术卷-[五代-现代]-图解中国文化
¥5.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