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法为民-《鹖冠子》研究

包邮道法为民-《鹖冠子》研究

¥65.6 (7.7折) ?
1星价 ¥65.6
2星价¥65.6 定价¥8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793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20379342 ; 978-7-5203-7934-2

本书特色

吕思勉先生称《鹖冠子》为子部之瑰宝,但其在学术史上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且饱受争议,真伪难断本书将《鹖冠子》一书的篇章分为三个部分,划分为两个时期进行研究。《鹖冠子》深刻思考了“法”“民”“贤”的重要性,对于当今国家治理领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鹖冠子》以道法为内在线索,以“为民、重贤、法自然”为核心内容,展现出先秦、秦末、汉初的黄老学时代主题。“天——成鸠之制”讨论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大一统政权,“天地——五正”对秦朝严苛的法律进行了批评,“泰一气论——大同之制”设想了一个贤、民基础上的理想新社会,提出了“为之以民”“上贤为天子”的进步学说。《鹖冠子》成书跨度时间长,涉及楚国、齐国、赵国的黄老学说,是理解黄老学思想发展、成熟的重要文本。

目录

导论
**章 《鹖冠子》是黄老学的重要文本
**节 《鹖冠子》的作者、年代、版本
第二节 《鹖冠子》属于黄老学派著作
一 黄老学源流、传播及特征
二 《鹖冠子》推动了黄老学的理论发展
第三节 真伪论说
一 从韩愈、柳宗元评论延伸出的真伪之争
二 近现代学者的主流认知——《鹖冠子》
为“真”
第四节 《鹖冠子》文本的真实性与研究空间
第二章 《鹖冠子》的篇章结构与逻辑发展
**节 篇章结构与学派发展
一 文体的不同形式
二 思想的传承发展
三 成书的历史时期
四 三个部分与两段时期
第二节 “一”的归纳与演绎
一 以五为一
二 以一度万
三 “一”的内涵
第三章 基于“道生法”的形上依据
**节 道生法
一 道凡四稽
二 终于九道
三 道生法
第二节 前期以天地为主的法则依据
一 天:诚、明、信、因、一
二 地湿而火生焉,天燥而水生焉
第三节 后期以北斗、气为主的法则依据
一 一之法立
二 天地成于元气
三 有一而有气
第四节 天人之际
一 天不能使人,人不能使天
二 天人同文,地人同理
第五节 同之谓一,异之谓道
第四章 以“素皇”为代表的内圣外王之道
**节 道德前提下的圣王准则
一 学、知、观
二 圣生道
三 不创不作,与天地合德
第二节 前期天地法则下的圣王观
一 九道形心
二 素皇内帝
三 气皇、神明、贤圣
第三节 后期气、精神观照下的圣王观
一 时、命者,唯圣人而后能决之
二 内圣者,精神之原也
三 泰一
第五章 “为之以民”的道法政治
**节 政治总则:道法、重贤、为民
第二节 前期的“天——成鸠之制”
第三节 前期的“天地——五正”政治观
一 事治
二 教治、因治
三 神化、神明
第四节 后期泰一、气论下的“大同之制”
一 为之以民,道之要也
二 上贤为天子
三 尊卑名号,自君吏民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杜晓,1986年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黄老学、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课题各一项,在《中国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