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外国哲学(总第19辑)

包邮现代外国哲学(总第19辑)

¥47.8 (6.1折) ?
1星价 ¥47.8
2星价¥47.8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744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42674456 ; 978-7-5426-7445-6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曾在20世纪80年代(1981—1988年)编辑出版了学会集刊《现代外国哲学论集》2辑,《现代外国哲学》9辑,共计11辑,在 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后由于经费等原因停办。2007年,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恢复集刊,截至2011年,共出版2辑。2017年10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决定继续编辑出版《现代外国哲学》(半年刊)。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本集刊研究成果代表了 现代哲学研究领域中青年学者的前沿水平。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外国哲学”集刊系列9辑。本辑收入21篇文章,主题大致围绕“知识、阐释与道德”的关系展开。其中国内学者论文14篇,另有5篇翻译作品,书评2篇。

目录

从先验到探究——逻辑哲学语境下的实践转向
如何谈论——些简单的方法
模态化的知识论、认知安全性与思想实验
道德直觉主义的理性主义源流
存在的理性
智能理论、人机融合与后人类主义哲学
万物的终结——康德的终末论与道德理论之间的冲突
整体的分裂与出路——早期黑格尔思想进路探微
评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的《学术研究方法论》
对方法论逻辑学的本质奠基——胡塞尔在《纯粹逻辑学导引》中对认识之明见性的证成
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转向”问题争议——兼论一个“中期”阶段的必要性
从辩证法角度对施特劳斯解释学的批判
信仰与知识
意义作为使用与圈内圈外之争——论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对跨宗教和跨文化对话的意义
关于理性与感受
“我思”之再思——亨利生命现象学的开启
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的符号学再阐释
社会构形与历史时间——论阿尔都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阐发
自我所有、财产所有与分配正义——《资本论》叙事结构及其对当代政治哲学研究方法的变革
续写《知觉现象学》的尝试——评《心智的秘密》
海德格尔的“雅努斯面孔”——评黄旺《时间与想象: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想象力问题》
《现代外国哲学》(半年刊)征稿启事
展开全部

节选

  《现代外国哲学(总第19辑)》:  能够把一物和一切他物区分开来,这会划定一个对象的界限,但并没有定义这个对象。从概念上讲,问题是想要定义任何事物都需要把握专属于它的东西,而关系不属于任何单一事物。不属于单个事物是关系的难题,这破坏了客体形而上学。  一个悖论向贯穿现代科学的完全理性理想发出挑战。我们之前看到,如果个别实体是可理解的,那么它们的关系就反乎是。反之,如果这些关系是基本的和可理解的,那么个别的本性就是不可理解的。如果这个悖论成立,那么宇宙的理性本质上是有限的。  我们可以知道它有某种本性,同时知道它处于一种关系中。只要二者是互不相关的,它们就不相冲突。假设某物是由其自身的本性而被认知的,因之其属性也是通过这种本性而被认知的。它与物的关系依赖于这种本性,同时也依赖于与之相关的那些物。因此,事物的关系不能仅仅通过其自身的本性被认知。另一方面,如果这种关系是原初的,任何一物看上去都像是依赖于他物之物,我们都不能准确地说出其本性,因为“它”至少部分地是其他的某物。因此,两种解释是相互排斥的。这就是为什么本性与关系不能兼容:它们两者解释的偏偏是同一个现象。再者,如果某物是通过其关系来定义的,它从根本上依赖于相对于其本性而言的他物;反过来如果某物是通过其自身本性定义的,那么,它不依赖于他物而成为其所是。当然,本性也会拥有关系,由关系所定义之物可能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但是前者是偶然的,后者是外在的,某物或者有独立的本性或者没有。  近来有些形而上学学者主张,规律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些规律要么是出自物之动力的自然规则性,要么是依附于物之动力的属性关系。对这些哲学家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这种动力仍然是不可理解的本原。这些属性实际上是本性。它们对物的作用做出解释,但不适合解释关系,因为如我所说,关系依赖于他物。于是这里我们又回到了出发点。  也许鉴于现代科学的成功,我们不再需要讨论个别的本性了。诚然,有属于一类物而另一类物所不具有的特点,或一类物有比另一类物更多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归因于物的内在本性呢,还是归因于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简述如下:关系会这样一路持续下去吗?或者我们终将得到基元本性(bedrock natures),如基本的结构特征之类?这种结构特征和科学公式中所体现的关系是否一致?  如果关系一路持续下去,那我们的确不需要关注个体了。它们只会作为关系的复合而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科学的关系形而上学将会彻底颠覆经典的客体形而上学。  然而,至少有两个理由认为,仅靠关系是难以胜任的。**个理由来自粒子物理学。基本粒子在某些情况下是波,其他情况下是粒子。在就其作为光或波而论,是某种关系。就其作为粒子而论,是具有其自身本性的独立实体。一般认为二者是不兼容的,但物理学设定了两者。我主张,粒子的存在表明依靠关系是不堪胜任的。  质疑单独的关系不足以胜任还有第二个更有力的形而上学的理由。为了讨论关系,必然有某物作为相关者而存在。相关者之间的联结从属于其个体的特性。准确地说,在某一关系中,相关者是通过它们的联结来定义的。不能在无法指认那些用所设定的关系来定义的独立相关体时谈论关系。物理世界中关系的应用依靠这一关系不适用和不能解释的某种事物。要点在于,所需要的是某一种这样的特性,而不是一种或另一种本性。  关系的论述必定无可避免地未能包含某物。一物存在着某种特有的辨识性特质,它仍处于将其关系结合起来的任何定律之外。无论是定律还是特质都不能完备地解释事物。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无法相互连接;但是我们说,连接是理性的原则。因此,世界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  再者,关系的形而上学旨在颠覆客体的形而上学,但它也需要有隶属于关系的个体,这种个体必须具有不同于关系的特性。客体形而上学将解释植根于物之本性。  因此,自然的理性存在一个基本的局限性。大体上,我们无法把握整个自然,因为如果我们是通过其形形色色的实体来把握它的话,将无法充分解释它们的关系,而如果我们充分把握了这些关系,则将无法把握置个体于彼此分离之中的特质。  如果自然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那么它也不能是完全没有理性的。没有经验,我们的思想就是空的。我们不能假定我们的思想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过,世界上一定存在着不断产生我们对世界的想法的某物,因为我们的经验和对世界的理解是有规律的和重复的。⑩再者,如果我们对世界所经验的东西是规则的,那么经验的来源就是规则的。而秩序和规律性是理性的标志。因此,世界必须是理性的,至少在某种不太大的尺度上是理性的。  简而言之,我们再次回到之前的结论:我们不能说世界是完全理性的,但是也不能说世界是在理性之外的。它居于某种中间地带,拥有必不可少的局部理性。我们通过思考如何将思想与世界连接起来而得出上面这一结论,现在我们则试图通过把思想连接起来而得出结论。广义地说,用于把握自然的概念图式分为两个相互预设而又互不相容的种类。世界需要某种程度的秩序和组织,或者至少某种程度上像秩序和组织那样的导致规则效应的事物。因此,世界一定存在必不可少的理性,我们可以把握世界上的这种理性吗?  ……

作者简介

张庆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