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口巽峰塔修缮工程报告

潜口巽峰塔修缮工程报告

1星价 ¥196.1 (7.6折)
2星价¥196.1 定价¥2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959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030695963 ; 978-7-03-069596-3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安徽省部古塔修缮工程报告,是省内文物保护工程的首批成果。报告共分六个章节,详细记录了巽峰塔的历史沿革、价值评估、修缮方案设计、修缮工程实施及采用的相关技术,并收录有现状实测图、设计图、竣工图、施工照片、修缮前后对比照片等,以期留存尽可能完整的技术资料,为文物建筑积累一份历史档案,也为其他类似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目录

目录
序言 i
前言 iii
**章 概 况 1
**节 潜口村概况 5
第二节 潜口汪氏简介 10
第三节 汪道植肇建巽峰塔 12
第四节 周边文物遗迹 16
第二章 巽峰塔及其建筑形制分析 23
**节 建塔时间 25
第二节 建塔缘由 27
第三节 布局选址 32
第四节 建筑形制 35
第三章 巽峰塔的文物价值 51
**节 历史价值 52
第二节 艺术价值 52
第三节 科学价值 53
第四节 社会价值 54
第五节 文化价值 54
第四章 巽峰塔现状勘察 55
**节 勘察范围与对象 56
第二节 现状勘察 57
第三节 残损原因分析 67
第四节 勘察结论 68
第五章 巽峰塔修缮设计 69
**节 修缮依据 70
第二节 修缮原则 70
第三节 指导思想 71
第四节 工程性质 71
第五节 修缮内容 72
第六节 修缮措施 72
第六章 巽峰塔修缮工程施工 77
**节 修缮工程目标 78
第二节 修缮工程分期 78
第三节 修缮工程前期准备和施工顺序 79
第四节 工程变更 123
第五节 工程质量评估 125
附录一 实测与修缮设计图 127
附录二 巽峰塔修缮前后对照 171
附录三 黄山市现存古塔名录 199
后记 221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概况 塔,多与佛教有关,在古代被称为“塔庙”,约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塔原指坟墓,是用来藏舍利的,古代建筑工匠在原有的高层建筑基础上吸收了印度墓塔的宗教内涵,创造出具有中国自己风格的宗教建筑——塔。后来随着不断发展,它的含义逐渐超出埋藏佛骨之外。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并成为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中国佛塔的形式比较自由,样式也很丰富。根据塔的造型来分,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花式等;根据建塔的材料来分,有木塔、石塔、砖塔、琉璃塔、夯土塔等。 徽州古塔,源于唐宋,盛于明代。虽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仍挺立于田野,屹立于山头,矗立于河岸。据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黄山市现存古塔共有20座,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唐代1座(仅存部分残件)、宋代3座、明代12座、清代4座,其中徽州区2座,黄山区2座,歙县4座,休宁县7座,黟县2座,祁门县3座。 徽州古塔往往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佛塔。建塔以置佛座、放佛像、镌佛字以及埋叙重要佛教资料为目的,多随寺庙先后建立,如歙县的长庆寺塔(图1-1)、祁门县的伟溪塔和休宁富溪的辛峰塔。二是镇妖压邪的风水塔。建塔旨在弥补山川之缺憾,或“镇”住妖魔鬼怪,以冀人杰地灵之目的。如婺源县的凤山龙天塔(图1-2)、黄山区永丰乡的清山塔、黟县柯村乡的旋溪塔等。徽州明清时期所建的塔多属风水塔。三是振兴文运的文峰塔。建塔旨在文运昌盛,人才荟萃,如祁门县凤凰山上的文峰塔、岩寺的文峰塔,潜口巽峰塔亦属此类。因此从塔的功用看,徽州古塔与原来意义上的佛塔有所不同,它注入封建礼教思想并有教化、美化等作用,其功用往往是集三者于一身。 徽州古塔别具一格,各有特点。 图1-1 歙县长庆寺塔 图1-2 婺源龙天塔 徽州年代*早的塔应是西峰寺塔遗构,位于歙县许村镇塔山村姚家组(后山),建于唐代。现存建筑占地面积仅为0.57平方米,虽然很小,保存也不完整,却是徽州地域可见*早的塔。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徽州古塔,当属长庆寺塔。该塔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位于歙县城南西干山麓,练江之滨。因塔旁原有长庆寺,故名。又因此山原有十寺,又名“十寺塔”。今十寺皆毁,唯有塔存。塔呈方形楼阁式,实心,七层楼阁式,砖木石混合结构,塔身砖砌,高23.1米。石须弥底座,一层有回廊,石檐柱间宽4.36米,四面辟券门,内置石雕莲瓣佛座。第二层以上墙面中均凹进券窗绘佛像,周边墙面亦彩绘佛像图案。每层檐口用砖木叠涩挑出,上为木构腰檐,覆筒板瓦。葫芦刹顶由四铁链牢系塔角,飞檐翼角下悬铁制风铎。四隅砌出半隐半露的方形倚柱,墙面绘佛像彩色图案。每层檐口用砖叠涩挑出,间以五层斜角牙子。自明以来,文人雅士游歙,常以此为仗宴之地。塔经历代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持宋代特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巧精致的新州石塔,位于歙县西北郊新州(图1-3)。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曾一度迁州治于此,故称“新州”。塔建于南宋建炎三年,用赭色麻石砌成。重楼式,石结构,塔高4.6米,五层八面,棱形挑檐,层高不同。二层有香火炉窟;三层左右两侧镌斗大“佛”字。正面刻有南宋建炎建塔和明嘉靖年间重修的铭记;四层八面均为如来神位字样;五层发券内为佛像浮雕。这是一座乡民为了祈求子嗣而自愿捐资建造的佛塔,整座石塔没有任何花纹图案装饰,显得简洁、庄重、古朴,是安徽省内古塔的佼佼者,1956年就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的是岩寺文峰塔(图1-4)。此塔位于岩寺镇北郊,西临丰乐河。原名水口塔,俗称岩寺塔。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参照当时绍兴大禅寺塔、南京报恩寺塔、泗州塔样式,历时十载建成。塔七层八面,现高54米,是徽州塔高之*,底径8米,逐层略内收。底层塔檐外伸1.5米,向上逐层加长,至第七层伸出3米,使上层檐水直滴至地,避免各层塔檐被积水剥蚀,既保坚固,又利观瞻,成为徽州古塔之经典之作。该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1-3 歙县新州石塔 图1-4 岩寺文峰塔 图1-5 潜口村区位图 一座座徽州古塔,向人们展示了徽州前世社会的繁荣发达,先民的勤劳智慧,见证着徽州社会的发展变迁,一个个家族的繁衍生息。每一座古塔都是徽州社会的史书,让后人去研读。 **节潜口村概况 潜口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东南(图1-5),地势西北高,东南略低。2012年被列为**批中国传统村落,旧属歙县西乡,向来经济繁庶、科教兴盛、人文荟萃,为一方之奥区,素有“黄山南大门”之誉。其北倚黄山,南邻岩寺,东连歙县,西接休宁,岩寺至汤口、歙县至休宁的古官道在这里形成一个十字中心,交通位置十分优越。现皖赣铁路、205国道、慈张公路,合铜黄与徽杭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1700毫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潜口古称阮溪,又名潜川,因地处“黄山之出口,万峰潜伏于后”而得名,历代口笔相传,陶渊明曾隐居在阮溪,所以溪名改为潜溪,村名称潜口。潜口原有古迹“渊明旧里坊”,有地名叫“陶坞”,虽说陶渊明是否曾在此隐居已无法证实,但悠久的传说已形成深厚的文化,大家也更愿意用其来命名(图1-6)。 图1-6 清康熙《歙县志》《水香园图》版画中的渊明旧里坊 潜口开发较早,明代以前,潜口就设有用于管理贸易及税收的机构“务”。明清时期,潜口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黄山出产的木、竹、茶叶、生漆、药材等产品多经潜口运出,往东经过歙县渔梁码头由水路运销杭州、苏州等地,而粮、油、布、盐以及南北杂货等也经潜口运入黄山地区销售。民国时期,潜口先后有元大、和隆、裕泰、义和、同福、同丰、徐怡大等布店,有顺记商行百货店,有和兴、姜复茂、同兴、和泰杂货店,有上、下当铺,有颐和堂、三益堂中药店,另有济记酒坊、曹素功墨店炼烟厂,以及豆腐坊、酱坊、染坊、饭店、旅店、银楼等。 潜口村旧有“十景”,分别为云岭樵歌、石池烹茗、珠堨听琴、烈庙晨钟、庙山远眺、洞天暮鼓、竺岭赏桃、梅岭牧笛、荷塘月色、巽峰夕照。这是历代对潜口文化与自然环境的高度概括,并有诗句相呼应。 云岭樵歌 云岭翠如烟,樵歌从云天。 斫薪青嶂里,惊起老神仙。 珠堨听琴 一水出深山,高低起落差。 珍珠串水面,乐声静中参。 石池煮茗 石池出琼浆,丽山灵芽香。 松枝生炉火,烹茗战金汤。 烈庙晨钟 青烟映朝曦,二公理军机。 钟声彻宇宙,激荡百工熙。 庙山远眺 举目到云边,放眼观百川。 万物归眼底,疑身化神仙。 竺岭赏桃 十里桃花溪,妖娆俏春熙。 飞花随流水,寻故不可期。 荷塘月色 芙蓉出水中,香乱舞衣风。 月斜空碧合,上下婵娟拥。 洞天暮鼓 古岩有洞天,香雾任风牵。 落日腾暮鼓,山色娱云烟。 梅岭牧笛 梅岭竹青青,铁干马蹄轻。 炊烟归牧笛,云里洒清声。 巽峰夕照 日沉络狮山,夕阳洒落霞。 塔影贯山过,田干闻鼓蛙。 其中“云岭”位于村北,岫壑冲深,竹树交阴,为南入黄山的必经要道(图1-7)。唐大历八年(773年),志满禅师露宿岭半,山虫绕卫,枯坐数月不知饥渴,人以“佛”名之,岭亦因之改名为“佛子岭”,至今仍名。岭巅旧有云岭禅院,又名佛岭寺,为志满禅师所建,是进出黄山的香客、游人的重要活动场所。岭上还建有云亭,设汤施茗,方便游方僧侣及路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