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管工程学

包邮石油管工程学

¥240.0 (7.5折) ?
1星价 ¥240.0
2星价¥240.0 定价¥3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3413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02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18341382 ; 978-7-5183-4138-2

内容简介

  《石油管工程学》概述了石油管在石油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了石油管的服役条件和主要失效模式、失效规律和机理;提出了“石油管工程学”的内涵和技术领域,包括石油管的力学行为、石油管的环境行为以及石油管材料的服役性能与成分/结构、合成/加工和性质的关系,石油管的失效分析、失效控制与完整性管理。该书阐述了“石油管工程”的内涵,以及“石油管工程”对保障石油管安全可靠性、杜绝恶性事故、延长服役寿命、提高石油工业整体效益的作用和意义。  《石油管工程学》可供石油勘探、开发、储运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目录

第1章 “石油管工程”概论
1.1 石油管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
1.1.1 石油管概述
1.1.2 石油管的重要地位
1.2 石油管服役条件和失效模式
1.2.1 钻柱
1.2.2 套管柱
1.2.3 油管柱
1.2.4 油气输送管线
1.3 “石油管工程学”的内涵及主要技术领域
1.3.1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面体的启示
1.3.2 “石油管工程学”的内涵
1.3.3 “石油管工程学”的主要技术领域
1.4 “石油管工程学”的平台建设
1.5 “石油管工程学”的科研成果
1.5.1 油井管科研成果
1.5.2 油气输送管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第2章 石油管及其连接
2.1 油井管及其管柱螺纹连接
2.1.1 油井管的技术规范
2.1.2 非API油井管
2.1.3 油井管技术发展趋势
2.1.4 油井管柱螺纹连接
2.2 油气输送管及管道现场焊接
2.2.1 油气输送管的类型、等级和钢级
2.2.2 管线钢及其制备
2.2.3 油气输送管的成型与焊接
2.2.4 油气输送管的技术需求和发展趋势
2.2.5 油气输送管道现场安装焊接
参考文献

第3章 油井管的力学行为
3.1 钻柱的力学行为
3.1.1 钻柱的载荷分析
3.1.2 钻柱的主要失效模式
3.2 油/套管柱力学行为
3.2.1 油/套管柱强度设计
3.2.2 油/套管几种主要失效模式
3.2.3 模拟服役条件的管柱完整性全尺寸评价
参考文献

第4章 油气输送管的力学行为
4.1 油气输送管的变形行为
4.1.1 油气输送管的变形失效
4.1.2 油气输送管的拉伸变形与拉伸应变容量
4.1.3 油气输送管的压缩变形与压缩应变容量
4.1.4 油气输送管的基于应变设计
4.1.5 油气输送管基于应变设计的材料要求
4.1.6 油气输送管基于应变设计的试验技术
4.2 油气输送管的断裂行为
4.2.1 天然气管线裂纹的长程扩展与止裂
4.2.2 高寒地区裸露钢管及管件的低温脆性断裂
4.2.3 天然气管线全尺寸爆破试验
4.3 油气输送管的疲劳
4.3.1 油气输送管疲劳失效特征
4.3.2 油气输送管的疲劳寿命预测
参考文献

第5章 石油管的环境行为
5.1 石油管的腐蚀环境
5.1.1 油套管柱的腐蚀环境
5.1.2 钻柱构件的腐蚀环境
5.1.3 地面管线的腐蚀环境
5.1.4 海洋油气管道的腐蚀环境
5.2 石油管的腐蚀类型勺失效特点
5.2.1 均匀腐蚀
5.2.2 点腐蚀
5.2.3 晶间腐蚀
5.2.4 电偶腐蚀
5.2.5 缝隙腐蚀
5.2.6 应力腐蚀开裂
5.2.7 氢损伤
5.2.8 腐蚀疲劳
5.2.9 冲刷腐蚀
5.3 石油管的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5.3.1 CO2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5.3.2 H2S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5.3.3 H2S/CO2共存环境的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5.3.4 元素硫的沉积及其腐蚀机理
5.3.5 多相流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5.3.6 土壤腐蚀行为及机理
5.3.7 微生物腐蚀行为及机理
5.4 石油管腐蚀防护技术
5.4.1 耐蚀材料
5.4.2 缓蚀剂
5.4.3 阴极保护
5.4.4 防腐材料内衬及包覆
5.5 石油管的防腐蚀检测与监测
5.5.1 石油管的防腐蚀检测
5.5.2 石油管的腐蚀监测
5.5.3 石油管的实物腐蚀评价
参考文献

第6章 石油管服役性能与成分,结构、合成/加工、性质的关系
6.1 金属材料石油管服役性能与成分、组织结构、基本力学性能(性质)的关系
6.1.1 一次加载断裂的服役性能与成分、组织、基本力学性能的关系
6.1.2 疲劳断裂的服役性能与材料成分、组织、基本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6.1.3 应力腐蚀破裂服役性能与材料成分、组织、基本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6.2 特殊服役条件下石油管构件材料的强、塑、韧匹配
6.2.1 满足“先漏后破”准则的钻杆管体对材料韧性的需求
6.2.2 高强度套管材料的强、塑、韧匹配及与钢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6.2.3 套管射孔开裂和射孔器失效与强韧性匹配
参考文献

第7章 石油管失效分析、失效控制与完整性管理
7.1 失效分析的任务、方法与展望
7.1.1 失效分析的意义与任务
7.1.2 失效分析的思路及程序
7.1.3 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工作概况
7.1.4 失效分析展望
7.2 石油管的失效控制
7.2.1 油气管道的失效控制
7.2.2 油/套管柱的失效控制
7.3 油气管道/管柱完整性管理
7.3.1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
7.3.2 油套管柱完整性管理
7.4 失效分析、失效控制与完整性管理的关系
7.4.1 失效分析与完整性管理的关系
7.4.2 失效控制与完整性管理的关系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鹤林,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7年7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1956年至196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6-1年至1964年在石油工业部钻采机械研究所工作。1964年至1988年在宝鸡石油机械厂工作。1988年至今在石油工业部石油管材研究中心(后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管材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工作。曾任宝鸡石油机械厂副总工程师、中心实验室主任,石油工业部石油管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所长、所党委书记。现为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高级顾问。  在石油工业部钻采机械研究所和宝鸡石油机械厂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石油机械用钢研究,主持研制了高强度高韧性结构钢、高强度铸钢、无镍低铬无磁钢、高强度公锥用钢、高铬耐磨铸铁等10余种新材料和几种表面强化工艺,使一批石油机械产品减轻了自重、延长了寿命、提高了服役性能。“高强度高韧性结构钢”“无镍低铬无磁钢”“轻型吊环、吊卡、吊钳”和“液压防喷器”等4项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宝石牌单臂吊环(推广应用)”“钻井泥浆泵双金属缸套”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1年,石油工业部石油专用管材料试验中心成立后,工作重点转向油井管和油气输送管的失效分析、技术监督和科学研究。在石油管应用基础研究的长期实践中,逐步梳理形成了“石油管工程学”。在油井管领域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中,“钻杆失效分析及内加厚过渡区结构对钻杆使用寿命的影响”“提高石油钻柱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综合研究”“油层套管射孔开裂及其预防措施的试验研究”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部分成果被国际著名石油管制造公司采用,5项被美国石油学会(API)采纳修改标准。在油气管道工程领域,实现了钢管钢级从X52到X80、管径从φ508mm到φ1422mm、输送压力从6.4MPa到12MPa的巨大跨越。  先后有2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10项成果获***奖励。出版专著和论文集共15本,其中《石油管工程学》《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50余篇。  2002年起受聘兼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还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兼石油管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兼失效分析分会理事长、陕西省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以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设备监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等。  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988年被选拔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重奖。199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能源大奖。201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