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西安马腾空村北汉唐墓葬群考古发掘报告

西安马腾空村北汉唐墓葬群考古发掘报告

1星价 ¥148.5 (7.5折)
2星价¥148.5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987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9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030698742 ; 978-7-03-069874-2

内容简介

本书系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安文理学院在西安市马腾空村联合发掘的汉、唐遗迹清代墓葬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该墓葬群位于西安东郊,发掘总面积417。49平方米。发现墓葬20处,其中唐墓17座,汉墓1座。本书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此次考古发掘的遗迹与遗物,为研究西安地区汉唐墓葬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本书可供汉唐考古的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目录

目录
序言 (i)
**章 概述 (1)
**节 历史沿革与自然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1)
二、自然环境 (1)
三、历史沿革 (3)
第二节 发现与发掘概况 (5)
一、公园上城项目一期 (5)
二、文汇里 (6)
第三节 报告编写说明 (8)
第二章 发掘资料 (9)
**节 地层堆积 (9)
第二节 墓葬 (10)
一、公园上城(2018XGY) (10)
二、文汇里(2018XWH) (29)
第三章 结论 (85)
**节 随葬器物 (85)
一、陶器 (85)
二、瓷器 (93)
三、陶俑 (96)
四、铜器 (109)
五、铁器 (111)
六、钱币 (113)
七、墓志 (117)
第二节 唐墓分期 (118)
附表 (121)
附表一 公园上城墓群墓葬统计表 (121)
附表二 文汇里古墓葬群墓葬统计表 (123)
附表三 公园上城(2018XGY)出土器物统计表 (126)
附表四 文汇里(2018XWH)出土器物统计表 (129)
附录 (139)
附录一 大唐故高府君高瑗墓志铭考释 (139)
附录二 大唐故高府君墓志志文考释 (144)
附录三 大唐故清河郡开国公张仲群墓志铭考释 (152)
插图目录
图一 墓群地理位置图 (2)
图二 公园上城墓群分布示意图 (6)
图三 文汇里墓群分布示意图 (7)
图四 墓葬群所在区域地层剖面图 (9)
图五 2018XGYM1平、剖面图 (11)
图六 2018XGYM1出土陶盆(M1∶1) (11)
图七 2018XGYM2平、剖面图 (12)
图八 2018XGYM2出土康熙通宝(M2∶1)拓本 (13)
图九 2018XGYM3平、剖面图 (14)
图一○ 2018XGYM3出土瓷罐(M3∶6) (15)
图一一 2018XGYM3出土器物 (16)
图一二 2018XGYM4平、剖面图 (17)
图一三 2018XGYM4出土开元通宝(M4∶1-1)拓本 (17)
图一四 2018XGYM5平、剖面图 (18)
图一五 2018XGYM5出土陶罐 (19)
图一六 2018XGYM5出土铜饰品(M5∶5) (19)
图一七 2018XGYM5出土开元通宝拓本 (20)
图一八 2018XGYM6平、剖面图 (21)
图一九 2018XGYM6出土板瓦 (22)
图二〇 2018XGYM6出土陶塔式罐(M6∶12~14) (22)
图二一 2018XGYM6出土陶罐(M6∶7) (23)
图二二 2018XGYM6出土器物 (23)
图二三 2018XGYM6出土陶俑 (23)
图二四 2018XGYM6出土开元通宝(M6∶3)拓本 (24)
图二五 2018XGYM6出土墓志盖(M6∶17)拓本 (25)
图二六 2018XGYM6出土墓志(M6∶18)拓本 (26)
图二七 2018XGYM7平、剖面图 (27)
图二八 2018XGYM7出土陶器 (28)
图二九 2018XGYM7出土开元通宝拓本 (28)
图三〇 2018XGYM7出土铁镜(M7∶7) (29)
图三一 2018XWHM1平、剖面图 (30)
图三二 2018XWHM1墓道及耳室南壁图 (31)
图三三 2018XWHM1出土瓷器 (32)
图三四 2018XWHM1出土瓷瓶(M1∶15) (32)
图三五 2018XWHM1出土陶塔式罐 (33)
图三六 2018XWHM1出土陶器 (33)
图三七 2018XWHM1出土铜泡(M1∶17) (33)
图三八 2018XWHM1出土铁锄(M1∶1) (34)
图三九 2018XWHM1出土角柱(M1∶2) (35)
图四〇 2018XWHM1出土墓志(M1∶26)拓本 (36)
图四一 2018XWHM2平、剖面图 (37)
图四二 2018XWHM2出土陶罐(M2∶1) (37)
图四三 2018XWHM2出土器物 (38)
图四四 2018XWHM2出土开元通宝(M2∶4)拓本 (38)
图四五 2018XWHM3平、剖面图 (39)
图四六 2018XWHM3出土陶罐(M3∶1) (40)
图四七 2018XWHM3出土铜镜(M3∶2)拓本 (40)
图四八 2018XWHM4平、剖面图 (41)
图四九 2018XWHM4出土陶器 (42)
图五〇 2018XWHM4出土器物 (43)
图五一 2018XWHM4出土开元通宝(M4∶7)拓本 (43)
图五二 2018XWHM5平、剖面图 (44)
图五三 2018XWHM5出土陶器 (45)
图五四 2018XWHM5出土铁香炉(M5∶10) (46)
图五五 2018XWHM5出土铜镜拓本 (47)
图五六 2018XWHM5出土五铢钱拓本 (48)
图五七 2018XWHM6平、剖面图 (49)
图五八 2018XWHM6出土陶器 (50)
图五九 2018XWHM6出土开元通宝(M6∶3)拓本 (50)
图六〇 2018XWHM7平、剖面图 (51)
图六一 2018XWHM7出土陶塔式罐 (52)
图六二 2018XWHM7出土大型女侍俑(M7∶6) (53)
图六三 2018XWHM7出土陶俑 (54)
图六四 2018XWHM7出土器物 (55)
图六五 2018XWHM8平、剖面图 (56)
图六六 2018XWHM8出土陶器 (57)
图六七 2018XWHM9平、剖面图 (58)
图六八 2018XWHM9出土陶塔式罐(M9∶3、4、9) (59)
图六九 2018XWHM9出土大型女侍俑(M9∶1) (59)
图七〇 2018XWHM9出土釉陶幞头俑(M9∶2) (60)
图七一 2018XWHM9出土陶俑 (61)
图七二 2018XWHM9出土开元通宝拓本 (61)
图七三 2018XWHM10平、剖面图 (62)
图七四 2018XWHM10出土陶塔式罐 (64)
图七五 2018XWHM10出土陶罐(M10∶3) (65)
图七六 2018XWHM10出土陶罐(M10∶4) (65)
图七七 2018XWHM10出土陶俑 (66)
图七八 2018XWHM10出土铜器 (66)
图七九 2018XWHM11平、剖面图 (67)
图八〇 2018XWHM11出土陶塔式罐(M11∶1~3) (68)
图八一 2018XWHM11出土陶俑 (69)
图八二 2018XWHM11出土开元通宝拓本(M11∶6) (69)
图八三 2018XWHM10M12平、剖面图 (70)
图八四 2018XWHM12出土陶罐 (71)
图八五 2018XWHM12出土陶盏(M12∶8) (71)
图八六 2018XWHM12出土镇墓兽(M12∶12) (72)
图八七 2018XWHM12出土镇墓兽(M12∶17) (72)
图八八 2018XWHM12出土天王俑(M12∶22) (73)
图八九 2018XWHM12出土陶俑 (74)
图九〇 2018XWHM12出土天王俑踏兽(M12∶23) (75)
图九一 2018XWHM12出土青瓷双耳罐(M12∶10) (75)
图九二 2018XWHM12出土开元通宝拓本(M12∶4) (75)
图九三 文汇里古墓葬群M13平、剖面图 (76)
图九四 2018XWHM13出土陶罐 (77)
图九五 2018XWHM13出土陶碗(M13∶35) (77)
图九六 2018XWHM13出土天王俑(M13∶13) (78)
图九七 2018XWHM13出土天王俑(M13∶16) (79)
图九八 2018XWHM13出土陶俑 (80)
图九九 2018XWHM13出土风帽俑 (81)
图一〇〇 2018XWHM13出土陶俑 (82)
图一〇一 2018XWHM13出土陶俑 (83)
图一〇二 2018XWHM13出土陶狗 (84)
图一〇三 2018XWHM13出土开元通宝(M13∶25)拓本 (84)
图版目录
图版一 公园上城、文汇里墓葬航拍图
图版二 公园上城M1、M2航拍图
图版三 公园上城M3、M4航拍图
图版四 公园上城M5、M6航拍图
图版五 公园上城M7、文汇里M1航拍图
图版六 文汇里M2、M3航拍图
图版七 文汇里M4、M5、M6航拍图
图版八 文汇里M6、M7航拍图
图版九 文汇里M8、M9航拍图
图版一〇 文汇里M10、M11航拍图
图版一一 文汇里M12、M13航拍图
图版一二 公园上城出土器物
图版一三 公园上城出土器物
图版一四 公园上城出土器物
图版一五 公园上城出土器物
图版一六 公园上城出土器物
图版一七 公园上城、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一八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一九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〇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一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二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三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四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五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六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七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八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二九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〇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一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二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三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四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五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六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七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八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三九 文汇里出土器物
图版四〇 文汇里出土器物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概述   **节 历史沿革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地理坐标北纬33°42′-34°45′,东经107°40′-109°49′。城市地处关中盆地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之上,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辖境东西长约204千米,南北宽约116千米,辖境面积约9983平方千米,整体地势西南与西北较低,东南较高,平面轮廓呈西南倾斜的长方形。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洛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拥有行政区划 11个市辖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高陵区)、2个县(蓝田县、周至县)及1个功能区(西咸新区)。城区中心位置北纬34°15′24″,东经108°55′45″,市区面积1066平方千米。   马腾空北汉唐墓葬群,属于万年县龙首乡遗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1′48.76″-109°02′32.2872″,北纬34°12′52.27″-34°13′13.5618″。所在的马腾空村,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雁塔区等驾坡街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扼于浐河西岸,地处险要道口,是历代兵家要地,亦是古来农耕生息的理想之地(图一)。   二、自然环境   西安市位于渭河平原(关中平原)中部,是八百里秦川的中心地,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区域内地形复杂多样,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带,有起伏不大的台塬带,也有海拔高、落差大的崇山峻岭,境内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河流密布,植被茂盛,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是孕育华夏文明的重要地区。   图一 墓群地理位置图   渭河平原也称关中平原,是中国第四大平原,历史上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由断层陷落地带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和渭河谷地及渭河丘陵一起构成渭河盆地。其形成原因可追溯至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时期,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关中平原因处于四关之中而得名,其东为函谷关,西为散关,南为武关,北为萧关。而遗址所在西安地区,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地形多样,海拔高度悬殊,巍峨险要的秦岭山地与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   西安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气候干燥;夏季炎热、雷雨大风天气较多;秋季天气凉爽、温度变化较大;冬季寒冷,气温较低、雨雪较少;春秋较短,冬夏较长。西安市区为东北风,周至、户县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北风,长安为东南风,蓝田为西北风。降雨集中在每年的五月到九月,雨量适中。气候宜人,适于居住,自古便是人类理想的繁衍生之地。   西安市土壤分布形成南北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黄褐土、褐土为代表,南部的秦岭山地以黄棕壤、棕壤为代表。全市有12个土类,24个土壤亚类, 50个土属, 181个土种。土壤类型的复杂多样,为区内农作物的多品种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   西安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河网密集,共有54条河流,各条河流的流域面积相差悬殊,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有黑河、灞河与沣河。渭河、泾河及石川河系过境河流,其余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地或骊东南丘陵,绝大多数河流由南向北流经渭河平原注入渭河。渭水为黄河支流,源于甘肃境内,横贯关中平原,泾河、沣河、浐河和灞水均是渭河支流,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46%,发源于秦岭山地的渭河南侧支流,因秦岭北坡山势陡峭,沟谷深邃,谷峰相间,河流在秦岭山地沿沟壑曲折南向,出峪后,顺地形斜面自东南流向西北,地质构造断裂带也大致沿东南—西北走向,灞、浐、沣诸河等均沿断裂带走向流动。司马迁曾评“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便是称赞其富庶之度。古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八水即指泾、渭、沣、涝、浐、灞、潏、滈八条河流。众多的河流为西安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平坦的冲积平原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南部天险及周边四关提供了稳定环境,所以西安地区自古便是重要的农耕中心之一。   三、历史沿革   西安地理位置优越,近百万年前就孕育了人类文明。从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居民,从周秦汉唐的建都圣地到宋元明清的军事重镇,都彰显了这一地区优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   旧石器时代,距西安市区35千米的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发现了距今七八十万年至五六十万年的猿人化石,即蓝田猿人和陈家窝人。与人骨化石共存的打制石器表明在距今七八十万年前,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新石器时代,西安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距今八千年的老官台文化代表了人类刚刚进入农业社会,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距今七千年到五千年的仰韶文化繁荣昌盛,代表人类稳定的农耕定居生活,其绚烂的彩陶更是这一时期夺目的创造。距今四五千年的客省庄二期文化,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的代表。这一时期的考古遗址多达数百处。   夏商时期,西安地区在关中平原的中西部发现的数量较多的二里头文化、商文化和先周文化的遗存。其中蓝田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老牛坡遗址等*具代表性。自夏商到先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分布呈现出自西向东扩展的趋势。至西周时期,西安地区已成为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西周都城丰镐两京遗址面积较大,其中宫殿区、宗庙祭祀区、公共墓地等布局明确,规模宏大;在宫殿区中发现了大型夯土基址,在公共墓葬区中发现了有车马陪葬坑的大型墓葬等。   春秋战国时期,秦自商鞅变法起一直占据关中地区,以咸阳为都城,地跨渭河南北两岸。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在此建立了中国**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开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之端。在西安地区不仅发现了许多秦帝王显贵的墓葬,还发现大量平民墓葬,其墓葬结构包括洞室墓、竖穴土坑墓以及砖椁墓三种形式,以洞室墓为主。相关发现及研究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墓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   西汉时期,百废待兴。《史记》载:“汉长安,秦咸阳也”,刘邦进驻关中先以栎阳为临都,历时十余年营建长安城。到汉武帝时,长安城不仅是西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更成为当时的一座国际性大都市。东汉时期虽建都洛阳,但长安作为西隅陪都,在政治及军事上仍具重要地位。东汉末年,三国分立,战乱四起,关中百姓流离失所,所及之处满目萧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及北周等多个王朝先后定都于长安,但作为秦汉都城之旧日盛景,却难以再现。此时,西安作为王朝都城的政治地位得到一定的恢复,经济亦有所繁荣。   隋唐时期,又以长安旧城(今西安)为都城,经过累年扩建整修,长安城重现昔日繁荣。城内宫殿巍峨,布局工整,道路笔直,四通八达。城内手工业高度发达,商业贸易繁荣,客商八方往来。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作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成为当时文化、经济重地。   隋唐之后,长安虽未再做都城,但是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宋元明清历朝都将其视为控制西北地区的军事重地。后梁设立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北宋时期赵匡胤定都开封,西安地区为陕西路,后又改为永兴军路。元初,长安城改名为京兆府。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一。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称亦源于明代。清以后,西安城内再未有大改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立西安市。   马腾空村古为马头原,隋唐始称马头空,也称马头埪,到了清末演绎为马腾空。根据相关记载,马腾空村于隋朝前就已经形成。唐时,龙渠从村东经过流入长安。据《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纪》:“姚登自曲牢向繁川,军于马头原。”又有《晋书 姚苌载记》:“苌与登战,败于马头原。”唐代在马腾空村东原下筑龙首堰,逼水上原,流入龙首渠后分两股进入兴庆宫和禁苑,是长安城市供水渠道之一。龙首渠以浐水为源,宋敏求《长安志》云凿于隋开皇三年,本名浐水渠,俗名龙首渠。朱泚乱时,龙首渠遭到破坏,但随即修复。龙首渠在长安诸渠中寿命*长,五代后方涸。龙首堰,《长安志》说在城东南的马头埪(今马腾空),在马腾空村北发现了隋唐龙首渠遗迹,马腾空的古渠遗迹今尚可见,高出浐水水面8米,是隋唐以后浐水下切所致。在该村南四里的余家土扁也找到了该渠遗迹,而且还有向南延伸的迹象,据地形分析,龙首渠引水口应在马腾空。   “秦中自古帝王都”,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多、历史*久的城市。从奴隶制到鼎盛的西周至封建社会达到封建巅峰的汉、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随、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时1100多年。西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第二节 发现与发掘概况   一、公园上城项目一期   西安正驰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的公园上城项目一期,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办。南三环与田马路十字西南角(西南角GPS:N34°13′13.5618″,E109°2′32.2872″),南三环东段以南,马腾空村以北,田马路以西,长鸣路以东。该项目用地范围大致呈刀形,南北长约363米,东西南北长约227米,项目用地面积59709.75平方米。   1. 遗址的发现   该项目用地范围属于西安市东南郊、三环沿线遗址墓葬分布密集区,周边存有新石器时期、秦汉时期、汉唐时期的重要遗址或墓葬,如马腾空遗址、马腾空墓群、寨东墓群;检视“三普”资料,用地范围或位于“马腾空村北墓群”文物点范围内。鉴于上述周边文物分布密集的情况,为保证*大限度地摸清地下文物分布情况,采用普通勘探、重点勘探相结合的作业方式。自 2018年4月27日开始至 2018年5月31日结束,勘探面积约 59700余平方米。经过对该项目用地范围内勘探,判定该区域内地层堆积从上至下大致分为二层:第①层:耕土层,0~0.3米,厚0.3米,含少量植物根系及建筑垃圾等;第②层:扰土层,深0.3~3.5米,厚3.2米,土质花杂较乱,土色黑褐,含少量现代砖瓦片。第②层以下为黄褐色生土,结构均匀密实,具有垂直结理。经过考古勘探,基本查明了该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土层堆积及遗迹分布情况,共发现各类遗迹遗存7处,其中古墓葬7处,编号M1~M7。   2. 发掘经过   2018年10月,为配合西安正驰置业有限公司公园上城项目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织考古队进驻工地,对项目范围内考古钻探各类遗迹进行了全面复探和发掘。发掘时间自2018年10月27日始,至 2018年11月13日结束,发掘时间总计18天。发掘面积132.86平方米,共发掘古代墓葬7座。其中唐代墓葬5座(图版一,1),清代墓葬2座(图二),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铜器、瓷器、铁器在内,共计27件(组),另外还有钱币20枚。   此次参加发掘工作的领队为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辛龙,先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有裴书研、白宇辰、冯一凡、赵收港、秦进、姜松、于嘉伟、程晓钰、魏康凡、胡亚杰、陈丽涵、周欢、张文、王喆、李娟等人。   二、文汇里   西安正驰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的文汇里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办南三环与田马路十字西南角,东邻田马路,北邻马腾空桥,西邻长鸣路,南邻马腾空村(西南角 GPS:N34°12′5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