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并行化模式下的建筑装配式建造

并行化模式下的建筑装配式建造

1星价 ¥34.8 (6.0折)
2星价¥34.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553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5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112255306 ; 978-7-112-25530-6

本书特色

本书从3个层面进行研究:信息集成层面,应用数字制造中工艺规程规划方法、数据标准与接口技术,结合建筑学科已有的数字设计及数字建造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从数字设计到数字建造的集成体系,使得传统意义上基于普适层面的设计与建造分离现状得以改观,从而运行建筑“设计-建造”一体化流程;材料集成层面,应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借助制造业中的叠层实体制造法、三维打印技术完成材料集成过程,形成低碳材料集成体系,以改观传统化石能源供能模式下的分层砌筑现象;组织模式层面,利用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完成设计因素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及拆解三维数字化模型,使集成建筑信息模型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成阶段拓展到拆解、制造阶段,并利用Solidworks系统进行可装配性评价验证,在划分建筑结构的跨学科团队、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的基础上,进行并行化操作。在此基础上,并行化操作模式下,应用集成数字技术体系、低碳材料集成体系,从而构建划分建筑结构的装配式建造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借助数字制造领域的工艺规程与数据交换技术,优化了数字设计系统中几何模型到数控设备中加工生产模型转变的集成路径,完成划分建筑模块及层级拆解,从而运行“设计-制造”一体化流程;二是利用跨学科团队以集成建筑信息模型平台协同工作为基础,借助质量功能配置方法、过程建模技术、数据管理系统技术,整合了并行化建筑运作模式;三是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及Solid Works系统进行模块划分与可装配性验证,结合建筑学学科内的研究基础,综合集成化建造流程与并行化操作模式,构建了分布式环境下装配式建造方式。 全书可供广大建筑师、建筑数字设计与数字建造工作者、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等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提出问题
1.1.1 串行运作流程
1.1.2 设计与建造分离
第2章 相关概念解析与界定
2.1 并行工程概念与特征
2.2 数字制造定义与内涵
2.3 建造模式与建造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造与制造关联性
3.1 工业革命催生机器美学
3.2 流水线生产促成标准化建造
3.3 柔性化制造演绎个性化定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造演化机制解析
4.1 建造主体的变迁过程
4.1.1 工匠作为主体的营造方式
4.1.2 建筑师与专业建造团队的协作方式
4.1.3 建筑师参与的多工种协同建造
4.2 建造逻辑方式的渐变与突变
4.2.1 手工建造工艺受控比例理论
4.2.2 工业制造工艺依循数学计算
4.2.3 数字建造工艺遵照函数关系
4.3 不同建造方式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影响
4.3.1 宜人尺度
4.3.2 抽象尺度
4.3.3 复合尺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造逻辑真实性原则
5.1 结构体系决定形式呈现
5.2 连接方式表征力学传递
5.3 材料呈现反映本真质料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息集成——集成化建造流程
6.1 传统建造方式变迁过程
6.1.1 杆件接合
6.1.2 单元砌筑
6.1.3 先“框架”后“填充”
6.1.4 表皮承重
6.2 设计向建造延伸
6.2.1 网格控制
6.2.2 秩序组构
6.3 从数字设计到数字建造
6.3.1 数字设计
6.3.2 集成建筑信息模型
6.3.3 工艺规程规划
6.3.4 数据标准与接口技术
6.3.5 数字建造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材料集成——低碳新材料技术
7.1 传统材料技术回顾
7.1.1 低技生态技术
7.1.2 能源密集型技术
7.2 集成材料制备过程
7.2.1 预制集成
7.2.2 打印集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组织模式集成——并行化操作模式
8.1 传统运作模式解析
8.1.1 前工业化时期的并行化操作雏形
8.1.2 艾艺复兴至工业革命时期的“串-并”行方式
8.1.3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矩阵型模式
8.1.4 当代中国的串行运作模式
8.1.5 国内低效运行的BIM系统
8.2 并行化操作模式构建
8.2.1 需求分析
8.2.2 质量功能配置(QFD)
8.2.3 划分建筑结构的跨学科团队(IBT)
8.2.4 过程建模
8.2.5 数据管理(BDM)系统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建造集成——装配式建造方式
9.1 过程重构:图纸→模型
9.2 划分模块
9.3 装配建模
9.4 可装配性评价
9.5 三维定位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立,祖籍陕西宝鸡。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装配式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模块化”方法。2010年获得“长城脚下·建筑艺术博览园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铜奖。2014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7号楼(人居环境研究院)、延安华润希望小镇等项目的规划设计。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项。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