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3817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84页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11738172 ; 978-7-5117-3817-2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均是现当代的文学名家,收录了《跑警报》《泡茶馆》《绕了我的耳朵》《名人》《名人》《幽默运动》《得体与失态》《空啊,想啊》《跛行云南忆汪老》《关于“媚雅”》《这个年龄的女儿有点怪》《咣咣甜》《幽默是青春的伴侣》《感谢跳舞》等关于幽默的文章,这些文章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幽默,内容诙谐有趣,幽默之中是智慧。文章内容轻松活泼,让读者阅读之余感悟生活的智慧。

内容简介

一、本书着重介绍了11世纪至17世纪的古罗斯哲学、哲学家及其哲学观念,这些观念是通过哲学家的形象——智者、文人、文化活动家和政治思想家等——体现出来的。作者强调探讨了“哲学家”术语在古罗斯场景中的多元语义,分析了斯拉夫人的祖师康斯坦丁-基里尔哲学家的形象,主要包括基辅罗斯时代、莫斯科罗斯时期以及17世纪的古罗斯思想家的生平和创作,通过考察古罗斯的哲学家形象,溯源古罗斯文化发展脉络及其与东西方文化的关联,旨在扩大和加深对我国哲学发展早期的认识和思考,是一部集哲学、文化与历史学术译著。

目录

目录

引言 001

**章 古罗斯关于哲学家的观念 002

第二章 基辅罗斯时代的*早的思想家 037

第三章 莫斯科罗斯时期的怀智慧者 082

第四章 巴洛克格调的哲学家与哲学 140

结语 180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二章 基辅罗斯时代的*早的思想家 〈……〉 闭锁者丹尼尔的《求告》或《词章》是12世纪—13世纪初*有意思的祖国文学作品之一,保留在 16—17世纪的几个抄本中,也被称为《书信》和《书简》。该作品由Н.М.卡拉姆津发现,在150多年里引起不绝的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词章》和《求告》是同一文本的两个校本 ,但对哪一个校本更老的问题同样看法不一。 另一些研究者则以为,《词章》和《求告》属于“不同作者和相异时代”。 关于文章作者其人也有争议。“有的研究者认为他是贵族,有的认为是亲兵,也有的认为是奴隶,还有的推测丹尼尔压根儿没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这个鲜明人物的命运同样不为人知,一些专家甚至以为,在我们面前是一个使用假名、文学上的故弄玄虚或题名作伪的例子。 我们不陷入文本学问题的论战当中,暂且认为该作品是同一份文献,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其思想内容、风格特征和思想表达形式上。饱读拜占庭文学著作、尖锐的政论形式、恳求并同时充满自尊的语气、严肃和戏谑的巧妙结合——这些都使И.П.叶廖明作出以下结论:“在体裁上《求告》像是与它同时代的12世纪拜占庭著作家提奥多尔·普罗德罗莫斯和米海尔?格吕卡斯的诙谐书信,两人都以在狱中向拜占庭皇帝写恳求信而出名。” 从《求告》的开头几行文字就读出一首“充满灵感的理智与智慧的赞歌”,“具体化为几十句格言、谚语和精辟犀利的话语”。 这篇作品的开头很雄伟:“兄弟们,让我们吹起理智的金角,并奏响智慧的银箫…… 我用比喻解开谜团,向万民传述我的荣耀。有识者之心在他身体里因智慧而强固。” 接下来对文本的分析表明,它的作者视野广阔并通达哲学智慧,尽管他以中世纪思想家特有的谦卑声明:“我虽无智慧,却披上智者的衣袍”。 闭锁者“为贫穷所困”,向他写信“求告”的大公诉说自己的悲惨境遇。同时他认为,“人在悲伤中智慧练达”。作者的反大贵族倾向表现在下面的话里:“我宁愿在你家里喝水,也不愿在大贵族府中饮蜜。”这使得一些研究者把《求告》界定为鲜明的“早期贵族政论作品” ,反映出作为未来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基础的官职阶层思想体系的出现。 丹尼尔称颂大公的雄风、作战经验和组织才能:“放马要跟勇敢人,打仗要随好大公。队伍乱套吃败仗。我曾见:兽虽大而无头;大队人马无明主而亡……鼓瑟用指节,身壮凭筋骨,橡树稳靠根多;我们的城池坚固靠你大权在握。” 思想家呼吁大公注意他具备的干练品质:“别看我的外表,当看内在。我衣着寒酸,却满腹经纶;年纪轻轻,智慧老成。思想迅捷,如鹰在空中翱翔。”闭锁者不以作战勇敢而出众:“我打仗虽不勇敢,却擅言辞。”哲人也不需要这个:“聪明人打仗不勇敢,却善计谋;为此招纳贤士。”丹尼尔认为自己是“精神战士”、有思想的个人,能为国家带来好处,但没有国家的支持他却是“贫穷的智者”。 闭锁者丹尼尔是中世纪知识阶层、并且是以后开始被称为平民知识分子的阶层的独特代表。В.Г.别林斯基认为《求告》是“实践哲学和有识雄辩”的典范,并非偶然地对其作者抱有深刻同情:“无论闭锁者丹尼尔是谁,都能不无根据地下结论说,他是下面的人中的一个:他们不幸生的过于聪明,过于有才华,懂的太多,又不会向人隐瞒自己的长处,得罪了自以为是的庸人……” 这种“聪明误”在许多俄国思想家的坎坷命运中并不罕见。还有一点很重要,《求告》成为古罗斯文学中的**份文献,其中确定有思想的人的价值不是根据他的阶层地位、而是“依据其个人品质”。 《求告》如宝石般闪烁和辉映着鲜明的格言警句,取自教父作品、民间语言或由作者自创:“金子被火销,人被磨难炼…… 人在悲伤时被眷顾,好似炎炎夏日得饮冰水…… 鸟儿欢悦春天,孩童喜爱母亲…… 智者的眼眸渴望善事,愚人的眼光却瞥向酒肆。听聪明人争辩,胜过听蠢人劝诫…… 人家那里是爱邸,我却遭此不幸;人家那里是白湖,我这里是黑溚;人家那里是拉恰泊,我却被关在上面哀哭……”《求告》韵律整齐的散文时而化作诗行。闭锁者的一些格言被收入古罗斯书翰,尤其是名为《蜜蜂集》的警句集里。《求告》本身也经常和公认的权威的作品一道被列入劝喻性文集 ,其作者也呈现为格言智慧的鲜明代表、祖国和世界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哲学家形象之一。 用短小精悍的寓言、训喻和警句表达的哲学思想自古流行于世界各民族中。伊索的妙语,七贤的语录,克吕西波斯的金句,圣经中的许多文字,希腊化时代流行的汇编文集——这些都为成为中世纪格言文学典范的拜占庭《采花集》准备了土壤。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古老的文明。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巴比伦,流传于叙利亚语、阿拉伯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和斯拉夫语版本,并在俄语译本中得名《圣阿基尔记》的作品即是这种命运。 在古罗斯文化中这种主要和翻译文学有关的书籍传统与形成于有文字以前时期的民间口头创作融为一体。它在后来被补充进古罗斯著作家、传道士和政论家的本有思想。在它的框架下形成了大量格言思想作品,不仅为文字文化所典型,而且为艺术作品、生活器皿、建筑物和小型雕塑所典型。直到不久以前在民间创作中还鲜明地贯穿着用民谚、俗话和谜语来表达明快思想的追求。 在流传很广的民间版画中经常出现机智的话语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 有时甚至在炉子这种实用生活物品上贴上瓷砖,在上面画上劝喻情节并配上有趣的语录。例如,在科斯特罗马的伊帕季修道院大贵族罗曼诺夫殿中就有这种镶瓷砖的炉子。 我们只来谈文献典籍。智者语录(voces sapientium)已经出现在*早的翻译和原创文学作品中。 在这方面富有特殊趣味的是格言选,类似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使用过的金纳迪乌斯《百句集》。在罗斯开始知道《米南德的智慧》《伊西赫和巴拿巴语录》、大马士革的约翰的《对偶集》和神学家格列高利的《一行慧语》等史料,其中表现出“哲学元素的压倒性影响”。 塞尔维亚语手稿《哲学的训诲》(13世纪)和《论哲学智慧》(14世纪)很有意思。西奈的尼尔或尼尔哲学家著作选被指定用于修道士,在16世纪的晚期俄语手稿中被称为《圣尼尔喻众僧箴言选》。 引用他的一则语录:“23.既然想成为爱智慧者,就不要贪恋美好的生活,那些是草上的花,一碰就枯萎”,也就是说,既然想成为哲学家,就不要追求生活享受,因为它们就像是草丛里的花,刚一触碰随即凋谢。 《蜜蜂集》是在罗斯流传*广的格言体裁作品,它从希腊语同名警句集?Μ?λισσα?(?Мелисса?)翻译过来。拜占庭原作由修道士安东尼在11世纪按斯托比的约翰(5世纪)的古代作者选粹和认信者马克西姆(7世纪)的教父文集编成。这一作品不但流行,而且非常有权威。它被收入提到过的都主教马卡里16世纪的史料汇编《大月书》七月卷。 《蜜蜂集》在17世纪与《基里尔书》提到的公认的权威的著作一道被列入“所尊之书”名单。 《蜜蜂集》在12—13世纪大概是在加利西亚-沃伦罗斯从它晚期的缩校本之一翻译成俄语。В.谢苗诺夫将保存下来的*古老的14世纪羊皮纸抄本与希腊语文本并列出版。 有大量更晚期的抄本保存在我国和国外的许多书库。这些抄本有所改变,内容有所补充,包括古罗斯作者的思想在内,传到现在有多种版本。 *详细的罗斯校本包括71章,有2 500多条言论、寓言和所描述的训喻情节。М.Н.斯佩兰斯基划分出斯拉夫语《蜜蜂集》的四个校本:罗斯校本、塞尔维亚校本、保加利亚校本和他所称的“1599年罗斯校本”,尽管称之为乌克兰校本更准确,因为它是在沃伦的德曼修道院独立于早期译本而完成的。德曼版《蜜蜂集》富有特殊趣味之处在于,它是从瑞士学者康拉德?格斯纳的印刷版(1546年苏黎世版)翻译过来的,特点是更加完整。这是祖国出版物中的一个有趣现象,从16世纪开始在印刷版的基础上创作文献典籍。 作品的名称与早在古代世界流传的“勤劳蜜蜂”的形象有关,蜜蜂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上,辛勤地采集花蜜。想要啜饮智慧之蜜的人也一样,应该勤奋地从各种源头聚集思想。这一象征性形象被托在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伊索克拉底名下,他对想要攀登哲学的有意义的存在山峰的青年们说:“我们看到蜜蜂在花园中飞舞,从每朵花上吸收有益的东西,学习哲学和想要攀登智慧山峰的青年们也应该到处采集精华”。 《蜜蜂集》中的语录按主题原则分类:论智慧、论公义、论勇敢和坚定、论财富与贫穷、论勤劳、论真与假、论哲学和教育儿童等。语录可能被指出作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伊壁鸠鲁、所罗门、斐洛、金口约翰),出处(诗篇、福音书、使徒行传),不确定的哲人(“某哲学家”“智者”),或没有任何来源指示。要指出的是,一些思想仅仅是被托在受尊敬的权威名下(托名),有许多都被歪曲和经过加工。对《蜜蜂集》进行仔细的哲学和语言学分析是当代科学、包括哲学史在内的一项有意思的课题。一些研究者认为,《蜜蜂集》是“古代作者思想的一位*有分量的向导”。 我们来展示一些这份哲学史料中所包含的智慧思想。例如,人必须不断自我完善的思想被托在苏格拉底名下,形象地说是耕耘自己的心田:“他看到自己的弟子一心耕田而荒废学业,说道:‘小心哪,朋友,别只想着种地,却让心灵荒芜破败。’”他也被认为是鉴古知今的警句的作者:“在想问题时,要思考一下过去发生的事,拿它和眼前的事比较,那些没有显露的就会立刻显露明白。” 许多精彩的语录贡献给智慧、知识和哲学。“厄弗冷说:像号角集合军人打仗,书中的智慧也集合人于神的敬畏,心中有智慧和理智,去战胜魔鬼。” 智慧被看得比任何财富更重:“智者虽贫穷,总有智慧为财富。” 哲学能够服务于善与恶:“哲学之规可以为柔顺者行善的兵器,也可以为诡诈者作恶的毒针。” 〈……〉

作者简介

哲学博士、教授,曾任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俄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俄国哲学史和文化史。发表过多部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