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尔嘉耶夫论自由与奴役

别尔嘉耶夫论自由与奴役

1星价 ¥16.3 (3.4折)
2星价¥16.3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4926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504492616 ; 978-7-5044-9261-6

内容简介

本书精华绝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深处的探究,是融入一生的智慧经典。这部书籍,不仅涵盖了人类具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虽然这些经典智慧,在人类各种语言中均有不同译本,被各国人们所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使不计其数的人受益终生。

目录

一、论自由
(一)存在与自由
(二)上帝与自由
(三)自然与自由
(四)社会与自由
(五)人格与自由

二、论奴役
(一)王国的奴役
(二)战争的奴役
(三)历史的奴役
(四)革命的奴役
(五)文明的奴役

三、论诱惑
(一)民族主义的诱惑
(二)集体主义的诱惑
(三)个人主义的诱惑
(四)贵族主义的诱惑
(五)资产阶级性的诱惑

四、论矛盾
(一)精神解救恐惧和死亡
(二)统治者、奴隶和自由人
(三)性、个体人格和自由
(四)美、艺术和自然
(五)我思想中的诸多矛盾
展开全部

节选

  启示的上帝、《圣经》中的上帝不是绝对的事物。它拥有元气充沛的生命和动力,并与世界、人和“他者”关联。但经由贵族哲学的整塑,这样的上帝已转换成纯粹的行动,已摒除了其中所蕴含的内在动力和悲剧源头。绝对的事物不能走出自身,不能去创造世界,动力和变化不归属于它。过去,埃克哈特和神秘主义者所说的Gotheit(神、神灵、神性),并不指涉抽象的极致,并不是绝对的事物,而指涉临界状态的大神秘。  对此,不能用概念来表达,甚至也不能将其说出来,因为它创造世界,人同它仅在一种关系之中。上帝不是绝对的事物,上帝与创造、世界、人密切相关。  自由和爱的悲剧发生在这里。从更深层面讲,在一切思维的极限之外,在精神体认的极限之内,矗立着不可思议的神性。但不幸的是,人却每每将它托付给理性哲学,而当理性哲学无力释明时,*终又将它归于“绝对的”。这样,上帝自身即启示的上帝也就质变成专制的上帝。这样,上帝——“绝对的”——君主,如此“三部曲”遂成神学奴役人和诱惑人的孽根。  基督教的上帝不是启示的上帝,而是绝对的君主。  为此,基督教的启示事先准备了上帝之子的启示,即关于牺牲的受苦受难的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启示。上帝不是绝对的君主,它与人和世界在一起饮啜泪水,它是钉死的爱,是解救者。  解救者的象征不是权杖,是十字架。  解救者不是罪者,是赎罪者。上帝启示人性。人性是上帝的重要特性。全胜全知不属于上帝,人性、自由、爱、牺牲才为上帝所有。上帝的观念必须脱出堕落的畸形的社会变形论。当人自身恐惧非人性时,人则扭曲自身的意象,由此也就产生社会变形论的上帝。上帝是人,上帝需要人性。人性即存于人自身的上帝的意象。  神学必须脱出那种反映世界堕落和人堕落的社会学。格言式的神学应与格言式的社会学携手共进。这意味着净化对上帝的认识,廓清环绕着上帝的层层妖霾,把上帝从世俗的一切神权政治中解救出来。  不难理解,是上帝——“绝对的”——君主这样的“三部曲”,激起无神论的正义反叛。无神论并非粗俗,它也一样地倍受痛苦,一样地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无神论为认识上帝提供了辩证的因素,即净化了有关上帝的观念,把有关上帝的观念从人的客体化的非人性和社会变形论中移到超越中来。费尔巴哈的正确不表现在对上帝的态度上,而表现在对有关上帝的观念的态度上。  常折磨着人的意识和良心的神正论问题,与此相关。这也是人被奴役和一切创造被奴役的问题。  无神论体认过世界的恶和痛苦,因而发起对上帝的审判。  这正是无神论独特而严肃的所在。  马尔基翁比任何人都更惊颤于世界的恶和痛苦,也惊颤于全胜至善的上帝竟创造了世界。但马尔基翁在解决有关问题时却是错误的,因而他未能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另外,没有人能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敏感于对痛苦的体认。  这是神正论的问题,他极有力地揭示了这个问题所蕴含的内在的辩证法。  这种辩证法不类似于黑格尔的理性的辩证法,而类似于克尔凯廓尔的生存的辩证法。  伊凡·卡拉玛佐夫说:他接受上帝,却不接受上帝创造的世界。因为在他看来,世界只要还存有一介生物的非公正的痛苦,或者还存有一个小孩的一滴饱受折磨的眼泪,那么他都无法认可世界和谐和世界秩序,而那张进入世界和谐的门票都会被他退了回来。倘若世界的根基浸泡在非公正的痛苦中,那这个世界起始就不该被造了出来。然而,世界已被造将出来,世界确实充满了非公正的痛苦和眼泪,充满了不可救赎的恶。  人抗击世界的恶、痛苦、不公正,渴求创出更好、更公正、更幸福的乐土,但是,人却因此酿出不幸之因,造出恶的新形式。因此,人即便常常奋起抗击,但在抗击时却又极易陷入“马拉托夫斯基”的爱中。纵观那些勇敢抗击世界的仁人志士,无不洋溢着人类的爱,无不果敢地宣示:不自由,宁可死。  19世纪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就竭力肯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痛苦的辩证法。  在给鲍特金的信件中,他一再引用伊凡·卡拉玛佐夫的话来说明这一点。但是,当别林斯基沉思人的个体人格与世界和谐的生存辩证法的矛盾时,他一方面抗击普遍的共相的事物扼杀人的个体人格,一方面却又容忍新的普遍的共相的事物对人的个体人格的奴役,应允以新的普遍的共相的名义准备杀戮成千上万的无辜,摧毁成千上万的人的个体人格。于此,我以为关键是如何审视个体人格。具体说,即必须认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个体人格是生存的核心,认可它能体认痛苦和欢乐,它同人的独特命运、世界和谐、世界秩序密切相关。  这是神正论的问题。要解决它实在是困难,因为,上帝讲过的大部分话都发展成了理论,而且当我们审视这些理论时,会发现它们的基础或多或少都建立在共相——普遍的事物统治个别——独特的事物的原则上。  这样,在共相——普遍的事物里面,在世界秩序和世界和谐中,凯旋得胜者是“正义”、理性、财富、美,而不是非正义、非理性、痛苦、丑。这些在其中仅仅是隶属于整体的部分。过去,奥古斯丁曾指出这不是基督教和古希腊一罗马文化的整体和谐的观点,也不是它们对部分的恶的审判的观点。试想想:世界和谐和世界秩序的观念究竟有什么价值呢?这一观念果真可以裁决那些加于痛苦的个体人格之上的非正义吗?无疑,世界和谐与世界秩序的观念是奴役人的孽根,它显示客体化势力统治人的生存。  当然,这被称为世界秩序和世界和谐的事物,上帝从来就没有创造过它们。  ……

作者简介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1874-1948),男,20世纪很有影响的俄罗斯思想家,以理论体系庞杂、思想精深宏富享誉西方世界。一生共发表有43部著作、500多篇文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