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略说实践存在论美学
- ISBN:97875500428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5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50042872 ; 978-7-5500-4287-2
本书特色
《略说实践存在论美学》是一部研究美学基本理论的重作,由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者朱立元教授撰著,主要梳理和分析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构建与演变进程,一一阐述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要点,并且进一步对未美学研究未来的发展作了思考,见识独到,深中肯絮。该书是一部能让人得到知识提升、人生启示和审美情操的好书。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坚持实践美学大方向的同时,反思其理论上的不足与局限,试图在美学上将单纯认识论转移到现代存在论的根基上,将“实体—现成论”发展为“关系—生成论”,从而为实践美学的突破和发展开拓出一种新思路。
内容简介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关键词为“实践”“存在论”。因此,实践存在论美学就是以实践论与现代存在论相结合为哲学基础的美学思想。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坚持实践美学大方向的同时,反思其理论上的不足与局限,试图在美学上将单纯认识论转移到现代存在论的根基上,将“实体-现成论”发展为“关系-生成论”,从而为实践美学的突破和发展开拓出一种新思路。实践存在论美学酝酿于新世纪初,2008年《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出版标志着它的初步形成。目前,实践存在论美学仍处在继续修正、完善的过程中。
目录
一、从实践美学到实践存在论美学
二、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基础
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基本主张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存在论根基
一、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历史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从存在论根基处重新认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意义
三、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核心内涵
四、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不容否定
五、马克思哲学的根基是与实践观一体的存在论,而不是抽象的“物质本体论”
第三章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根本思想来源:马克思的现代存在论思想
一、关于中译文问题
二、对《巴黎手稿》“存在论”集中表述的现代解读
三、现代存在论纲要在[货币]片断中的出场
第四章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重要思想来源:蒋孔阳的审美关系及其生成性思想
一、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审美关系
二、审美关系理论的逻辑思路
三、用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对审美关系理论做现代解读
第五章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一、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阻碍中国当代美学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超越传统的认识论:西方美学发展的历史趋势给我们的启示
三、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四、《美学》: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尝试
第六章 实践存在论美学要义
一、传统认识论美学思维方式的局限
二、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的根据
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要点
四、实践存在论美学与实践美学主流派的区别
第七章 马克思实践的存在论维度以及美学意义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
二、马克思存在论思想的实践性
……
第八章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节选
《略说实践存在论美学》: 一、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阻碍中国当代美学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美学就迎来了一次大讨论,形成了以蔡仪、朱光潜、吕荧、高尔泰、李泽厚为代表的所谓美学四大派。这四大派虽然成就不同、观点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局限在一种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和框架之中来讨论问题,都是把美作为一个先在的、现成的实体来认识;认为美在客观,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这是一种客体实在论;认为美在主观,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这是一种审美主体实在论,把人看作一个早已存在的不变的审美主体;认为美在主客观的统一或者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实际上主张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属性恰好和一定的审美主体的感受相契合,这实际上是一种关系实在论。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把“美”或者“美的主体”作为一个早已存在的客观对象来认识,因此,虽然争论得很热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都是相同的认识论的思维路径,因而*后归结、上升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却未能在解决美学的基本问题上有大的突破。 “文革”以后,美学大讨论中各派的观点借助于对马克思《巴黎手稿》思想的阐释都有所坚持、发展和完善,但总的来说,各派还是在认识论的框架里来谈“怎样认识美”“美是什么”等问题,没有新的重大的突破。而以李泽厚先生为代表的社会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美学理论,充分结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用“自然的人化”的实践和历史“积淀”作为贯穿整个美学思想的基础,发展成了人类学本体论美学,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美学界中占主导地位的主体性“实践美学”。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理论代表着“实践美学”的主流派别,他强调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制造工具的基础地位和历史“积淀”的理性指导作用,把美和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结合在一起来研究美学,已经对认识论美学所局限的范围有所拓展,因此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一时期的实践美学仍然围绕着“怎样认识美的本质”这个中心论题研讨,没有真正跳出认识论的思维框架。当然,在实践美学后来的发展中,实践美学中的其他代表人物已经开始注意到如何超越单纯认识论美学模式的问题了,比如蒋孔阳先生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美学就是试图超越认识论美学框架而进行的颇有成效的尝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一种新的突破发展的可能性正在酝酿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我们必须超越现有的美学研究模式,才有可能使中国的美学发展获得一个大的突破,并且开始做了一些尝试的工作。比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有学者以“感性-个体”反对“理性-集体”的方式拉开了对以李泽厚先生为代表的实践美学主流派进行批评的序幕;在90年代初陈炎先生又开始向“积淀说”发难;接着,杨春时先生也提出超越实践美学、走向“后实践美学”的主张;潘知常先生等人则提出了“生命美学”“生存论美学”等来反对实践美学。与此同时,也有一批学者(包括笔者在内)对处于变化之中的实践美学做具体分析,从各个方面为实践美学中的合理因素辩护,当然也承认实践美学主流派的观点存在局限,需要改进和发展。这场美学大讨论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人不满于中国美学的现状,试图超越现有的美学模式,这预示着我们的美学正酝酿着某种革新和突破的可能。但是,究竟应该怎样超越、突破,什么才是阻碍中国美学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问题,却仍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必须抓住这个根本的症结,中国美学才有可能有真正的突破性发展。从对实践美学的论争中来看,人们还主要不满于实践美学过分强调理性、集体性、物质生产劳动的一面,因此想要在审美中给予与之对立的感性、个体体验性以应有的位置,但多数人对“美”的提问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实践美学主流派在认识论方面的局限虽然开始注意,有的也有批评,但多数人似乎认识得还不够深刻,还没有提到关键、要害的位置来认识。现在看来,这种反思和批评的工作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和有意义的,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抓住阻碍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即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问题,有的学者虽然也看到或提到这一点,但深入反思、分析还不够。多数人(包括我们在内)在很长一个时期中仍然是在认识论的思维框架范围之内来探寻美学学科的发展,所以难以有大的突破和创新。 ……
作者简介
朱立元,男,1945年生,上海人。文学硕士,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97年获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2002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994—1997年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上海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主要研究文艺学、美学。出版过《黑格尔美学引论》《接受美学导论》《真的感悟》《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实践存在论美学——朱立元美学文选》等21部专著以及3部译著,曾主编《西方美学通史》(双主编之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上、下)等著作和《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美学》《西方美学史》等教材,发表论文近400篇,获省部以上奖21项。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谈修养
¥6.0¥20.0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理想国
¥7.2¥26.8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列宁全集4
¥4.4¥9.7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小窗幽记
¥5.7¥19.0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