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四书全释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21165053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90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221165053 ; 978-7-221-16505-3
本书特色
★ 为什么您的书架上不能没有《四书》? 1.流传Z广,影响z大的四书注释本 八百年来儒教集大成者朱熹,逐字逐句解读 修齐治平的纲要——《大学》 成就圣贤的根本——《中庸》 中国人的*经,永恒的儒家经典——《论语》 家传户诵的经典,文字雄伟的杰作——《孟子》 自朱子以来八百年,中国社会之人人必读书。 2.元明清三代公务员考试官方指定教科书 在1313年(元皇庆二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确定四书为科举考试指定用书。 1370年(明洪武三年),再次确立科举以朱熹“传注为宗”。 清承明制,朱熹的理学思想及四书之地位进一步稳固。 自此,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四书成为元明清三代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想要当公务员、做官,就必须读懂、读通四书! 3.张居正、王阳明、曾国藩、蔡元培、梁启超的人生启蒙书 元明清三代 230多位状元、数十万的进士和举人, 以及难以计数的读书人,名垂千古的名人雅士, 无一不是从小把四书作为启蒙书来读。 可能还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人生启蒙书! 六七百年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我在村塾里读书,读了九年(1895-1904)。在这个期间,我读习并记诵了以下几部书:《孝经》《小学》《四书》《五经》……。 ——胡适《我的信仰》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康熙大帝 4.既是治学宝典,也是修身指南 四书集“古圣贤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要”,指出学习要以圣人之道作为志向。既是治学宝典,也是修身指南。它就像一把尺子,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用它一量,就知道了。 ★《四书》的版本这么多,为什么必须买这本? ◆ 权威:以清嘉庆吴县真意堂刊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通达晓畅,让每一个文化爱好者更能汲取经典的力量。 ◆ 通俗:通俗通透讲解原文原意,轻轻松松读懂经典精要,全本全译全注,文白对照,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受文化的温度与传承。 ◆ 实用:以高等的文化自觉,紧贴当下社会,揭示四书中所蕴涵的无上智慧,帮我们解决当下的困惑,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启示。 ◆ 精美:裸脊锁线装订,可180°平摊,书封模切,烫黑工艺,大气典雅。物有所值的典藏校译本,让每一个爱书之人更喜收藏与馈赠。 ◆ 考究:内文采用高松胶版纸,手感舒适,色彩柔和,让每一个热爱阅读之人,随心阅读无压力。 亲近古典,感悟大道、体贴圣贤, 汲取安身立命的智慧 就从这本《四书全译》开始 ★ 欢迎从《四书全译》进入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遴选涉及经诗子集等各领域的经典著作,如《传习录全译》《四书全译》《易经全译》《诗品全译》《唐诗三百首全译》《宋词三百首全译》《近思录全译》,约请文史哲语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权威版本为底本校勘原文,在此基础上,对原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专有名词和典章制度等传统文化知识出注诠释,并对原文进行明白晓畅的今文翻译。装帧上采用裸脊锁线,书封模切,烫黑工艺,大气典雅。力求从形式到内容,打造传统名著的精品读物。 对于入门者来说,可以帮您克服“古文恐惧症”,是学习传统文化的s选读本;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可供随时查阅的可靠的“**案头书”。
内容简介
《四书》又称《四子书》。四书中,只有《论语》从汉代即被尊为经典;《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不独立成书,跟《孟子》一样,并无特殊地位。隋唐时期,三书才逐渐受到重视;至宋,朱熹承袭“二程”(程颢、程颐)的观点和做法,大力推崇此三书,使之与《论语》并重。并从三十岁开始,朱熹“遍求古今诸儒之说”, 融通百家,注解《四书》。《大学》《中庸》的注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因为引用程说和他说较多,称为“集注”。1182年,朱熹正式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称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首次出现,并从此开创了汉唐崇《五经》,唐后重《四书》的时代。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教科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世界典籍中的瑰宝。“自朱子以来八百年,四书成为中国社会之人人必读书”,其精神内核已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各书简介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记录下来,在战国初期汇辑成书的。《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这一思想贯穿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各方面,也贯穿于《论语》全书。 《大学》传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在唐代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明确提出了“三纲领”,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二程对《中庸》赞赏有加,再到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成了《四书》之一。《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很浓厚的著作。可以说宋明理学之所以能达到哲学高峰,和《中庸》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在汉代,《孟子》已经成为重要思想著作,被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汉文帝为《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为十一经刻石,其中就包括《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目录
大学
引言 3
(一) 7
(二) 12
(三) 13
(四) 15
(五) 19
(六) 20
(七) 21
(八) 24
(九) 25
(十) 27
(十一) 31
中庸
引言 45
(一) 48
(二) 51
(三) 52
(四) 53
(五) 54
(六) 55
(七) 56
(八) 57
(九) 58
(十) 60
(十一) 62
(十二) 63
(十三) 65
(十四) 68
(十五) 70
(十六) 71
(十七) 73
(十八) 75
(十九) 77
(二十) 81
(二十一) 91
(二十二) 92
(二十三) 93
(二十四) 95
(二十五) 96
(二十六) 97
(二十七) 101
(二十八) 104
(二十九) 107
(三十) 110
(三十一) 111
(三十二) 114
(三十三) 115
论语
引言 123
学而** 126
为政第二 136
八佾第三 150
里仁第四 167
公冶长第五 179
雍也第六 196
述而第七 213
泰伯第八 231
子罕第九 243
乡党第十 258
先进第十一 273
颜渊第十二 290
子路第十三 304
宪问第十四 319
卫灵公第十五 343
季氏第十六 358
阳货第十七 369
微子第十八 385
子张第十九 395
尧曰第二十 407
孟子
引言 415
梁惠王上 418
梁惠王下 456
公孙丑上 501
公孙丑下 539
滕文公上 575
滕文公下 611
离娄上 645
离娄下 677
万章上 705
万章下 735
告子上 764
告子下 793
尽心上 827
尽心下 860
节选
原文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 注释 ① 大学之道:大学的原则。道的本义是道路。在中国古代政治学、哲学里,“道”有时指原则、规律,有时指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有时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有时指方法、办法。本书以下包括“《中庸》译注”,各据其具体所指,或直引,或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② 明明德:儒家认为,人生来具有善良的德性,即明德。后天因为受到物质利益的蒙蔽,个人偏狭气质的拘束,明德受到压抑,所以要经过教育,使明德显露出来。明,动词,使彰明。明德,光明的德性,善德。 ③ 亲民:据下文,应为“新民”。新,动词,革新。即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译文 大学的原则,在于发扬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达到完善。 原文 知止①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②。 注释 ① 止:名词,所止之地,即至善。 ② 得:指有所收获,得到至善。 译文 知道达到完善才能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才能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安然不乱,安然不乱才能思虑周全,思虑周全才能达到完善。 原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任何物都有根本有枝末,任何事都有终结有开始。知道本、末与终、始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原则了。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①。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③。致知在格物④。 注释 ① 先齐其家:意为使家族齐心协力,平安和睦。齐,有治理意。家,家族。古代卿大夫有一定的地域被他统治,组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家” 或“家庭”。 ②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德。 ③ 先致其知:先使认识达到极点,即认识明确。致,至。知,认识。 ④ 格物:据朱熹解释,指穷究物理。“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四书集注》)。 译文 古时候,要在天下发扬光明德性的人,先要治理好他的邦国。要治理好邦国,先要安定他的家族。要安定家族,先要修养自己的品性。要修养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端正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使意念真诚,先要认识明确。认识明确在于穷究物理。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穷究物理以后才能认识明确,认识明确以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以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以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以后家族才能安定,家族安定以后邦囯才能治理成功,邦国治理成功以后天下才能太平。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福建尤溪县人。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与“二程”并称为“程朱理学”。 1148年朱熹中进士,1153年拜“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由此奠定了理学之基。1169年,朱熹从全新角度D创“中和新说”,标志着其哲学思想的成熟。1175年,与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会于信州鹅湖寺,就“心”与“理”的问题辩论、讲学达十日之久,这就是学术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在教育方面,朱熹先后重建了白鹿洞书院(1180年)和岳麓书院(1194年),为之请名师,购图书,订学规,并亲自主持讲学,其办学模式开创了后来七百年封建书院教育的典范。 1200年,朱熹在“庆历党禁”的迫害中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谥“文”,追封徽国公,世称朱文公。朱熹被尊为朱子,作为“孔门十二哲”享祀孔庙,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位列大成殿,受儒教祭祀的人。 朱熹一生勤于著述,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约2000万字。后人辑有《朱子语类》《朱文公集》。 林松,1930年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杰出的穆斯林学者,云南省个旧市沙甸村人,50年代初到北京工作,1975年调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白寿彝主持编纂的《中国通史》的编写,1979年调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现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教,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为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由于为高等民族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谈修养
¥6.0¥20.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列宁全集4
¥4.4¥9.7 -
理想国
¥7.2¥26.8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小窗幽记
¥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