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演进(精)/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丛书
- ISBN:97873050675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305067570 ; 978-7-305-06757-0
本书特色
自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始,中国互联网金融出现爆发式增长,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此大背景下,秉持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正名,特别是坚持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指导思想,本书聚焦互联网金融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金融现象,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演进划分为不同阶段,并对不同时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断代史意义的研究著作,也将为今后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不可多得的“编年史”。
内容简介
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渊源、主要实践和重大影响都根植于中国大地,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国的世界有名品牌。本书采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沿着历史的时间轴,收集大量实际资料,以典型事件为里程碑,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演进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规范期,并且对不同时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还探讨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金融活动普惠化、金融体系去中介化、金融交易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智能化,以及金融业务虚拟化五大趋势。
目录
导论001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001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003
三、主要文献回顾006
**章 理论分析框架017
**节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017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017
二、互联网金融特征019
三、互联网金融技术021
四、互联网金融功能025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孕育027
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对接027
二、中国的金融电子化031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分期042
一、历史分期的意义与方法042
二、金融功能理论视角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分期043
第四节 相关理论048
一、金融发展理论048
二、金融中介理论051
三、金融功能理论052
四、长尾理论053
五、网络经济理论055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萌芽(1997年7月—2007年5月)057
**节 萌芽期主要业态发展057
一、网上银行的萌芽057
二、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的萌芽071
三、互联网证券、保险和基金销售的萌芽083
第二节 萌芽期的特征与动力089
一、网上银行萌芽的特征与动力089
二、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萌芽的特征与动力092
三、互联网证券、保险和基金销售萌芽的特征与动力097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萌芽的历史意义与重要影响099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萌芽的历史意义099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萌芽的重要影响100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成长(2007年6月—2015年6月)103
**节 成长期主要业态发展103
一、电子支付的成长103
二、网络融资业务的成长157
三、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成长183
第二节 成长期的特征与动力212
一、电子支付成长的特征与动力212
二、网络融资业务的特征与产生动力221
三、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特征与动力239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成长的历史意义与重要影响242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成长的历史意义242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重要影响243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规范(2015年7月—2019年4月)272
**节 规范期主要业态发展272
一、电子支付规范化272
二、网络融资业务规范化297
三、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规范发展319
第二节 规范期的特征与动力332
一、电子支付规范化的特征332
二、网络融资业务规范化的特征333
三、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规范发展的特征339
四、规范期发展的动力340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历史意义与重要影响343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历史意义343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影响344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五大趋势350
**节 金融活动普惠化350
一、普惠化内涵350
二、普惠化表现形式351
第二节 金融体系去中介化354
一、去中介化内涵354
二、去中介化表现形式356
第三节 金融交易去中心化356
一、去中心化内涵356
二、去中心化表现形式358
第四节 金融服务智能化365
一、智能化内涵365
二、智能化表现形式366
第五节 金融业务虚拟化368
一、虚拟化内涵368
二、虚拟化表现形式368
参考文献370
后记387
节选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以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电子支付体系便在中国持续发展,这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多样化业务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至2013年下半年,随着余额宝的推出与盛行,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中国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一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出人意料,也引起了理论界、实务部门,以及金融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因此,人们普遍将2013年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随后,经过几年的爆发式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2016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 19.2 万亿元,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38.5万亿元;2017年网络借贷行业成交量达到2.8万亿元,互联网消费贷款增长率创下了惊人的904%,贷款规模一下子跃升到4.38万亿元。同时,通过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的芝麻信用面世、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纯互联网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开业、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重视、智能投顾崭露头角等,诸多科技含量更高的金融科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被深度开发与运用。中央政府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是中央政府层面首次对互联网金融持支持态度。此后,2015年、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及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高度警惕互联网金融风险,同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与金融科技密切相关的产业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的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与监管成为2017年后工作的重点。 中国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得以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业开放的进程中,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与低效率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加之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融合、效率提升,以及产品与服务创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在政策方面,“政府放权、监管试错”也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新一届政府强调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政策出现了阶段性调整,金融监管部门以更为开放的姿态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了一定的“试错”空间。在市场方面,长期非市场化的利率制度和僵化的银行服务体系给网络贷款等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了富有潜力的“长尾市场”,大量拥有小额闲散资金的投资者和无法通过银行获得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因此进入互联网金融平台从事借贷活动。在产业方面,互联网金融对各产业的渗透促进了效率提升,引发了不同产业的跨界融合。 2013年后,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但在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和风险管理手段缺失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不断爆发,如一大批网络借贷平台“跑路”和倒闭,轰动全国的网络借贷诈骗案接连发生。为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经多方协商和讨论,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央监管层面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立场,并对相关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责任与要求。此后,金融监管部门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中国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得以初步建立。 (二) 研究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提出时间较晚,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对中国互联网金融进行研究都是集中在2013年余额宝出现并引发互联网金融创新浪潮之后,所研究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也都是自2013年左右开始。实际上,从中国在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起,互联网便逐渐向中国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渗透,中国互联网金融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便出现并发展。 本书所做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通过将历史学研究方法和经济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对中国互联网金融进行研究,能够反映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全貌和规律,还能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全面反映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既揭示量变规律,又揭示质变规律;在对大量经过考证的史料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所进行的断代更加科学严谨,能够准确地确定中国互联网金融诞生、萌芽、成长等各个历史节点和阶段;创造性地将金融功能理论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断代的理论依据,丰富了金融功能理论的内涵,更为清晰地论述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时,将货币政策相关理论置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背景下,拓展了货币政策相关理论,尤其是对电子货币的货币供给创造效应的分析,丰富和发展了传统货币供给理论。 本书所做研究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全面客观的史料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监管部门正确制定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促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助于实务部门和公众正确认识中国互联网金融,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律、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出现问题的根源,从而理性对待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到不跟风夸大互联网金融的好处,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有效防范其存在的风险;对大量经过考证的翔实史料的记录和分析,还为后续学者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裴平 管理学博士,1993—2002年担任南京大学金融学系主任,2002—2015年担任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2013—2017年受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为南京大学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国际金融学”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研究”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独立董事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江苏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江苏保险学会副会长、江苏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江苏上市公司协会独立董事专门委员会主任。已出版《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研究》《美国次贷风险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研究》《互联网+金融:金融业创新与重塑》和《国际金融学》等著作和教材20多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金融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90多篇,30多次获省校级以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 印文 经济学博士,现为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网金融、债券和外汇市场投资策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研究”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之一,江苏省科研项目“中国电子货币的货币供给创造机制与规模研究”的主持者。已出版著作一部,在《新华文摘》和《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6.5¥68.0 -
国富论
¥8.8¥35.0 -
博弈论
¥10.0¥38.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5.7¥58.0 -
斯密评传
¥14.4¥45.0 -
图解资本论
¥12.2¥46.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1.6¥3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1.9¥55.0 -
资本论
¥27.5¥59.8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16.7¥49.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0.3¥58.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9.9¥30.0 -
财富从哪来
¥23.4¥65.0 -
博弈论
¥25.9¥49.8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5¥35.0 -
日本的反省-走向没落的经济大国
¥12.6¥35.0 -
星际迷航经济学 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
¥20.0¥49.8 -
英国的经济组织
¥16.9¥18.0 -
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
¥10.6¥23.0 -
盐铁论
¥2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