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公版2022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10天冲刺申论应用文题

包邮中公版2022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10天冲刺申论应用文题

¥14.9 (3.0折) ?
00:00:00
1星价 ¥25.0
2星价¥25.0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5371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11537188 ; 978-7-5115-3718-8

本书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中公版·2022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10天冲刺申论应用文题》近年来,国考、省考公务员陆续进行命题改革,在部分省考申论乡镇试卷和国考申论试卷的*后一题,出现了以应用文题取代文章论述题的情况,应用文题的考查频率加大。 鉴于应用文题文种多、考查形式多样,为帮助考生梳理备考思路,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中公教育研发团队结合多年教研成果,推出这本《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10天冲刺申论应用文题》,将应用文题的复习内容科学划分为10天,并对应用文进行题型分类,详解不同题型的实用作答技巧,帮助考生举一反三,灵活应对不同应用文题型。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基础篇—技巧篇—实战篇”三部分内容,以真题为依据,以实用为原则,为考生梳理学习思路,实现轻松备考。具体来看,本书有以下特点: 1.分类科学,汇集常考文种。本书根据公务员考试大纲及历年申论应用文题考查特点,对常考应用文题进行科学分类,汇集16种常考文书,并总结了700字以上的“大公文”和提纲这两类特殊考查形式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帮助考生全面复习备考。 2.实用性强,技巧融会贯通。本书以更为务实的观点、更为翔实的作答方法,为考生呈现直观明了的作答技巧。同时,在讲解技巧后提供范文,从格式、逻辑、写作亮点三方面进行赏析,帮助考生借鉴范文,将技巧真正掌握,化为己用。 3.活学活用,考前实战特训。本书在实战篇设置真题特训和模拟特训,精选常考文书供考生自查自纠、集中训练,检验学习效果,帮助考生得到全面提升。 4.扫码听课,同步视频辅导。本书在真题精解部分均配有试题的高清微视频,考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视频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掌握作答技巧和相关知识。

目录

**部分基础篇掌握能力,透析题型第1天能力解析
一、大纲能力概述
二、应用文题与大纲能力的关系
第2天应用文基础知识
一、法定公文基础知识
二、事务文书基础知识
第3天考情综述
一、考情分析
二、题型特征
三、作答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技巧篇解析方法,熟练应用第4天宣传演讲类应用文
一、讲话稿(发言稿)
二、宣传稿
三、倡议书
四、公开信
五、新闻稿(报道)
六、讲解稿
第5天方案建议类应用文
一、建议书
二、方案
三、通知
四、提案
第6天总结说明类应用文
一、调研报告
二、简报
三、导言
四、编者按
第7天观点主张类应用文
一、短评
二、回帖
第8天应用文特殊考查形式
一、大公文
二、提纲
第三部分实战篇考前特训,快速提升第9天真题特训
真题1——宣传稿
真题2——建议提纲
真题3——简报
真题4——评论
真题5——发言稿
第10天模拟特训
模拟1——公开信
模拟2——报道
模拟3——方案
模拟4——调查报告
展开全部

节选

    10天冲刺申论应用文题**部分基础篇——掌握能力,透析题型第1天能力解析 要点归纳 1.应用文题*注重测查贯彻执行能力、应用写作能力。 2.作答应用文题需具备的基础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 3.特定文书测查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群众工作能力。 4.作答应用文题需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掌握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大纲能力的考查要点,理解申论大纲能力与作答应用文题的关系。 为什么在讲应用文题前要解析能力?其实,大纲中的能力要求与考题息息相关,申论试卷对考生能力的测查,*终均会反映在具体题目中。 一、大纲能力概述(一)大纲能力摘要大纲作为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的导向,是考生复习备考的权威依据。大纲能力,即申论大纲中明确提出的测查报考者的能力要求。 近年来,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愈加成熟、科学,大纲内容也趋于稳定。国家及各地区公务员考试大纲的申论部分在能力要求上有所取舍,表述上也略有不同,但总体来看,主要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测查。 2021年国家及部分地区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能力要求(精选) 地区能力要求国家省级: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级: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北京区级以上(含区级):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材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材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材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把握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乡镇(街道):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材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材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江苏A类、B类: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资料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C类: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给定资料中所涉及的理论、政策、观点及事实本质等有明确的认识,并进行准确分析和解读。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站稳政治立场,准确理解上级要求和工作目标,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落实措施,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群众工作能力——要求能够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了解群众真实诉求,以有效手段组织动员群众,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化解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写作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工作任务,恰当组织语言,准确、得体、有条理地进行书面表达。(二)大纲能力解读 1.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申论考查的基本能力,是广大考生做好申论考题的一项基本功。对于该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①全面把握内容,准确理解含义。全面,说明给定资料中的任何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阅读时要字斟句酌,逐段分析。准确,即对材料的理解应完全符合材料的本意。故要把握材料主要讲了什么,准确归纳材料主旨和各则材料的含义。 ②把握关系。一则材料常会包含多个段落,不同段落之间往往存在总分、并列、因果、转折等各类关系。分析段落关系可以辅助考生将材料分层。考生要梳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概括段意,分类整合段落信息。 ③准确提炼观点,揭示本质问题。给定资料中涉及一些事实,考生要提炼其中的问题、原因、对策、影响等信息,对事实作出合理的判断或评价,明确列举这些事实的目的,得出事实想要表达的观点,在理解和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要揭示的本质问题。 由此可见,阅读理解是对给定资料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的全方位、深层次理解。阅读是方法和途径,理解则是目的和归宿。 2.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体现考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能力,对于该能力,需要把握以下两个要求。 ①多角度思考。多角度,是与单一角度相对应的,它要求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必须运用多视角,既要看到问题的内部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要看到引起问题的外部各要素。这里的“多角度”,体现的是一个“全”字:从内容上说,要包括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全面分析;从性质上说,要看到事件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②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等同于判断;评价,是通过详细、仔细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这两点对得出结论、作答试题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是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结果。 3.提出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考生从复杂材料中抽丝剥茧发现问题,继而提出解决方法。对于该能力,需把握以下三个要求。 ①理解、分析问题。考生在作答时要通读给定资料,发现和梳理具体、细微的问题,把握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分析问题的性质,认识到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影响等,考量可能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增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②提出措施或办法。对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后,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并思考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终筛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③措施有效、有可操作性。在提出对策的过程中,考生还需重视措施内容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即所提对策应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实施手段和操作步骤,使提出的具体方法能够直接被付诸实践。 4.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可以分为“贯彻”和“执行”两个方面。贯彻,意为落实方针政策、精神方法;执行,意为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前者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后者要求考生提出完成工作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从贯彻什么、为何贯彻、如何贯彻三方面来理解该能力。 ①贯彻什么:明确文书类型和作答任务。题目中会给出具体的作答任务,告知考生写作背景以及要写什么类型的文种,给作答提供方向。 ②为何贯彻: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明确写作背景。有时题目会给出写作主题、写作目的等信息,为写作背景作出提示;若题目中没有这些信息,考生可以根据文书类型和材料中的背景表述来确定发文事由。 ③如何贯彻:根据文种要求和材料内容书写文书主体部分。在书写时要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作答任务。依法行政,即答案尤其是所提出的措施要合法、合规;客观实际,包括材料实际和生活实际,要求考生在作答时立足材料,根据材料中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要点,同时要站在题目所设定身份的立场上,结合生活实际,考虑书写内容和语言风格;及时有效,即成文要符合题目要求。在考试中,需重点关注“依据客观实际”这一要求。 5.群众工作能力 群众工作能力是基层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对于该能力,要重点把握以下两个要求。 ①站在群众角度,了解群众真实诉求。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要求考生以群众为本,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考生在作答时,应联系材料反映的群众意见、困难、利益相关诉求等,时刻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化解复杂矛盾。基层工作情况复杂、难度大,群众诉求多,考生必须具备应急处变的能力,把握矛盾的焦点所在,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式,灵活变通,恰当处理矛盾。 6.应用写作能力 应用写作能力考查考生根据工作任务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对于该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 ①根据工作任务。申论考试要求考生撰写的应用文都是基于处理事务、交流信息、解决问题等实际需要,为应用而写作的。考生应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能够落实到位。 ②恰当组织语言,进行书面表达。落实在考试中,考生需要将作答内容形成规范化的文字表述,这就要求考生写作时要使用书面语,机关常用语、惯用语,并根据题干给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