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病针灸秘验—50年临证实录(第2版)

百病针灸秘验—50年临证实录(第2版)

1星价 ¥53.7 (7.9折)
2星价¥53.7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980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030698049 ; 978-7-03-069804-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西医眼科医师本书适合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西医眼科医师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针灸秘验——50年针灸临证实录》的第2版。 作者是我国知名针灸专家。本书为作者50年行医经验的全面、系统的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对作者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进行了提炼;二是将110个病症中经反复验证有效并进行规范的针灸处方向读者公开;三是介绍了235例在国内外行医所记录的针灸案例。本书的特点为:,重在真实,全书所列效方验案无一不是来自作者实践,且因针灸临床具有一定风险性,作者也介绍了亲历的多例失误,成功与教训并存;第二,突出特色,用占本书2/5以上的篇幅展示了作者在眼病,特别是在难治性眼病针灸的独特经验,为同行所罕见。 本书适合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西医眼科医师阅读参考。

目录

目录
导言 1
上篇
**章 探索之路 5
**节 传承—博采众长 5
第二节 传承—古今学术 9
第三节 思考—中医针灸发展 12
第四节 求新—主攻眼病 17
第五节 传播—发扬光大 21
第二章 学术之道 24
**节 辨病为主 结合辨证 24
第二节 异病同治 同中有异 25
第三节 选穴—多类穴位并重 28
第四节 组方—强调中取为基 30
第五节 治疗—重视综合方术 31
第六节 强调早治,贵在坚持 32
第七节 治神为先,医患相得 34
第八节 杜绝事故,谨防意外 36
第三章 临证之技 41
**节 针法—各取其长 41
附 针法视频 54
第二节 刺法—不拘一格 54
附 刺法视频 66
第三节 手法—气至病所 66
附 手法视频 71
第四节 其他特色技法 72
下篇
第四章 内科病症 75
**节 中风恢复期 75
第二节 难治性面神经麻痹 78
第三节 面肌痉挛 84
第四节 三叉神经痛 90
第五节 偏头痛 93
第六节 多发性末梢神经病 96
第七节 坐骨神经痛 99
第八节 股外侧皮神经炎 102
第九节 帕金森病 104
第十节 共济失调 106
第十一节 抑郁症 111
第十二节 恐惧症 114
第十三节 失眠症 116
第十四节 癔症 118
第十五节 梅尼埃病 121
第十六节 老年性痴呆症 123
第十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25
第十八节 支气管哮喘 127
第十九节 慢性支气管炎 129
第二十节 稳定型心绞痛 131
第二十一节 心律失常 134
第二十二节 呃逆 136
第二十三节 慢性胃炎 138
第二十四节 肠易激综合征 139
第二十五节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41
第二十六节 痛风 143
第二十七节 阳痿 145
第二十八节 射精不能症 147
第二十九节 前列腺增生症 149
第三十节 附睾炎 151
第五章 外科皮肤科病症 153
**节 颈椎病 153
第二节 落枕 156
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 158
第四节 肩袖综合征 160
第五节 腕管综合征 163
第六节 截瘫 166
第七节 急性腰扭伤 171
第八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173
第九节 膝关节骨关节炎 179
第十节 急性乳腺炎 181
第十一节 乳腺增生病 183
第十二节 胆石症 184
第十三节 肋软骨炎 187
第十四节 带状疱疹 189
第十五节 慢性荨麻疹 191
第十六节 神经性皮炎 196
附一 脂溢性皮炎 198
附二 过敏性皮炎 200
第十七节 扁平疣 201
第十八节 痤疮 203
第十九节 玫瑰痤疮 206
第二十节 湿疹 208
第二十一节 黄褐斑 210
第二十二节 斑秃 211
第六章 妇科儿科病症 214
**节 痛经 214
第二节 子宫脱垂 215
第三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217
第四节 子宫肌瘤 219
第五节 女性尿道综合征 221
第六节 小儿脑病 223
第七节 儿童多动症 226
第八节 多发性抽动症 229
第九节 遗尿 232
第七章 耳鼻喉口腔科病症 235
**节 感音性耳聋 235
第二节 耳鸣 237
第三节 脑鸣 239
第四节 过敏性鼻炎 241
第五节 声带麻痹 243
第六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245
第八章 眼科病症 247
**节 睑腺炎 247
第二节 睑板腺囊肿 248
第三节 急性结膜炎 250
第四节 结膜结石 252
第五节 翼状胬肉 254
第六节 电光性眼炎 255
第七节 角膜病 256
第八节 眼肌痉挛 259
第九节 视疲劳症 262
第十节 干眼 264
第十一节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68
第十二节 虹膜睫状体炎 274
第十三节 老年性白内障 277
第十四节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279
第十五节 老年性黄斑变性 282
第十六节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 287
第十七节 其他黄斑病变 292
第十八节 Stargardt病 295
第十九节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297
第二十节 视网膜动脉阻塞 300
第二十一节 视网膜静脉阻塞 305
附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312
第二十二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13
第二十三节 视网膜脱离 320
第二十四节 视神经炎 323
第二十五节 视神经挫伤 326
第二十六节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333
第二十七节 近视 337
第二十八节 展神经麻痹 341
第二十九节 动眼神经麻痹 345
第三十节 共同性斜视 353
第三十一节 皮质盲 355
第三十二节 弱视 363
第三十三节 色觉障碍 367
第三十四节 内分泌突眼症 369
第三十五节 眼型重症肌无力 375
第三十六节 视神经脊髓炎 377
第九章 保健 384
**节 减肥 384
第二节 戒烟 386
第十章 疑难病案 389
**节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疗后遗肢体功能障碍验案 389
第二节 右小腿间歇抽痛验案 390
第三节 原因不明斜颈验案 392
第四节 原因不明足底寒验案 393
第五节 多发性脑神经损害验案 394
第六节 颅底软骨肉瘤术后多发性脑神经损伤案 397
第七节 急性尿道炎后遗尿失禁验案 399
第八节 Leber病验案 400
第九节 Meige综合征验案 401
第十节 脑梗死后同向性偏盲验案 403
第十一章 针误案例 406
**节 重症气胸案 406
第二节 重度晕针案 413
第三节 穴区折针案 418
第四节 脊髓损伤案 423
第五节 低温烫伤感染案 426
第六节 结膜血肿案 431
第七节 前房积血案 436
第八节 针刺眶内穴致皮下血肿相关因素调研 437
写在后面—怀念我的导师 443
展开全部

节选

导言 我的针灸启蒙老师是我的养父,实际上他是我叔父,我叫他小叔。 叔父学针灸也是半路出家的。他年轻的时候先是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后来又辗转到陪都重庆,鬼使神差地进入了中央警官学校。之后,在上海特别市警察局担任过分局长和督察之类的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这段历史问题被送淮北劳动改造,后来因病而保外就医并获假释。这时候,他开始认真考虑他未来的职业。有一日吃晚饭时,他忽然向我们宣布,他准备学针灸。我和婶母对他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有些瞠目结舌。正在读小学的我当时不懂针灸为何物,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妇产科医师的婶母则是不理解。 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这个决定并不是贸然的,有两件事触动了他。 **件事是因为我的病。我外婆家在浙江省诸暨县,处于与浦江县的交界处,正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疫区。我到上海之后,做医生的婶母带我去做全身体检,结果大便检查时发现了血吸虫虫卵。在当时,西医主要是采用锑剂治疗,副作用很大,不适合儿童。大概隔了一周,天蒙蒙亮,叔父就带着我到第十一人民医院(现在叫曙光医院)去排队看中医。为我看病的是乔仰先医生,他当时正值中年,后来成了上海名中医。他剪着一头短发,人很和蔼,在仔细按了我的脉,看了我的舌,又读了我的化验报告后,开了一张处方。嘱咐我每日一早一晚各吃一包药,半个月后再来复诊。原来他开的是医院用他的配方自行制作的成药,以一小方黄色牛皮纸包成药包,里面是一粒粒如绿豆大小的药丸,共30小包,装成一大袋。好在药并不苦,我照法服用也不偷懒。之后,叔父又带我去看了3次。记得*后一次,大便化验结果是阴性。乔医生笑了笑,说:“小朋友,祝贺你!下次不用来了,好好读书。”我婶母是西医出身,她不相信中医能这么轻易就治好这个病,便亲自带我到静安大楼二楼(我们住三楼)何安止先生的何氏化验室去复检。何先生个子不高,他做事十分认真,所以何氏化验室在上海滩很有名气。他的化验结果与医院的结果完全一致,婶母终于没话可说了。倒是叔父,很为中医奇特的效果而惊叹不已,他特地督促我写了一封表扬乔医生的信寄给医院。事隔30多年,我已在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工作,有一次专门请当时在华东医院的乔仰先老先生来讲课。我怀着感激的心情讲起少年时代他给我治病的经历。乔老一脸茫然,不过讲到治疗血吸虫病的成药时,他还记得,回忆说:“那里面有雄黄,后来我又改进了。” 第二件触动我叔父的事和我的堂兄长林哥有关。长林哥是我大伯父的长子,结婚七八年没有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在农村是件大事。经过多方检查,事情还是出在长林哥身上。为此他专程到上海来治疗,就住在我家。这次又是叔父,每日天不亮就到八仙桥的陆瘦燕针灸诊所排队,请著名的针灸医生陆瘦燕先生为堂兄治疗。记得我每日放学回家,长林哥总是绘声绘色地讲述陆医生诊治的情景,说他待人亲切,即便是乡下人,他也一点不嫌弃,进针不痛,针感特好,如此等等。一个疗程结束后,长林哥满心欢喜地坐上回家的火车。不到半年,就传来嫂嫂怀胎的喜讯。先是生了一个儿子,一年半后又生了一个女儿。 就这两件事,改变了我叔父的职业生涯,奠定了他学习中医针灸的决心。于是,他拜了一位姓张的针灸师为师,学习针灸。记得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五六年级,家里墙上挂着苏州沈白涛先生绘制的针灸穴位图,每日放学回家,做完作业之后,就和叔父一起背诵穴位。为了加强记忆,叔父取每一穴的首字,编成诗词,且用谐音的方式来背。如膀胱经经穴: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他就编为:六(络)月(玉)天,大风飞(肺)越(厥)心督膈。当时,我是有口无心,背着玩的,想不到这一背却牢记了一辈子,竟然受益终生。 出师之后,叔父就在我们住的静安大楼的外间屋开了个诊所,为了招揽患者,他特地在三楼的楼梯口挂了块自己书写的牌子,言明每次诊治费3角。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人问津。刚开张的一两个月,并无几个患者问津,有一次临诊还吓得他够呛。那是某日的中午,我放学后回家吃饭,只见他神色紧张地扶着一个患者出来,只见诊疗床上留着一摊尿渍。原来他碰到了一位严重晕针的患者,一针下去,人晕倒不算,还闹了个小便失禁。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影响他对针灸的追求,逐渐地,患者也多了起来。就在他想一展身手的时候,由于历史的原因,他被要求迁出上海,*后迁入婶母的老家,在浙江德清新市镇落户。 于是,每年的寒暑假,我就来到杭嘉湖平原上这个美丽的古镇看望叔父。当时,叔父在镇联合诊所工作,患者很多,他一早就去门诊,中午总是顾不上吃饭。晚饭后,则常常提着装有电针仪的出诊包,走街串巷地看病。我一直陪着他,替他打下手,如记病历、上电夹、取针、点艾、拔罐等。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因粮食减产,很多人处于饥饿状态。但是,叔父似乎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到他这里就诊的患者,除了镇上的人,还有四乡八村的农民兄弟,他们经常会送点自留地种的南瓜、山芋、花生,甚至是自己家养的鸡鸭等。所以,我每次假期结束回沪,不仅增加了不少针灸的实践经验,还常带上一只婶母*爱吃的家乡老母鸡。 我高中毕业后,在叔父和婶母的建议下,报考了多所医学院校,其中包括上海中医学院。但由于当时强调阶级路线,*后名落孙山。这时国家发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婶母认为我是读书的料,应该继续静下心来复习功课,迎接第二年的高考。我跟婶母提出,前半年去跟叔父学针灸,后半年回上海复习,婶母同意了。 叔父这时已回到老家浙江诸暨农村。每日客堂里坐满本村或邻村来看病的人,还有从外县城来的。记得有一位中年患者,张不开口,只能喝点汤汤水水而饿得皮包骨(后来才知道这叫“颞颌关节紊乱症”),每日从县城坐车到廿里牌镇,再走10里路到我们的祖居火烧吴村来治病。10多日后,他的口终于恢复原样,张得和原来一样大,患者在千恩万谢后回家去了。从早到晚,我们叔侄或者说父子俩,忙得不可开交。这种治疗尽管是完全免费的(由生产队记工分),但不少患者诚心诚意要表示感谢,经常送点鸡蛋、蔬果之类的食品。 1966年,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来临了。高等院校暂停招生,我叔父因受到管制,不能行医,于是我瞒着婶母报名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赴疆前夕,我回到故乡,向我年过八旬的老祖母和叔父告别。记得临走的那一日,他来送我。为了赶早班火车,我们半夜起身,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穿行在连绵起伏的浙东群山之中,我们各怀心事,竟然一路无话。当晨曦初露的时候,我们到达诸暨县城,在位于半山腰的火车站上,他把我拉到一个角落里,从贴身处掏出一个包交给我说:“我身无长物,只能送你这个了。好好学习,我想总会用得着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书和一个旧的铝盒。书的纸张已经有些发黄,封面上印着《实用针灸疗法》,是李清侠先生编著的。铝盒里装着几十支规格不一的针灸针,虽然经多次使用,但一支支仍光亮挺直,我知道这是他偷偷藏起来的。他说他要先回去了,他迈着刚刚痊愈的腿,一瘸一拐地走下车站前长长的台阶。看着他的背影,我眼前一片模糊。 就是这本书和这盒针具,开启了我的针灸人生! 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叔父度过了一个安定满足的晚年。 他重操旧业是在2001年,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政策,上海市卫生局审核通过的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民间医生中,他是静安区仅有的2名民间医生中的一个。不过,他执业的地点不在上海,仍在桑梓故里,面对的是那里的父老乡亲。也因此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诸暨县城度过,特别是婶母故世之后。2005年3月的一日,他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停止呼吸。他没有痛苦,安详地走了,为他跌宕曲折的八十二载人生画上了句号。 上篇 **章 探索之路 我投身针灸医学已整整半个世纪,在这漫漫的行医路上,我没有离开过临床实践,没有中断过探索和总结。在其后的30多年中,我还潜心中医针灸文献和医史的研究,同时又走上了中医针灸管理者的岗位。作为一名针灸临床医家,我不断寻求针灸治疗现代急症、疑难病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对眼科难治病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作为一名针灸文献研究工作者,我希望独辟蹊径,将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到现代中医文献上来,尤其是对文献的应用和开发;作为一名管理者,我始终关注中医针灸的研究和发展,并在实践与理论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学术研究之道。回顾我的针灸之路,其实就是一条传承、传播和不断寻求创新之路。 **节 传承——博采众长 一、自学针灸 在导言中提到我的针灸启蒙老师是我的叔父。可惜他也是半路出家的,并且是为了谋生,所以并没有十分深厚的学识修养;而我那时是个小学生,从没有想到将针灸作为职业,只是兴趣所至,或如唱山歌般的记忆针灸穴位,或帮忙取个针、拔个火罐之类,并未真正投入。因此,只能看作是接触针灸这门古老的传统医技的开始。 1966年,我作为上海知青奔赴新疆,来到了古尔班通古特大漠边缘的石河子兵团农场。当时连队医务室只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卫生员,到团部医院有几十里地。也是出于缺医少药的原因,我开始独立用针灸治病,按照从叔父那里学得的一些皮毛,更多的是照着书本扎针,居然也取得了效果,这开启了我自学针灸之门。而真正走上自学之路,是1971年7月我被调入团部医院工作之后。我深深感到,针灸将作为我终身从事的职业,我必须熟悉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当时诊室条件十分简陋,就诊的患者并不多,也有空闲时间学习。我的自学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书本中学。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专业书籍很少,我尽可能找书来读。我从一位连队浇水排的工人那里借来他保存的一些教科书[他原是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专业的毕业生,被下放农场劳动],开始自学西医知识,尤其是解剖知识;又从一位毕业于上海推拿学校的同事那里得到一本《中医学概论》,开始接触中医基础知识,常学习到深夜。尽管这些知识既不全面也不系统,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的医学基础知识的空白。二是从实践中学。这是我自学的主要方面。当时,正值社会上盛行“一把草,一根针”,全民搞草药,全民学针灸。各种新的刺灸之法层出不穷。记得是在1973年,团部新华书店来了一本焦顺发医师写的《头针疗法》,我用按样画葫芦的方法,在一位脑出血的患者身上试用,竟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从此之后,不论是刊物还是书籍,甚至是手抄件、油印本,只要一有新的穴位、新的针法灸法,我都如获至宝,立即在临床上摸索使用,如头针、耳针、鼻针、面针、手针、足针、腕踝针等针法,以及长蛇灸、核桃壳眼镜灸、苇管灸等灸法。特别是穴位埋藏、穴位结扎、穴位割治等,与传统针灸法完全不同,实际上是一种小手术,我凭借自己在农场的一段兽医经历,学过麻醉、切皮、缝合等技术,我没有参加任何培训,全部按图索骥,无师自通,将其运用于临床。这些新的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而且扩大了治疗的病种。而每日数十位患者的大量临床实践,更使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疗多种常见病的经验。 边疆这段自学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 二、师从军中眼科名医——李聘卿 虽然通过自学收益良多,然而,博大精深的针灸医学有很多独到的东西,有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只有你亲眼去见、亲身去体会才能获得。所以,师从名家也是学医的重要途径。 记得那是1976年,我接待一位患有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这个病我没有接触过,根据患者讲述的病情,我从当时的《新医药学杂志》(即现在的《中医杂志》)读到解放军371医院眼科李聘卿医师用新明穴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该文章不仅详细介绍了关键穴位新明穴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技术,而且观察了600多例大样本的有效病例。于是,我就按照我自学的老习惯,照猫画虎,进行针刺治疗。然而,几次下来,与文章所说的疗效大相径庭。首先,针感均在局部,根本达不到如学者所描述的太阳穴部位或眼区;其次,患者视力毫无变化,也不像文章所言至多治疗几次即可见效。我甚至对文章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然而,就是这位患者,后来去了这家医院,通过1个疗程的针刺治疗,视力竟然从原来的0.1恢复到1.

作者简介

张仁,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针灸》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针灸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氏针灸”第三代传人。 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所所长、《中医文献杂志》主编等职。 具有家传、自学、研究生教育及师承的学医经历。师从“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军中眼科名医李聘卿。 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文献研究50年。在大量常见病、难治病的临证基础上,聚焦于眼病特别是难治性眼病的针灸治疗,在辨病、治则、组方选穴、针法、手法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而独到的学术经验。 曾于1989~1997年,3次赴欧洲工作近3年时间,相继被聘为欧洲中医大学和荷兰神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传播针灸学术。 在北京、上海、台北、东京等地出版中医针灸学术专著71部。以多种形式带教培养人才20余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