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1936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2,280页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64193676 ; 978-7-5641-9367-6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部总论性、导引性教材, 聚焦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包括: 阐述国土空间的内涵与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梳理空间规划理论、思想的演变与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 讲解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有关内容, 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实施管理等支撑体系进行介绍。

目录

总序 前言 1 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与人居环境 1.1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演进 1.1.1 人类文明演进中的生态文明 1.1.2 生态文明的内涵 1.1.3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要求与重大意义 1.2 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 1.2.1 空间的内涵 1.2.2 空间的基本属性 1.2.3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国土空间 1.3 人居环境系统与国土空间 1.3.1 可持续发展与人居环境 1.3.2 人居环境系统的建构与国土空间 2 自然资源、土地制度与土地利用 2.1 自然资源的范畴与属性 2.1.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2.1.2 自然资源的属性 2.2 土地与土地制度 2.2.1 土地概念及其属性特征 2.2.2 土地制度 2.2.3 土地产权 2.3 土地利用与管理 2.3.1 土地利用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2.3.2 土地利用管理 3 城乡发展与城镇化 3.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3.1.1 城市的起源 3.1.2 城市的基本概念 3.1.3 城市的划分标准与我国城市的建制 3.1.4 不同时期城市的角色及其功能演变 3.2 城乡关系的总体演变 3.2.1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3.2.2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3.2.3 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关系演变的总体历程 3.3 城镇化的内涵与规律 3.3.1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3.3.2 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3.3.3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3.3.4 城镇化的发展规律 3.3.5 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3.3.6 中国城镇化的特征与趋势 4 空间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 4.1 规划与空间规划 4.1.1 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4.1.2 空间规划的概念内涵 4.1.3 空间规划的作用 4.2 中国空间规划的发展演变 4.2.1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中的空间规划 4.2.2 中国空间规划发展演变的总体历程 4.2.3 中国空间规划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向 4.3 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属性 4.3.1 国土空间具备多元价值 4.3.2 国土空间规划的综合目标 4.3.3 国土空间规划的属性与作用 4.3.4 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 4.4 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体系 4.4.1 空间规划知识体系的发展 4.4.2 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体系 5 空间规划思想与理论的流变 5.1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5.1.1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1.2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1.3 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2 中国城乡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5.2.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2.2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2.3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3 土地利用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 5.3.1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5.3.2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5.3.3 国土规划的思想与实践探索 5.3.4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 5.4 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理念 5.4.1 坚持全要素保护、全过程思维、全系统规划 5.4.2 强化战略引领,推进协调发展 5.4.3 坚持底线思维,促进绿色发展 5.4.4 体现以人为本,推进高质量发展 6 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 6.1 空间规划体系与类型 6.1.1 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影响因素 6.1.2 空间规划体系的类型 6.1.3 发达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变迁的经验借鉴 6.2 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6.2.1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构成 6.2.2 国土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关系 6.3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 6.3.1 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 6.3.2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6.3.3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 6.3.4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 6.3.5 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 6.4 专项规划与规划研究 6.4.1 专项规划 6.4.2 规划研究 7 国土空间管控与用途管制 7.1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7.1.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7.1.2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7.2 主体功能空间划定与区界管控 7.2.1 以“三区三线”为主体的区界管控 7.2.2 空间规划管控及其传导机制 7.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7.3.1 空间用途管制的源起与发展 7.3.2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内涵 7.3.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主要方面 7.3.4 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管控 7.3.5 土地用途分区和管制规则 8 区域发展与空间规划 8.1 区域的特征与区域发展 8.1.1 区域的概念与特征 8.1.2 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8.1.3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8.2 城镇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8.2.1 城镇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8.2.2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8.2.3 全球化时代的城镇体系 8.2.4 城市区域演化的新地域类型 8.3 区域国土空间规划 8.3.1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8.3.2 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与编制原则 8.3.3 区域及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 9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9.1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9.1.1 规划编制的空间层次 9.1.2 进行相关重要问题与专题研究 9.1.3 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9.1.4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9.1.5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 9.2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9.2.1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内涵与内容 9.2.2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方法 9.2.3 城市职能与性质 9.2.4 城市发展的规模预测 9.3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类型 9.3.1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 9.3.2 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9.3.3 城市空间的精明增长 9.3.4 城市空间的精明收缩 9.4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9.4.1 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 9.4.2 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原则和内容 9.4.3 主要功能用地布局的要点 9.4.4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评价 9.5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9.5.1 城市综合交通的构成与作用 9.5.2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9.5.3 城市规模等级与路网基本格局 9.5.4 城市用地布局与道路网络形式的配合 9.5.5 确立公交优先的规划与发展导向 10 小城镇与乡村规划 10.1 小城镇发展与规划 10.1.1 小城镇的概念与角色 10.1.2 小城镇规划的任务与指导思想 10.1.3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0.2 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10.2.1 乡村的多重价值 10.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发展的总体历程 10.2.3 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10.2.4 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 10.3 乡村规划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10.3.1 乡村规划的作用 10.3.2 乡村规划的关注重点 10.3.3 乡村规划的任务 10.3.4 乡村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0.3.5 村域(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10.4 村庄建设规划 10.4.1 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0.4.2 村庄物质空间环境的优化 11 魅力人居与建成环境营造 11.1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1.1.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 11.1.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1.1.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1.1.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11.2 城乡宜居空间营造 11.2.1 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建设 11.2.2 城乡社区营造与宜居生活圈规划 11.2.3 宜居城乡社区的共同缔造 11.2.4 城乡文化特色塑造 11.3 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与未来城市 11.3.1 生态城市 11.3.2 智慧城市 11.3.3 未来城市 11.4 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 11.4.1 城市更新的缘起与发展 11.4.2 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趋势重点 11.4.3 城市更新、存量规划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11.5 城市设计 11.5.1 城市设计的概念与作用 11.5.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 11.5.3 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 11.5.4 城市设计关注的主要内容 11.5.5 城市设计的编制与实施 11.6 控制性详细规划 11.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与特征 11.6.2 控制指标体系和控制要素 11.6.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2 规划实施、监测评估与信息技术 12.1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管理 12.1.1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内涵 12.1.2 空间规划实施制度的国际经验 12.1.3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批与实施管理制度 12.1.4 多元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公众参与 12.2 面向动态实施的近期规划 12.2.1 编制近期规划的重要意义 12.2.2 近期规划编制的原则与主要内容 12.3 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监测 12.3.1 规划实施评估的概念和类型 12.3.2 规划实施评估的主要方法和判断标准 12.3.3 以动态监测支持规划实施评估 12.4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与技术 12.4.1 信息智慧技术与国土空间规划 12.4.2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构建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