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50803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101150803 ; 978-7-101-15080-3
本书特色
1. 内容丰富,涉及汉代生活方方面面,尤其是民间习俗。《风俗通义》记载了包括三皇五帝的多种传说和定义、六国历史、汉代流行传闻、人物评论、礼乐祭祀、山川河流、鬼怪神妖等,自□早介绍《风俗通义》的南朝范晔就以“洽闻”即所记广博评价此书。而在这些记载中,应劭特别关注民间习俗。比如对于祭祀,《风俗通义》中既记述了如封禅、祭五岳、祭黄河、祭社神稷神这样的国家大典,留下了汉代官方祭祀的□□手资料,同时又记述了禊、祖、祭灶、祭司命等民间祭祀,而现代过小年祭灶王爷就可以上溯到汉代阴子方的后人在腊日用黄羊祭灶。
□. 辟谣存正,以儒家思想为原则辟谣言、除恶俗,端正评价标准。《风俗通义》记述广博,重视民间习俗并不是因为好奇,而是为了纠正不符合儒家正统的论调,禁止民间过分泛滥的祭祀,辟除谣言,拨乱反正。例如他用信史事实驳斥了武帝封禅时的各种神秘传闻、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成仙、 儒生王阳出身贫寒却能铸造黄金等虚妄之事,用正统儒家理论纠正了世人对于陈子威、薜恭祖、赵仲让、周㺩等一些以特立独行来沽名钓誉的人的过高评价等。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应劭在“子不语怪、力、乱、神”“淫祀无福”思想指导下反对民间对于来历不明的鬼神的祭祀,指出这是无知小人的无中生有、道听途说、迷惑百姓,揭穿了很多民间谣言,故而前人指出《风俗通义》纠正流俗极似王充《论衡》。
3. 语言精美,善于叙事描写,对后世志人志怪小说有着很大影响。《风俗通义》中记述人物逸事和叙述精怪故事的诸多篇章,描写细致,环环相扣,张力十足,后来的《世说新语》《搜神记》都受到它的影响。《搜神记》中有些篇章直接采自《风俗通义》,如“叶令祠”“鲁相右扶风臧仲英”“太尉梁国桥玄公祖为司徒长史”这三则故事几乎被《搜神记》全文照录,不仅内容没有改变,甚至连语句也不做改动,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改变了用词或人称。《风俗通义》中的《愆礼》《过誉》《十反》《穷通》等以品议人物为主旨的几卷,以省净简练的笔墨记载士人的言行,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与后世《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均已相去不远。所以《风俗通义》曾一度被列入“小说家”,龚自珍就曾评论说它是“小说之别祖”。
内容简介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所著的一部以考评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全书内容博杂,既有对礼乐祭祀等国家大典的记述,也有对民间传闻、鬼神信仰的辨正,还有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涉及汉代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了解汉代风俗的手资料。本书约请专家对这部书做全文逐段注译,使其学术性的可读性达到了优选程度的融合。
目录
风俗通义序
卷一 皇霸
三皇
五帝
三王
五伯
六国
卷二 正失
乐正后夔一足
丁氏家穿井得一人
封泰山禅梁父
叶令祠
燕太子丹
孝文帝
东方朔
淮南王安神仙
王阳能铸黄金
宋均令虎渡江
彭城相袁元服
卷三 愆礼
九江太守武陵陈子威
大将军掾燉煌宣度
山阳太守汝南薛恭祖
弘农太守河内吴匡
河南尹太山羊翩祖
太原郝子廉
南阳张伯大
公车徵士汝南袁夏甫
公车徵士豫章徐孺子
卷四 过誉
长沙太守汝南郅恽
司空颍川韩稜
太原周党
汝南陈茂
度辽将军安定皇甫规
南阳五世公
汝南戴幼起
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
卷五 十反
太尉沛国刘矩
阳翟令左冯翊田
太尉掾汝南范滂
巴郡太守太山但望
高唐令乐安周㺩
豫章太守汝南封祈、泰山太守周乘
河内太守庐江周景
河内太守司徒颍川韩演
安定太守汝南胡伊伯、建平长樊绍
宗正南阳刘祖奉为郡属曹吏
聘士彭城姜肱、京兆韦著
赵相汝南李统
司徒九江朱伥
蜀郡太守颍川刘胜
卷六 声音
商
角
宫
徵
羽
埙
笙
鼓
管
瑟
磬
钟
柷
琴
空侯
筝
筑
缶
笛
批把
竽
簧
籥
篪
箫
籁
箛
篍
卷七 穷通
孔子
孟轲
孙况
虞卿
孟尝君
韩信
韩安国
李广
太尉沛国刘矩
司徒中山祝恬
司徒颍川韩演
太傅汝南陈蕃
卷八 祀典
先农
社神
稷神
灵星
灶神
风伯
雨师
桃梗、苇茭、画虎
雄鸡
杀狗磔邑四门
腊
祖
禊
司命
卷九 怪神
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
世间多有恶梦变难必效
城阳景王祠
九江逡遒有唐、居二山
会稽俗多淫祀
鲍君神
李君神
石贤士神
世间多有亡人魄持其家语声气,所说良是
世间亡者,多有见神,语言饮食,其家信以为是,益用悲伤
世间多有狗作变怪,朴杀之,以血涂门户然众得咎殃
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
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
世间多有蛇作怪者
世间人家多有见赤白光为变怪者
卷十 山泽
五岳
四渎
林
麓
京
陵
丘
墟
阜
培
薮
泽
沆
沛
湖
陂
渠
沟
洫
节选
卷一
皇霸
【题解】
本篇讨论“三皇”“五帝”“三王”“五伯”“六国”几个名号。作者有感于当时文化学术界对这些名号“立谈者人异,缀文者家舛”,因此在本篇中正本清源,“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
考信于六艺是作者的立论准则。例如,作者在逐一讨论《春秋运斗枢》《礼号谥记》《含文嘉》《尚书大传》关于“三皇”的观点之后,认为还是《尚书大传》的说法接近“三皇”本义。文中澄清了一些错误的历史观点,针对有人以太王、王季、周文王为“三王”,作者指出,古公亶父、季历的王号是后来周武王追赠的,因此以太王、王季、周文王为“三王”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作者在讨论“五伯”时,将霸主政治上溯到夏伯昆吾氏和商伯大彭氏、豕韦氏,提出“王道废而霸业兴”的观点,这有助于后人看清春秋霸主政治的历史渊源。作者进一步指出,“五伯”中的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或者不能度德量力,或者听不进贤臣意见而导致全军覆没,或者穷兵黩武,无法与尊王攘夷的齐桓公、晋文公相提并论。文章区分了“伯”与“霸”的概念,认为“伯”的原义是古代天子手下的五国之长,而“霸”的特点是把持天子政令,这可以帮助人们将夏商霸主与春秋霸主区分开来。
不过,作者的历史观并非都是进步的。文章刻意强调“三”“五”这两个数字的神秘性,倡导终始循环论,宣扬天命神意决定人类历史命运。作者在讨论“六国”名号时,对燕国重点强调召公奭的阴德,对韩国专记韩厥积德存赵孤,对魏国和田齐都刻意突出占卜的灵验,对赵国则聚焦天帝和霍太山之神的主宰力量,凡此都体现出作者对天命神意的笃信。
盖天地剖分①,万物萌毓②。非有典艺之文③,坚基可据④,推当今以览太古⑤,自昭昭而本冥冥⑥,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⑦,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略⑧,言也实为难哉⑨ !故《易》纪三皇⑩,《书》叙唐、虞⑪,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⑫。自是以来⑬,载籍昭晳⑭。然而立谈者人异⑮, 缀文者家舛⑯,斯乃杨朱哭于歧路,墨翟悲于练素者也⑰。是以上述三皇,下记六国,备其终始曰《皇霸》⑱。
【注释】
①天地剖分:天地开辟。古人认为天地□初是混沌一片的,后来天地才区分开来。扬雄《法言·重黎》□先提出“浑天”概念,《唐开元占经》引张衡《浑仪注》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关于天地如何分开,古人有盘古开天地等各种传说。
②萌毓(yù):生长繁育。毓,繁殖。
③典艺:即经典。汉人称儒家六经为六艺。
④坚基可据:坚实的文献基础可以依赖。《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⑤推当今:由当今往上推。览:观看,考察。
⑥自昭昭而本冥冥:意同上句“推当今以览太古”。《庄子·知北游》:“夫昭昭生于冥冥。”昭昭,清楚明白,指当今。冥冥,昏暗, 指太古。
⑦审其事而建其论:审察其事而建立一套理论学说。
⑧董:董理,考察,辨正。综:综括。
⑨言:立言。
⑩《易》纪三皇:《周易·系辞下》提到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尧、舜。
⑪《书》叙唐、虞:《尚书·尧典》记载了唐尧、虞舜的事迹。
⑫“惟天为大”几句:语出《论语·泰伯》。则,取法。巍巍,高大的样子。焕,鲜明。文章,礼仪典章。
⑬自是以来:从帝尧以来。
⑭载籍昭晳:文献记载清楚明白。按,关于虞、夏、商、周事迹,《诗经》《尚书》等典籍都有记载。
⑮立谈者:立言者。人异:一人持一种说法,各不相同。
⑯缀文者:写文章的人。家舛(chuǎn):各家观点不一样。舛,违背。
⑰杨朱哭于歧路,墨翟悲于练素:《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杨朱,战国时期道家学者,主张“贵己”“重生”,其思想言论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典籍。歧路,岔路。墨翟,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思想主张,其思想言论见于《墨子》一书。练素,白绢。
⑱备其终始:完备论述“三皇”“五帝”“三王”“五伯”等名号的由来终始。
【译文】
自从天地开辟以后,万物开始萌生繁育。如果没有像六艺那样的经典文章,有坚实的文献基础可以作为依据,却试图从当今往上推,去考论太古时代,由清楚明白的当今而去追寻昏暗不明的太古,试图审察其事而建立一套理论学说,探讨事物的是非曲直,综括事物的本末详略,这样的立言实在是太困难了 !因此《周易》记载三皇之事,《尚书》叙述唐尧、虞舜的事迹,只有上天是□伟大的,只有帝尧能够取法上天,他的成功如此崇高,他的文采如此鲜明。自帝尧以来,历史文献记载就清楚明白了。然而现在立言的人个个说法不同,写文章的人家家观点互异,这就是当年杨朱在岔路口痛哭、墨翟面对白丝而悲泣的原因。因此本篇上述三皇,下记六国,完备地论述这些名号的终始由来,篇名叫《皇霸》。
三皇
《春秋运斗枢》说①:“ 伏羲、女娲、神农②,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③;三皇垂拱无为④,设言而民不违⑤,道德玄泊⑥,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⑦,开阴阳⑧,布刚上⑨,含皇极⑩,其施光明,指天画地⑪,神化潜通⑫,煌煌盛美⑬,不可胜量。
【注释】
①《春秋运斗枢》:汉代解说《春秋》的一部纬书,已佚,清人马国翰等有辑本。
②伏羲:传说中的中华人文始祖,他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也是八卦、渔猎、琴瑟等事物的发明者。《白虎通义·号篇》:“ 谓之伏羲者何?……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 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伏羲”二字,古代文献中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牺皇”“皇羲”等。女娲:在上古神话中,女娲是创世女神,她的主要业绩是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神农:传说他发明了医药和农具,有人说他就是炎帝。《白虎通义·号篇》:“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 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春秋》纬书以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为三皇,也有人以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为三皇,或者以伏羲氏、神农氏、祝融氏为三皇,此所谓“立谈者人异,缀文者家舛”者也。
③“天不言”几句:语本《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④垂拱:垂衣拱手,言不亲自处理事务,无为而治。
⑤设言:设立言论,即与人民口头相约。违:违反。
⑥玄泊:玄冥寂泊,深远幽寂,恬静淡泊。
⑦含弘:包含弘大。履中:履行不偏不倚的中和之道。
⑧开阴阳:开启阴阳两种力量。《周易·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⑨布刚上:语意不明,刘师培认为“刚”下脱一“柔”字,可备一说。《周易·说卦》:“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⑩含皇极:包含君主□高准则。
⑪指天画地:经天纬地。指、画,本指动作手势,意谓指点、考察。
⑫神化潜通:不着痕迹地感化通变。
⑬煌煌:光辉的样子。
【译文】
《春秋运斗枢》说:“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此三人称为三皇。”皇, 意同上天,上天虽然不开口说话,但春夏秋冬四时运行,百物自然萌生成长;三皇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与人民进行言语约定,而人民从不违规,他们的道德深幽恬淡,如同皇天,因此后人称他们为皇。皇,是中的意思, 又是光的意思,也是弘大的意思;意味着包含弘大、履行中和之道,开启宇宙阴阳两种力量,发布纪纲于上,包含君主□高准则,将光明普施天地,发挥经天纬地功能,让天地万物不着痕迹地感化通变,皇的光辉美好是无法估量的。
《礼号谥记》说①:“伏羲、祝融、神农②。”《含文嘉》记③: “虙戏,燧人,神农④。”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别八卦⑤,以变化天下⑥,天下法则⑦,咸伏贡献⑧,故曰伏羲也。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⑨,令人无复腹疾⑩, 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⑪,故曰遂人也。神农,神者,信也; 农者,浓也。始作耒耜⑫,教民耕种,美其衣食,德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
【注释】
①《礼号谥记》:古代关于礼官制定谥号的文献古籍,已佚。古代君主、大臣以及名人在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业绩,给出一个高度概括的称号,这就是谥号。
②祝融:上古三皇之一。一说,祝融为三皇五帝时期夏官火正,后被尊为南方火神。
③《含文嘉》:汉代解说《礼经》的纬书,已佚。记:王利器认为此当为“说”字。
④燧人:上古三皇之一。教民钻木取火,结束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白虎通义·号篇》:“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
⑤伏羲始别八卦:伏羲首先用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种卦象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别,区分,区别。
⑥以变化天下:用变的道理来教化天下民众。《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以变化天下”始于画八卦的伏羲。
⑦法则:效法,指取法伏羲所画八卦。
⑧伏:顺从,信服。
⑨炮:烧烤。生:指禽兽生肉。
⑩腹疾:肠胃疾病。
⑪遂天之意:让上天满意。遂,遂意。
⑫耒耜(lěi sì):古代翻土的农具。
【译文】
《礼号谥记》说:“伏羲氏、祝融氏、神农氏为三皇。”《含文嘉》说: “虙戏氏、燧人氏、神农氏为三皇。”伏,是别的意思,也是变的意思;戏, 是献的意思,也是法的意思。伏羲氏开始区分八卦卦象,用变化的道理来教化天下民众,天下民众都取法八卦,人们都信服他的贡献,因此人们才以伏羲作为他的谥号。燧人氏开始钻木取火,将禽兽生肉烧熟,让民众不再患肠胃疾病,使人类区别于禽兽,让上天称心如意,因此人们才以燧人作为他的谥号。神农,神,是信的意思;农,是浓的意思。神农开始制作耒耜农具,教民众耕地种庄稼,让民众丰衣足食,恩德浓厚如同神灵,因此人们才以神农作为他的谥号。
《尚书大传》说①:“遂人为遂皇②,伏羲为戏皇③,神农为农皇也④。遂人以火纪⑤,火,太阳也⑥,阳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戏皇于人。盖天非人不因⑦,人非天不成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⑧,种谷疏⑨,故托农皇于地。天地人之道备,而三五之运兴矣⑩。”
【注释】
①《尚书大传》:汉代解释《尚书》的传记,相传为济南伏生所作,已佚,有皮锡瑞等辑本。
②遂皇:后人对燧人氏的尊称。皇,在上古是一种与“天”一样无以复加的美好称号。下文“戏皇”“农皇”也都是尊称。
③伏羲为戏皇:戏,通“羲”。
④神农为农皇:神农教民稼穑,故称农皇。
⑤遂人以火纪:燧人氏有火瑞,故以火纪事,百官都以火为名号。纪,纪事。
⑥火,太阳也:王利器据《太平御览》等文献引文,认为“太”字为衍文。
⑦天非人不因:天的意志不凭借人就不能体现出来。因,凭借。
⑧悉:尽。
⑨疏:通“蔬”。
⑩三五之运:战国秦汉之际人们认为,天人宇宙按照三统循环、五德终始的模式运行,“三”“五”这两个数字被高度神秘化,故有“为国者必重三五”的说法。
【译文】
《尚书大传》说:“燧人氏为遂皇,伏羲氏为戏皇,神农氏为农皇。遂人氏以火纪事,火,属性为阳,阳的地位尊贵,因此将遂皇配天。伏羲氏以人事纪事,因此将戏皇配人。天如果没有人就没有凭借,人没有天就不能成功。神农以地纪事,充分发掘地力,种植五谷蔬菜,因此将农皇配地。天地人之道完备,三五大运就兴盛了。”
谨按:《易》称①:“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②,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③,结绳为网罟④,以田以渔⑤。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⑥,揉木为耒⑦,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⑧,致天下之民⑨。通其变,使民不倦⑩,神而化之⑪,使民宜之⑫。”唯独叙二皇⑬,不及遂人。遂人功重于祝融、女娲⑭,文明大见⑮,《大传》之义⑯,斯近之矣。
【注释】
①《易》称:以下引文本《周易·系辞下》,作者在征引过程中对原文有删节。
②伏羲氏:今本《周易·系辞下》写作“包牺氏”。
③以类万物之情:摹写万物情状。类,类象。
④网罟(gǔ):用来捕鱼或捕获鸟兽的网。
⑤田:打猎。
⑥斫(zhuó):砍。
⑦揉木为耒:用火熏烤木头使之变软,再把木头制成耒。
⑧为市:形成集市。
⑨致:招致。
⑩倦:厌倦,倦怠。
⑪神而化之:神妙地发生变化。
⑫使民宜之:使民众各得其宜。
⑬二皇:伏羲氏、神农氏。
⑭遂人功重于祝融、女娲:燧人氏发明取火,因此功劳比祝融、女娲要大。
⑮文明大见(xiàn):用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见,同“现”。显现。
⑯《大传》:此处指《尚书大传》。
【译文】
谨按:《周易》说:“古时候,伏羲氏统治天下,他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看地理,开始画作八卦,用八卦沟通神明功能,摹仿万物情状。他编结绳索制成网罟,用来打猎和捕鱼。伏羲氏去世以后,神农氏兴起,他砍伐树木制成翻土的耜,又把木头揉制成翻土的耒,用耒耜耕作带来的利益来教会天下民众耕种,在日中时候形成集市,招致天下民众从事货物交易。一件事做到尽头就致力于通变,使民众不至于厌倦,让事物神妙地发生变化,使民众各得其宜。”《周易》只是叙述了伏羲氏、神农氏二皇的事迹,没有记叙燧人氏。燧人氏取火之功要大于祝融、女娲,人类文明进步由此大现天下。《尚书大传》所说的三皇,应该接近于三皇本义。
相关资料
南朝宋·范晔:《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
——《后汉书·应劭列传》
唐·刘知幾:民者,冥也……或讹音鄙句,莫究本源;或守株胶柱,动多拘忌,故应劭《风俗通》生焉。
——《史通》
因事立论,文词清辩,可资博洽,大致如王充《论衡》,而叙述简明则胜充书之冗漫多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简介
1.原著者: 应劭,字仲远,一作仲瑗,汝南郡南顿(今河南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灵帝时举孝廉,辟车骑将军何苗掾。中平六年(189),出任泰山太守,撰成《风俗通义》。又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破黄巾军三十万。兴平元年(194)六月,曹操之父曹嵩及其弟曹德由琅邪郡到泰山郡,曹操令应劭派军队接应,但曹氏父子被徐州刺史陶谦秘密派人截杀,应劭害怕责罚,弃官投奔冀州袁绍,后拜为袁绍军谋校尉。建安九年(□04)前后卒于冀州,年六十左右。应劭学识渊博,著述甚富,《后汉书·应劭列传》称其有著述一百三十六篇,十余种。除《风俗通义》外,还删定律令《汉仪》二百五十篇,另著有《汉官礼仪故事》《状人纪》《中汉辑序》《汉书集解》等,可惜大多佚失了。
3.译注者:孙雪霞,文学博士,比较文化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文学庄子探微》等专著三部,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等教材两部。
陈桐生,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国语》(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盐铁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等专著十余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百篇。
-
中国近代史
¥14.7¥39.8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9.8¥76.0 -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
¥13.9¥39.8 -
史学与红学
¥10.0¥27.0 -
史学与红学
¥7.0¥26.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19.7¥5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7.6¥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1.4¥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6.7¥45.0 -
五口通商变局
¥12.0¥30.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万国来朝-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
¥24.5¥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3.3¥36.0 -
中国通史
¥18.5¥45.0 -
大结局-明朝那些事儿-第柒部-新版
¥15.1¥35.0 -
妖孽宫廷-明朝那些事儿-第叁部-新版
¥19.3¥3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粉饰太平-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新版
¥17.2¥35.0 -
毕竟战功谁第一
¥17.5¥46.0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9.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