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6882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13页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030688200 ; 978-7-03-068820-0
内容简介
本书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复杂网络分析工具进行融合, 明确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与不同因素的作用机制。以中关村为例, 从专利合作、资金流动和产品竞争三个维度,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网络。通过建立网络测度指标体系, 对中关村多层创新生态网络进行测度, 并评价网络结构、要素授入和环境指标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 对完善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提出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研究内容与方法9
1.3研究数据来源10
1.4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5
2理论基础24
2.1生态系统理论25
2.2创新生态系统理论29
2.3创新网络研究进展43
2.4复杂网络分析工具47
2.5本章小结56
3高新区创新生态网络研究框架57
3.1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网络构成58
3.2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网络结构63
3.3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68
3.4高新区创新发展现状和发展阶段的总体判断77
3.5本章小结79
4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81
4.1技术协作对于创新的作用机制82
4.2资本运作对于创新的作用机制86
4.3市场竞争对于创新的作用机制89
4.4本章小结91
5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层网络模型构建93
5.1技术协作网络93
5.2资本运作网络100
5.3市场竞争网络111
5.4本章小结116
6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层网络结构测度117
6.1创新网络测度指标设定117
6.2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指标分析126
6.3投融资双模式网络指标分析131
6.4创新价值链竞争网络指标分析138
6.5本章小结141
7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影响要素分析142
7.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42
7.2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147
7.3本章小结156
8完善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158
8.1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阶段和存在问题158
8.2完善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161
9结论与展望168
9.1主要结论168
9.2不足与研究展望171
参考文献172
附录181
节选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高新区至今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其兴起与发展是20世纪科技产业化*重要的创举。高新区自产生之日起便对世界推广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以及在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智力密集区发展的高级形态,高新区是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通过集聚效应形成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社区,具有高度集中的知识、技术、人才资源,具有集研发、生产、经营、教育一体化等特点。实践证明,高新区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科技革命和技术的创新进步,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众多国家和地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发达国家实现本国高科技发展的重点战略和重要途径。美国硅谷高新区的成功发展,引发了世界各地的效仿,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对以企业网络组织为特征的地方高科技产业区的广泛研究。由于高新区将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科技型企业与组织联系在一起,并置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中,这为一个区域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概而论之,高新区已成为引领区域创新的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在对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高新区*早发源于美国,早在1947年,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的Frederick Terman提议在校园内开创一个小公司,并交由学生来管理,目的是为学生们提供开发新产品、实现新设计的平台。1951年,Terman的提议*终变成了现实,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正式成立。斯坦福研究园的诞生标志着高新区的正式出现,由于其大量生产硅片(电子工业所需要的*基本的材料),因而得名“硅谷”(Silicon Valley)。“硅谷”很快成为了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制造中心,其成功发展为推动美国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成为了世界各地纷纷效仿的典范。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高新区的发展过程和开发规模不同,因此有“科学园”“科学城”“技术城”“技术园区”“高新技术区”“高新技术产业带”等不同称号,但其发展模式都具有相似性。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区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孤立系统,而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高新区的创新活动必然涉及区域创新网络与活动,由于每一项科技在创新过程中通常受到所在区域制度、文化等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新区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 1.1.1.1高新区是世界各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阵地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冲击,使得高新技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诸多领域被广泛运用,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进入了一种新的格局,全球化蔓延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数企业不断进入到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使得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竞争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水平[1],这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创新以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并催生了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活动。由此,高新技术产业受到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广泛关注。然而,技术创新并不可能在普遍环境中自发形成,其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特殊的创新体制和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并需要适合于创新发展的空间载体[2]。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或地区相继建立了各种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或创新区。*为著名的除了美国硅谷外,还出现了以美国的128号公路、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路易斯安那州的“硅沼泽”和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西郊的“北硅谷”等为代表的高新区。日本20世纪70年代实现经济起飞,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科技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对日本克服发展空间小、生产要素匮乏等劣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较快,英国的剑桥、法国的索菲亚、德国的海德堡、原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等高新区的相继建立,对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创新转型发挥了主导作用。亚洲国家和地区除了日本,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地的高新区发展也很快,这些园区内,不仅高技术产业各自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且园区内各企业间互助互学也很普遍,这极大增加了知识交流、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3]。 这些高新园区主要包括三个构成内容:①特定的空间;②一系列技术转移活动;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和市场机构之间的合作。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园区发展的不同特点,名称会有一些细微差距,但具体内涵与上述内容几乎相同。这些高新园区已被证实在促进园区企业创新能力[4]、培育创业人才[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6]、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7]。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将科技园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和空间聚集载体的结合体,推进了科学发现、技术转化及科技产业化进程,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新进程、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高新区则给其带来了跨越式的增长。当前,区域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长期关注的焦点。可见,这些高新区的成功实践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有影响力和*为瞩目的焦点,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空间载体是科技创新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目前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园、科技城等政策及空间载体,加快创新环境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早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 1.1.1.2国家高新区正进入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阶段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以王大珩教授为首的一批科学家提出了通过实施国家高新区实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随后的1988年,中国启动了“火炬计划”,并在北京中关村建立了**个高科技发展试验区。从此,“中关村”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的代名词。此后,中央政府陆续在经济发展基础优良和人才密集地区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国家高新区空间布局基本形成,聚集了丰富的创新资源,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行业。根据《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估报告2016》,现有国家高新区聚集了中国40%以上的研发投入、研究人员和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高新区的研发支出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密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和14.6倍。在创新产值方面,已有10 000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其有效发明专利和其他指标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高新区部分员工的受教育水平已与国际接轨。可以看出,国家高新区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实践过程的典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领导者。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要素的重新配置,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已经展开,科技创新日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与新时期中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了历史性的交互。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发展速度趋缓,也出现了一些不良情况。房地产经济泡沫持续膨大、商品出口受阻、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深度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对高附加值、资源需求低、环境污染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高的高科技产业的利用,改变我国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局面。寻求变革和发展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国家高新区肩负着实现驱动方式转变的重要使命。在2013年,国家高新区主席联合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发表了《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宣言》,以此为标志,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1.1.3国家高新区亟须探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机制与路径 实现国家高新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但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多数高新区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要素投入和相对劳动力优势,缺乏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不高等仍是当前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此外,传统的“政策导向”发展模式导致了本地化效应弱、创新动力不足、空间粗放管理等问题。**,高新区在开发过程中经历了功能上的偏差。高新区严重依赖便宜的土地价格进行数量扩张,一些高新区甚至把厂房出租和房地产开发当作自己创收的重要来源和工作重点。第二,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普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就整个高科技区而言,原始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第三,高科技产业的融资机制并不完善。高科技产业资本要素投入密集、风险不确定性强的特点,与当前的融资体系不够灵活情况并存,科技金融创新亟待改进。第四,高新区引进的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为了扩大税收,一些地方政府引进了技术含量低的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五,过分强调硬件投入,而忽视环境等软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质是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一个缺乏创新文化、缺乏科技人才的环境是很难研发出新技术的。 可见,国家高新区在物理空间持续扩张的同时,正集体遭遇“创新驱动的烦恼”。特别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所谓的“再工业化”战略和“体系脱钩”,使得高技术产业回流。高新区原有的产业承接模式已不再适用,迫切需要探索自主创新的模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沉淀,我国国家高新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创新元素,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和创新集群。但是,缺乏功能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仍然是高新区发展的症结所在。在创新程度上,我国大部分高新区依旧处于依赖国外创新技术的低端水平,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原生的高端产业[8],具有“高经济增长与低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9],甚至出现了功能的异化和偏离[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看,高新区已经并还将长期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沿和主阵地,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引导创新要素集聚流动、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国高新区应肩负起进一步践行改革开放、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对接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实现自主创新能跃升、产城功能融合,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的重任。创新路径向改革引领、区域带动、国际影响方向转变,从自主创新向辐射带动、功能输出转变。 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其创新发展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更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也是我国高新区如何从跟跑模式、并跑模式向领跑模式转变,并通过高新区的先行发展,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全球领先。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阶段演化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探究决定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为其践行创新驱动主阵地的历史使命提供有效支撑。 1.1.2实践意义 在成功的高新区体现出强大竞争力的刺激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高新区的发展确定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发展战略。选择特定的人才密集区,建立新的高层次高新区成为促进区域创新的有效措施[11]。事实也证明,高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伴随着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如美国的硅谷、中国台湾的新竹等地区的高新区都为本地区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由于地域和发展时间差异,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也具有很大差别。一些园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创新效率较高,而一些园区创新效率较低,技术升级进度缓慢,甚至呈下滑趋势,其原因主要是有影响园区发展进程和竞争力水平的因素存在。其中,是否拥有完善的创新环境氛围、良好的创新要素流动、明确的创新发展路径,是高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因此,了解高新区创新生态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演化路径,有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把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律,并做出科学正确的战略决策。 在技术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缩短了技术生命周期,技术创新迭代加快。与此同时,创新的难度却越来越大,创新成本也不断上升。因此,创新的主体开始由单一企业依靠内部资源独立发展向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6.5¥68.0 -
国富论
¥8.8¥35.0 -
博弈论
¥10.0¥38.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5.7¥58.0 -
斯密评传
¥14.4¥45.0 -
图解资本论
¥12.2¥46.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1.6¥3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1.9¥55.0 -
资本论
¥27.5¥59.8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16.7¥49.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9.9¥30.0 -
财富从哪来
¥23.4¥65.0 -
博弈论
¥25.9¥49.8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0.3¥58.0 -
日本的反省-走向没落的经济大国
¥12.6¥35.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5¥35.0 -
英国的经济组织
¥16.9¥18.0 -
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
¥10.6¥23.0 -
盐铁论
¥24.4¥42.0 -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40.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