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970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52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030697035 ; 978-7-03-069703-5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热水墓群将近40年的考古历程及相关研究。热水墓群考古发现已经三十八年了,在这三十八年间,考古发掘工作不断推进,新的墓葬资料不断出现,新的研究也随着不断深入。在丝绸之路青海道干线及支线、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仪轨、棺板画、丝织品、金银器、藏文木牍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热水墓群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局面,离不开考古人执著的坚持与探索。回顾三十八年来热水墓群的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历程,总结经验得失,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考古工作提供思路,为热水墓群的保护与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正如刘庆柱先生所说:“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在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中、多学科结合的新方法不断应用中、学科理论的不断创新中,学科自身是在不断地纠正不正确、不准确的'人类记忆'中发展。考古学使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记忆更趋科学和真实,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促使'历史学'越来越成为真实、科学的'学问'。”

内容简介

热水墓群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上重要的文化遗产,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考古工作以来,经过四十年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取得了重要收获,发表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和研究论文。本书从大量成果中选取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调查、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论文,详细地展现了热水墓群考古历程和迄今为止的主要收获、学术界对热水墓群的基本观点以及热水墓群考古发现对丝绸之路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过程研究的重要贡献,全面地反映了热水墓群的价值及其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本书系统整理了四十年以来的考古成果和研究资料,全面呈现了多学科的科研成果,为热水墓群今后的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供思路和借鉴。本书既是对过去工作的全面总结,也是了解热水墓群的推荐工具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录

目录
前言(i)
考古编
都兰吐蕃墓群发掘获重大成果(3)
都兰县扎麻日村吐蕃时期遗址(5)
都兰县官却和吐蕃时期遗址(6)
青海都兰吐蕃大墓(7)
青海都兰县哇沿水库古代墓葬2014年发掘简报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9)
中国考古60年 青海省(45)
都兰热水唐代吐蕃墓 许新国 格桑本(51)
天峻县加木格尔滩古城遗址(52)
都兰县考肖图沟吐蕃时期遗址(53)
都兰吐蕃墓群(54)
都兰县莫克力沟吐蕃墓群(55)
都兰县热水吐蕃大墓(56)
研究编
中国青海省都兰吐蕃墓群的发现、发掘与研究 许新国(59)
都兰吐蕃墓葬发掘和研究 许新国(69)
都兰吐蕃墓群的发掘研究概述 格桑本(74)
都兰吐蕃古墓考古研究综述 周毛先 宗喀 漾正冈布(81)
青海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徐承炎 夏吾卡先(90)
青海都兰的吐蕃时期墓葬 阿米 海勒撰 霍川译(103)
关于都兰县热水乡血渭一号大墓的族属与年代 许新国(112)
青海都兰热水一号大墓的形制、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探讨 仝涛(117)
青海都兰暨柴达木盆地东南沿墓葬主民族系属研究 周伟洲(138)
都兰热水一号大墓形制蠡测 康敏 韩建华(168)
青海都兰吐蕃古墓重量级墓主人身份考释 旦却加(177)
论都兰古墓的民族属性 阿顿 华多太(188)
论青海都兰吐蕃时期墓地考古发掘的文化史意义——兼评阿米 海勒《青海都兰的吐蕃时期墓葬》 霍巍(219)
打开吐谷浑古国之门的钥匙——关于都兰热水古墓群札记之一 程起骏(230)
寻找遗失的“王国”——都兰古墓的发现与发掘 许新国(234)
东嘎 洛桑赤列先生与都兰血渭6号墓出土的木牍 许新国 格桑本(240)
都兰出土丝织品初探 许新国 赵丰(244)
都兰出土织锦“人兽搏斗”图像及其文化属性 许新国(266)
都兰热水血渭吐蕃大墓殉马坑出土舍利容器推定及相关问题 许新国(272)
都兰三号墓织物墨书道符初释 王育成(291)
都兰吐蕃墓出土含绶鸟织锦研究 许新国(299)
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粟特系统的推定 许新国(324)
都兰吐蕃三号墓石刻考析 恰嘎 旦正(337)
金腰带与银腰带——从阿富汗大夏黄金之丘到青海都兰吐谷浑大墓 葛承雍(342)
鲁丝沟摩崖石刻图像考 许新国(349)
论赤偕微噶(Blon Khri She’u Ka)——都兰吐蕃三号墓出土藏文碑刻考释 宗喀 漾正冈布 英加布 刘铁程(358)
略论吐蕃的“赭面”习俗 李永宪(367)
略说青海都兰出土的吐蕃石狮 汤惠生(375)
青海都兰出土伊斯兰织锦及其相关问题 林梅村(383)
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太阳神图案织锦考 许新国(392)
青海都兰新出吐蕃文汇释 王尧(405)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吐蕃石刻的释读与研究 夏吾卡先 肖永明 李冀源(408)
青海吐蕃简牍考释 王尧陈践(417)
吐蕃“赭面”习俗再观察 李永宪(427)
吐蕃墓出土蜀锦与青海丝绸之路 许新国(437)
吐蕃墓的墓上祭祀建筑问题 许新国(458)
吐蕃丧葬殉牲习俗研究 许新国(470)
吐蕃时代墓葬的动物殉祭习俗 霍巍(484)
吐蕃系统金银器研究 霍巍(501)
夏查那违约赔偿契书 董布卜辞祈文—— 2014年都兰23号墓出土的古藏文胛骨 释读 阿顿 华多太(550)
新发现的都兰吐蕃墓出土漆器 许新国(554)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3500年树轮定年年表的初步建立 邵雪梅 王树芝 徐岩 朱海峰 许新国 肖永民(565)
跨度为2332年的考古树轮年表的建立与夏塔图墓葬定年 王树芝 邵雪梅 许新国 肖永明(578)
青海都兰地区公元前515年以来树木年轮表的建立及应用 王树芝(587)
青海都兰吐蕃墓葬出土金属文物的研究 李秀辉 韩汝玢(597)
青海省都兰县唐代吐蕃墓葬人骨线粒体DNA研究 崔银秋 段然慧 周慧 朱泓(609)
树木年轮在青海西部地区吐谷浑与吐蕃墓葬研究中的应用 肖永明(614)
后记(625)
展开全部

节选

考古编 都兰吐蕃墓群发掘获重大成果 都兰吐蕃墓群主要分布在都兰县热水乡扎马日村血渭、智尕日三村,夏日哈乡河北村大什角沟,香加乡考肖图等地,目前已发现墓葬近千座。都兰吐蕃墓群对葬地的选择,一般均“倚山面河”,有的葬在山顶及山腰,有的葬在山梁与平地的结合部,与山梁连为一体,有的葬在两山之间的平地上。墓葬往往几座或几十座集中分布在一起,一座大墓的周围往往埋有小型墓葬多座。墓葬均有封土堆,封土分梯形和圆形两种,有的为夯土筑成,有的堆以砾石后再覆盖夯土。在封土堆分层之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构筑平面呈等腰梯形的石墙,夯土边缘砌有土坯和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均位于封土堆梯形石墙的正中下方,均为竖穴形制。除土圹者外,常见以砾石砌壁现象。墓室上方盖有柏木,墓室常见长方形、方形、梯形等形式,分单室、双室和多室等几种,也有带回廊的。葬式多为屈肢葬,二次扰乱葬也有一定数量;有单人葬、男女合葬和三人合葬等。在这批墓葬中,热水血渭1号墓南面平地上的陪葬遗迹,由27个圆坑和5条陪葬沟组成,整个分布范围长30米,宽50多米,殉牛头、牛蹄者13座,殉完整狗者8座,陪葬沟中殉完整马87匹,其规模之大实为罕见。在发现的动物陪葬墓中,盛有羊、马、牛、鹿等大量动物骨骼。另外,夏日哈1号墓、智尕日3号墓内均发现有殉人。 出土的金银器有镀金银质饰片、金牌、银带饰,丝织品有锦、绫、罗、绢、纱、与,皮革制品有靴、袖、刻片,漆器有杯、碗、盘,木器有碟、盒、铲、刀、木雕鸟兽,铜器有镜、牌、盘、带具、瓶、铃,骨器有鹿角器、条、铲、梳子,石器有穿孔石板、石球、石磨盘、石环等,古藏文木件包括木牍、木简、木片,珠饰品有玻璃、玛瑙、绿松石及各色石珠等,陶器有双腹耳罐、单耳罐、侈口罐、圆底罐等。此外,还出土了一批开元通宝铜钱、小宝花铜镜等,为中原汉地输入的物品。部分木器和织锦上亦书写有汉字,大量漆器(如杯、碗、盘等)也属汉地制造,一件木制“斗”模型是汉族常用的建筑构件。丝绸更是绝大多数为中原汉地所织造,品种几乎包括了唐代所有品种,在这批出土的丝织品中,共有残片350多片,又可分为130余种,其中18种为中亚、西亚所织造,余为中原汉地织造。西方织锦中独具异域风格的粟特锦,数量较多。一件中古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系8世纪波斯文字锦。夏日哈出土的一件汉地织造的“鸳鸯栖花锦”,背部墨书“薛安”二字。值得一提的是,热水1号大墓2号陪葬墓出土的一件缂丝,是这批丝织物中的珍品,其尺寸为25厘米×5.5厘米,主题花纹为十字形宝相花,以纬线变换色彩,图案精美,艺术价值极高。 根据大量出土文物可以认定,该墓葬群属于吐蕃文化,是唐代吐蕃统治下吐谷浑邦国的遗存。吐谷浑原系辽西慕容鲜卑的一支,4世纪初,部分鲜卑人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经过阴山西迁到今甘肃东南部和青海东部,征服群羌,创立了新的国家。663年,吐蕃攻灭吐谷浑,吐谷浑王诺曷钵及其妻弘化公主被迫逃往凉州,请求内徙。吐谷浑“故地皆入吐蕃”,在青海地区存在350余年。国灭不等于部族消亡,据文献记载,这部分吐谷浑人虽然被吐蕃人所统治,但仍有自身的建制、自己的可汗、自己活动的特定区域,并以部落为单位,保持着自己民族的组织结构,他们作为吐蕃的邦国而存在。这部分吐谷浑人,文献中虽有记载,但他们的遗迹却未被发现,成为学术界争论的要点。都兰墓群所在的柴达木盆地都兰县境内夏日哈河、察汉乌苏河、柴达木河流域,与文献记载的吐谷浑活动区域在地望上相合;从时间上看,墓葬中出土文物所跨越的历史年代,与吐谷浑国活动的时代亦相合;都兰墓群所保留的殉犬习俗与文献中所记载的东胡鲜卑人的生前畜犬、死后殉犬的习俗完全一致。 大量的出土文物进一步证实了藏族和汉族人民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亲密的来往,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相互交融的历史。都兰吐蕃墓群的发掘,证明了青海“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吐蕃是藏族所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在鼎盛时期,曾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其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统一强盛的吐蕃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这次发掘,对研究唐代河陇地区吐蕃文化的形成、族属、埋葬制度和习俗,以及吐蕃同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融合与交流等重大学术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遗存。 (原刊于《中国文物报》1997年6月16日) 都兰县扎麻日村吐蕃时期遗址 发掘时间:2014年4~9月 工作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扎麻日村遗址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发掘区以察汗乌苏河为界,分为北岸区和南岸区。北岸区发现房址9座、灰坑14个、灶31个、墓葬3座、石堆3处、寺院遗址1处,南岸区包括房址1座、灶1个、墓葬22座、殉牲坑及殉人坑6个。 房址可分为单体多间和单体单间两类,石砌墙基,活动面为踩踏面,较坚硬,有石块支灶和烧火迹象。墓葬依墓室的构造可分为石室、砖室、木椁、土坑墓四种类型,部分墓葬带有殉牲坑或殉人坑。出土大量动物骨骼,马骨*多,羊骨次之,狗骨再次。人骨数量相对较少,包括干尸1具。遗物包含陶、石、木、骨、金、银、铁、铜、玻璃、琥珀、玛瑙、皮革、纺织品等各种材质,种类主要有古藏文卜骨和木简、皮革和各类纺织品、陶罐、陶甑、陶纺轮、陶灯、金耳饰、骨指环、铜镜、铜勺、铜盘、开元通宝等。 北岸区发现的以房址、灰坑和灶为代表的遗址是察汗乌苏河流域发现的首处古文化遗址,完善了以热水古墓群为代表的察汗乌苏河流域古文化结构。墓葬尽管遭到严重盗扰,但结构类型完整,营建方式多样,出土的墨书古藏文卜骨、带古藏文编号的椁板及棺板、开元通宝等表明这批古文化遗存的主人应该是唐代吐蕃统治时期活动在该地区的吐蕃人或吐谷浑人。镶嵌玻璃珠则是汉晋以来通过丝绸之路自西向东传播的重要物品。 (原刊于《中国考古学年鉴 20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都兰县官却和吐蕃时期遗址 发掘时间:2014年4~9月 工作单位: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都兰县哇沿水库坝址位于都兰县热水乡扎麻日村东南约2千米,察汗乌苏河中下游的河段上。经前期的调查与勘探,在坝址上游的察汗乌苏河两岸发现大量的古代遗迹。为配合都兰县热水乡哇沿水库工程建设,共同对水库建设涉及区域内的官却和遗址与古代墓群等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房址10座、灶坑31个、灰坑14个、墓葬25座,揭露面积达7695平方米。 这是青海境内首次发现的吐蕃时期聚落遗址。遗址位于察汗乌苏河北岸,遗址内可分为东、西两区。东部是呈南北向弧形分布的灶坑,排列整齐紧密,为集体烹食之所。这些灶可依据其平面形制分为葫芦形与圆形。遗址中西部为居住区,发现有7处房址,依房址的内部结构可分为单体多间和单体单间两类,这些房址均只残存墙体下部的部分土坯或石块垒砌的墙基。 清理的墓葬与官却和遗址隔河相望。多为中小型墓葬,依墓室结构可分为石室、灰坑砖室、木椁墓三类,同类型墓葬分布相对集中。这些墓葬虽形制各异,但营建方式大体相同:均是在方形或圆形的土坑中营建墓室,墓室上棚以圆柏或以柏木树枝为墓顶,而后做封土。多数墓葬的封土下都建有梯形或圆形的石砌边框。在部分规格相对较高的墓葬附近,还见有殉马坑等祭祀遗迹。 虽然此次发掘遗址与墓葬均被严重盗扰,但依然出土了一批较为重要的文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随身饰品、卜骨、木简、丝绸、皮革残片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多为素面,见有少量戳印纹、水波纹。器类主要有罐、灯和杯。铜器均为素面,器类有釜、盆、盘、勺、带饰等。钱币仅出土有一枚开元通宝。随葬饰品见有镶绿松石金耳坠、蜻蜓眼琉璃珠、玛瑙石饰、琥珀坠饰、绿松石珠饰与少量贝饰。卜骨均为羊的肩胛骨,多见有灼痕,在两块卜骨上分别见有墨书的古藏文与墨绘人像。木简均书有藏文。丝绸残片则均来自墓主服饰,部分残片上见有花草纹样。皮革残片可辨识的有皮鞋、马覆面等。 经对部分墓葬棚木的树木年轮测年及遗物初步推断,这批遗存属唐吐蕃时期。吐蕃时期遗址的首次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墓葬群的发掘也为研究该地区当时古民族生活状况、聚落形态、手工业技术、丧葬习俗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出土的墨书古藏文卜骨与木简等文字材料更是为研究这些墓葬的年代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原刊于《中国考古学年鉴 20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