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岐黄瑰宝, 创新发微医理

传承岐黄瑰宝, 创新发微医理

1星价 ¥78.6 (6.6折)
2星价¥78.6 定价¥11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0990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7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08099019 ; 978-7-5080-9901-9

内容简介

  为全面总结学术思想,凝练研究成果,加强中医理论创新的交流与推广,特辑本丛书。《传承岐黄瑰宝,创新发微医理》作为“医门问津丛书”首册,共分为三卷,分别为理论创新卷、临证实践卷与科学研究卷。全书围绕我们近年提出的理论创新观点、临床诊疗创新及验案分析、方药基础研究等内容,进行系统回顾总结、整理及二次创作。首卷以中医经典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为主线,内容包括中医经典理论的思考发挥、各家学术源流的融会贯通、病证结合与病证统一,主要为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思考、发挥及创新观点的提出、归纳与应用。第二卷以临诊实践为基础,着重就部分常见病的证候演变规律、诊疗方案优化、临床疗效评价开展示范性研究,并列举临床典型案例加以印证,内容涵盖了不同时期主持的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成果和验案,以求全方位展现中医药在现代心血管病诊疗中的确切效用。第三卷分为学术热点实时追踪、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有效单体实验研究和部分组方成药实验研究,系统评价了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实验方法,回顾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全面展示了实验的设计、实施、完成等研究过程,为中医科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目录

**卷 文以载道,继承创新——理论创新卷
**章 追本溯源,一断于经——中医经典理论的思考发挥
**节 何为“经典”与中医学经典
第二节 知行合一,中医经典与临床
一、追根本溯源头,指导临床认识疾病
二、传道授业解惑,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三、体悟中医经典,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第二章 谨守病机,病证统一——病证结合的理论认识
**节 病、证关系的讨论
一、辨证论治源于辨病理论
二、辨证论治的实施手段是病证结合与方证对应
第二节 病证结合的重要性
一、病证结合是准确认证的基石
二、病证结合是辨证施治的关键
第三节 病证结合的临床应用
一、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现状
二、病证结合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环节
三、病证结合模式下的疗效评价
第三章 百家争鸣,兼蓄融容——不同学术流派的融通
**节 大气学说
一、历史沿革
二、大气与大气下陷学说的内涵
三、大气下陷学说在临床疾病的应用
第二节 毒邪学说
一、历史沿革
二、毒邪学说的内涵
三、毒邪学说在临床疾病的应用
第三节 伏邪学说
一、历史沿革
二、伏邪学说的内涵
三、伏邪学说在临床疾病的应用
第四节 络病学说
一、历史沿革
二、络病学说的内涵
三、络病学说在临床疾病的应用
第五节 “心-脾-肾”三脏一体观
一、“心-脾-肾”三脏一体观的理论依据
二、从“心-脾-肾”三脏一体观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机
三、基于“心-脾-肾”三脏一体观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节 “血-脉-心-神”一体观
一、“血-脉-心-神”一体观的内在生理联系
二、“血-脉-心-神”一体观的时空整体性
三、“血-脉-心-神”一体观下的缺血性心脏病证候变化规律
四、“血-脉-心-神”一体观下缺血性心脏病的整体防治
第四章 循理论治,以药为本——临床用药与疾病防治的思考
……

第二卷 薪火相传,临证治验——临证实践卷
第三卷 潜研精思,与时俱进——科学研究卷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军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天津市授衔“中医心血管内科专家”,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带头人之一。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师从国医大师阮±怡教授、王永炎院士和张伯礼院士,是全国优秀教师,重视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是3篇“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的指导老师。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较深入地研究了缺血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培养了一支团结精干的研究队伍,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提高了临床疗效。发表论文400余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学术论文(F5000)2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