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4883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37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02488369 ; 978-7-5024-8836-9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调研有关超细铜粉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氧化亚铜(Cu2O)制备—Al(OH)3包覆—低温氢还原—高温致密化制备铜粉的新工艺。该工艺克服了气相法与液相还原法制备铜粉在制备成本和产品性能上存在的缺点,所得铜粉的形貌粒径可控、分散性好、致密度高、晶型成熟,适用于制作MLCC电极浆料。该工艺的特点是:将对铜粉形貌和粒径的控制转化为对Cu2O颗粒形貌和粒径的控制;通过葡萄糖还原Cu(Ⅱ)制备了平均粒径为0.5~3.5μm的Cu2O颗粒,其形貌粒径接近可控;通过对Cu2O进行Al(OH)3包覆防止了铜颗粒的
目录
1 绪论
1.1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技术概况
1.1.1 MLCC的结构
1.1.2 MLCC的制作
1.1.3 MLCC电极用金属粉末的技术要求
1.1.4 粉末材料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1.2 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
1.2.1 气相沉积法
1.2.2 固相粉碎法
1.2.3 液相法
1.3 超细氧化亚铜粉末制备及其形貌粒径控制
1.3.1 固相法
1.3.2 电解法
1.3.3 液相还原法
1.4 湿法制粉过程中形貌及粒径控制的基础理论
1.4.1 晶体成核与生长理论
1.4.2 粉末粒子形貌和粒径控制理论
1.4.3 粉末粒子形貌粒径控制方法
1.4.4 液相法制粉中的团聚与预防
1.5 液相无机包覆技术研究进展
1.5.1 异相凝聚法
1.5.2 非均匀成核法
1.5.3 化学镀层法
1.5.4 溶胶-凝胶法
1.6 工艺技术设计
2 氧化亚铜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与确定
2.1 引言
2.2 工艺研究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研究内容与步骤
2.2.3 产物的表征
2.3 技术效果
2.3.1 物相分析
2.3.2 液相反应法与液固反应法的比较与选择
2.3.3 加料方式对Cu(OH)2前驱体稳定性的影响
2.3.4 前驱体稳定性对Cu2O粉体性能的影响
2.4 氧化亚铜颗粒制备工艺评价与确定
3 氧化亚铜颗粒的形貌与粒径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工艺研究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研究内容与步骤
3.2.3 产物的表征
3.3 技术效果
3.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2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3.3.3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3.3.4 物相分析与热分析
3.4 控制过程分析
3.4.1 氧化亚铜的形貌控制
3.4.2 氧化亚铜的粒径控制
3.5 氧化亚铜形貌粒径控制方法评价
4 氧化亚铜颗粒的包覆研究
4.1 引言
4.2 工艺研究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研究内容与步骤
4.2.3 袁征与检测方法
4.3 技术效果
4.3.1 Al(OH)3包覆Cu2O的必要性考察
4.3.2 反应方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3 pH值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4 温度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5 NaOH滴速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6 陈化时间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7 包覆量对铜粉性能的影响
4.3.8 Al(OH)3/Cu2O包覆粉末的表征
4.4 氧化亚铜颗粒包覆工艺评价
5 氧化亚铜的氢还原与铜粉的致密化研究
5.1 引言
5.2 工艺研究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内容与步骤
5.2.3 测试与袁征
5.3 技术效果
5.3.1 氧化亚铜颗粒的等温氢还原研究
5.3.2 包覆层对还原速率的影响
5.3.3 还原温度对铜粉性状的影响
5.3.4 铜粉的高温致密化研究
5.4 氧化亚铜氢还原工艺评价
6 总体工艺效果评价
6.1 超细氧化亚铜粉末制备工艺
6.2 氧化亚铜颗粒的形貌粒径控制方法
6.3 氧化亚铜颗粒的包覆工艺
6.4 氧化亚铜氢还原工艺
6.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1.1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技术概况
1.1.1 MLCC的结构
1.1.2 MLCC的制作
1.1.3 MLCC电极用金属粉末的技术要求
1.1.4 粉末材料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1.2 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
1.2.1 气相沉积法
1.2.2 固相粉碎法
1.2.3 液相法
1.3 超细氧化亚铜粉末制备及其形貌粒径控制
1.3.1 固相法
1.3.2 电解法
1.3.3 液相还原法
1.4 湿法制粉过程中形貌及粒径控制的基础理论
1.4.1 晶体成核与生长理论
1.4.2 粉末粒子形貌和粒径控制理论
1.4.3 粉末粒子形貌粒径控制方法
1.4.4 液相法制粉中的团聚与预防
1.5 液相无机包覆技术研究进展
1.5.1 异相凝聚法
1.5.2 非均匀成核法
1.5.3 化学镀层法
1.5.4 溶胶-凝胶法
1.6 工艺技术设计
2 氧化亚铜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与确定
2.1 引言
2.2 工艺研究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研究内容与步骤
2.2.3 产物的表征
2.3 技术效果
2.3.1 物相分析
2.3.2 液相反应法与液固反应法的比较与选择
2.3.3 加料方式对Cu(OH)2前驱体稳定性的影响
2.3.4 前驱体稳定性对Cu2O粉体性能的影响
2.4 氧化亚铜颗粒制备工艺评价与确定
3 氧化亚铜颗粒的形貌与粒径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工艺研究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研究内容与步骤
3.2.3 产物的表征
3.3 技术效果
3.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2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3.3.3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3.3.4 物相分析与热分析
3.4 控制过程分析
3.4.1 氧化亚铜的形貌控制
3.4.2 氧化亚铜的粒径控制
3.5 氧化亚铜形貌粒径控制方法评价
4 氧化亚铜颗粒的包覆研究
4.1 引言
4.2 工艺研究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研究内容与步骤
4.2.3 袁征与检测方法
4.3 技术效果
4.3.1 Al(OH)3包覆Cu2O的必要性考察
4.3.2 反应方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3 pH值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4 温度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5 NaOH滴速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6 陈化时间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7 包覆量对铜粉性能的影响
4.3.8 Al(OH)3/Cu2O包覆粉末的表征
4.4 氧化亚铜颗粒包覆工艺评价
5 氧化亚铜的氢还原与铜粉的致密化研究
5.1 引言
5.2 工艺研究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内容与步骤
5.2.3 测试与袁征
5.3 技术效果
5.3.1 氧化亚铜颗粒的等温氢还原研究
5.3.2 包覆层对还原速率的影响
5.3.3 还原温度对铜粉性状的影响
5.3.4 铜粉的高温致密化研究
5.4 氧化亚铜氢还原工艺评价
6 总体工艺效果评价
6.1 超细氧化亚铜粉末制备工艺
6.2 氧化亚铜颗粒的形貌粒径控制方法
6.3 氧化亚铜颗粒的包覆工艺
6.4 氧化亚铜氢还原工艺
6.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金属切削液配方与制备手册
¥144.5¥198.0 -
图解新能源汽车 原理·构造·诊断·维修
¥96.0¥128.0 -
中国传统酿造酒醋酱
¥38.1¥128.0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54.9¥98.0 -
地下金属矿山灾害防治技术
¥26.5¥75.0 -
零担货物运输网络中绿色物流的枢纽选址与路径规划:英文版
¥57.2¥78.0 -
图解汽车线束技术
¥55.6¥78.0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35.6¥48.0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地理分布图
¥16.8¥20.0 -
矿产勘查项目设计实习指导书
¥24.0¥32.0 -
汽车故障综合诊断技术
¥63.7¥95.0 -
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钛酸镧锂基电解质研究
¥48.0¥58.0 -
汉服经典纹样与配色图鉴
¥117.6¥168.0 -
LNG船舶夜航安全评估
¥32.4¥56.0 -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102.4¥128.0 -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27.5¥98.0 -
科学论证:逻辑与科学评价方法:logic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
¥89.6¥128.0 -
河南省水资源——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
¥144.0¥200.0 -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农村水环境共治模式研究
¥61.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