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11582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51158275 ; 978-7-5511-5827-5
本书特色
特殊的岁月,特殊的学校,特殊的童年。在红色的精神里孕育,在红色摇篮里成长,在红色的理想里奋斗。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成立了一所“特殊”的小学——八路军干部子弟学校。该书即是记录这一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展现了特殊时期党对教育、对儿童的重视,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
内容简介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党中央在延安成立了一所“特殊”的小学——八路军“抗小”。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陕甘宁边区干部和革命军人的子女,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的在前线作战,有的在边区工作,而有的已经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孩子们从天南海北而来,汇集到延安,把学校当成是自己的家,在艰苦的日子里学习、生活,在红色的“摇篮”里长大,从小受到党的关怀和革命精神的熏陶,心里燃烧着理想和信仰的火焰……
目录
上学的渴望
红军孤儿
孩子不能娇着养
给“五老”拜寿
防狼记
消灭虱子
窑洞书声
写给亲人的挽词
建立家务
从“小懒虫”到“小劳模”
意外见到毛主席
吐露心声
开眼界
登上宝塔山
学生之家
游戏的乐趣
逗蛐蛐
咱们有了秧歌队
学胡琴
看电影
神奇的哨音
守纪律的好孩子
大胡子“妈妈”
保姆也亲切
“调皮大王”
“毛毛虫变蝴蝶”
友谊
大带小
歌声嘹亮
在领袖身边
告别延安
跨过黄河
节选
在炮火中诞生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 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成为人们和广大爱国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也成为一批在战火中出生的孩子们新的家园。当日寇的铁蹄踏进了中国的大门,战火从东北燃烧到了华北,上海沦陷、南京告急、武汉吃紧……我们美丽的家园正在遭受着侵略者的蹂躏。在这中华民族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毅然决然地跨过黄河,走向了抗日的战场。 黄河岸边炮声隆隆,抗日的呼声震天动地。 1941年8月的一天,伴随着炮火硝烟和夏日灿烂的阳光,在延安大砭沟一所“特殊”的小学成立了——八路军干部子弟学校。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和革命军人的子女,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的在前线与日寇作战,有的在边区部队机关里工作,而有的已经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牺牲了,他们作为革命烈士的遗孤,被学校收养。 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三十多个身穿干净衣服、背着小书包的孩子走进了学校。这些学生*大的十五岁,*小的只有六岁,来自天南海北,有农村的也有城市的,有的出生在战火硝烟中,从小跟着父母在革命队伍里辗转奔波,出生人死。有的父母在“国统区”与敌人“暗战”,家人难得相见;有的父母被敌人关进监狱或杀害,成为孤儿颠沛流离;还有的从朝鲜跟随父母而来,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 学校成了孩子们的家。 在这之前,1938年1月,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创办了延安干部子弟学校,徐特立为首位校长。之后学校的小学部与延安完小(群众子弟小学)合并,改名为“延安鲁迅小学”。由于战火蔓延,到了1939年2月,学校受到宋庆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经济援助,再次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小学部”,简称“延安保小”。毛主席在接见“保小”的学生们说:“你们是未来新中国的主人翁,你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学习,学好本领,将来要用你们的双手去建设一个美好幸福的新中国。” 毛主席的话作为“延安保小”及之后八路军“干小”的座右铭,成为同学们人生的方向和坐标。 学校的**任校长是周磊,到任后积极筹备学校开学,向上级请调了曲高老师担任教导主任,于丰为总务组长,还有肖影、伊辛、曹云昌、李洁民老师,以及陶静冰保育员等。从此,这些身着军装和布衣的园丁们,在战火的笼罩下担负起了培育革命后代的重任。 学校坐落在延安大砭沟的桃花岭下,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山沟。走进学校,同学们看到的是一排白色石头砌成的六孔窑洞,有走廊相通,其中两孔是教室和食堂,另外四孔是学生的宿舍,窑洞有围墙围着,形成一个院子。这排窑洞校舍是学校的首任顾问、著名诗人肖三的爱人叶华设计的,她是一个德籍苏联人,设计的窑洞具有陕北民居特色,又融人了一些欧式的风格。 窑洞旁边的一排破旧平房,是老师、保育员和炊事员住的地方。校舍的前面有一小块平地,是出操和上体育课的操场,而山下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则是学校的厨房。再向学校的斜对面望去,是延安有名的八路军大礼堂,那里经常召开党中央和八路军的重要会议,以及演出各种文艺剧目,丰富着延安的文化生活。 目光转向窑洞的后面,是延绵起伏的山峦,山坡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春天有迎春花、山丹丹、黄刺玫,秋天有波斯菊、粉豆花、牵牛花……就像同学们的笑脸一样,在黄土高原上一朵朵、一簇簇地绽放。 由于学生不多,年龄差距又大,无法按照正常的年级教学,老师们想出了一个混合编班的办法,将三十多个同学分成两个班,以班主任的名字组成两个学级。曹运昌老师的班叫“运昌班”,李杰民老师的班叫“杰民班”。一个班里的同学有大有小,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这就是在战争岁月里办学的条件。 P1-3
作者简介
李伦,重庆市人。1976年参军到西北,现居西安。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作家》《昆仑》《中篇小说选刊》《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萌芽》《清明》《红岩》《长江文艺》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数篇;著有长篇小说《远去的杀声》《迷失之鸟》《青春的绿军装》;作品多次在军内外获奖。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安史之乱
¥24.1¥68.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2.5¥3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9.0¥25.0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6.6¥52.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28.4¥49.8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2.7¥39.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10.3¥25.0 -
历史的沸点-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第二卷
¥16.8¥48.0 -
清朝穿越指南
¥15.4¥45.0 -
万历十五年
¥1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