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2198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974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15219837 ; 978-7-5152-1983-7
内容简介
作者在多年中国医学史的探讨中,深入到秦汉中医基础理论中求索,据已有资料对诸多问题进行澄清,将分别阐释原始中医学的相关内容汇编成册,以求促进中医事业与时俱进的发展。
目录
中国医学起源新论
李序
周序
甄序
自序
致中国中医学术界专家、教授的公开信
**篇 医学知识起源新论
**章 论医学知识起源的**条件
一、人脑组织结构的进化
二、人脑生理功能的进化
三、其他原始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
第二章 我国原始人群的进化概貌及外治疗法起源概说
一、元谋猿人时期外治疗法产生的可能性
二、从蓝田猿人到北京猿人时期外治疗法产生的可能性
三、从马坝人到许家窑人时期外治疗法概说
四、我国新人时期的外治疗法概说
五、水在外治疗法起源中的地位
六、火在外治疗法起源中的地位
第三章 我国传统医药卫生知识的起源问题
一、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问题
二、上古人类对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的初步认识
三、上古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过程
四、上古卫生保健知识的起源问题
五、原始医学知识的“积累”与“普及”
第二篇 中医理论框架形成新论
**章 中医理论起源及中医理论框架形成新论
一、中医理论的起源与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的关系
二、中医理论的起源与疾病命名的渊源关系
三、关于中医理论框架主纲及阴阳、五行诸学说的历史地位问题
第二章 早期的心一经脉调节论
第三章 朴素的脑调节论
一、从甲骨文天、首等字及脑字的形态看先民们对头、脑的认识过程
二、《内经》中的脑论及运动功能的脑调节论
第四章 原始的气调节论
一、原始人类对风寒、风气的认识过程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气思想的演绎及其哲学价值
三、气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根由
四、《内经》时期的气调节论
第五章 辩证的阴阳调节论
一、阴阳观念的萌芽与起源——从原始人群探讨相对对立概念产生的时限
二、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念
三、阴阳观念在医学理论中的应用
第六章 人体五行一五脏调节论
一、五行及五行哲学说起源辨析
二、从传统文化看五行——金木水火土说的早期发展及五藏相配问题
三、《内经》中的五藏情识论与五行一五藏调节论
第三篇 秦汉经脉学说起源及当代“经络”新论
**章 论经脉学说起源的**条件
一、人体解剖知识的积累
二、人体生理知识的积累
三、临床医学知识的积累
第二章 今本《内经》“经络”词义研究
一、含动词义类
二、误字衍文类
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合称
第三章 论“脉”在经脉学说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们对“脉”的认识从血开始
二、从“脉”的史料探讨经脉学说的起源
三、从疾病与“脉”的关系探讨经脉学说的起源
第四章 从张家山《脉书》探讨经脉学说的起源
一、“疾病篇”在经脉学说起源中的地位
二、从“相脉之道”探讨经脉理论中的“是动则病”
第五章 从“用碧启脉”探讨经脉学说的起源(兼论针刺疗法的起源)
一、《脉法》“用□(特殊字)启脉”的实质
二、从“用□(特殊字)启脉”的治则探讨针刺理论的起源(兼论针刺疗法起源于放血疗法)
三、从“□(特殊字)启有四害”的演绎探讨由□(特殊字)至针的发展概貌
第六章 秦汉时期大脑及颅底解剖在《内经》经脉理论创立中的作用
论原始中医学
五十二病方注补译
远古中国医学史
经脉学说起源·演绎三千五百年探讨
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十七讲
编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小儿推拿秘旨
¥4.2¥9.0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8.6¥58.0 -
格致余论
¥2.8¥6.0 -
回生集
¥3.2¥9.0 -
活幼心书
¥7.0¥15.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3.7¥38.0 -
本草纲目
¥25.6¥76.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3.2¥12.0 -
脉因证治
¥4.8¥13.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温病条辨
¥3.2¥12.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遵生八笺
¥3.2¥12.0 -
鲁府禁方
¥7.0¥15.0 -
笔花医镜
¥2.8¥8.0 -
外科正宗
¥5.4¥18.0 -
黄帝内经 灵枢
¥13.4¥22.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金匮要略
¥2.5¥12.0 -
中医手诊图释
¥8.4¥28.0 -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9.4¥98.0 -
彩绘版国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精装)
¥20.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